APP下载

涅槃之路 传承有道

2014-03-09

科学之友 2014年21期
关键词:平阳木版赵国

涅槃之路 传承有道

临汾又称平阳府,平阳木版年画由此而得名。平阳木版年画是我国最古老的年画之一,源于上古岩画与祭祀,随之为皇宫贵族喜庆之用,后民间普遍用于年节和日常生活中。平阳木版年画是别具一格的农神文化,《中国版画史》称“版画之头,平阳启之”,是中华民族年画的“始祖”,历史源远流长。

平阳木版年画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扎根于民间,多自产自销。其画从张贴的门神、寓意神话到装饰用的灯画、礼物包装,样式丰富多样,地方特色突出,是华夏古老文明的遗产,也是国内外游人喜爱的文化产品。在临汾,赵国琦是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更是响当当的制作平阳木版年画的代表人物。而其爷爷赵大勇,在工艺美术的圈子里,可算是一位“大咖”。赵大勇的“大咖”,不是因为他多么的有名气,而是大家敬佩他对平阳木版年画的喜爱和执着。

始终坚守 不曾放弃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临汾,平阳木版年画大受破坏,临汾河西襄汾、新绛一代木版年画作坊多被烧毁几乎绝迹。全国解放后,民间年画作坊恢复极少。平阳木版年画的“元气”始终没恢复过来。看着平阳木版年画的窘境,20多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赵大勇挑起了拯救平阳木版年画的重担,一路风雨,一路坎坷,为此整整奋斗了60年。

赵大勇生在一个民间艺术之家。他的老奶奶、奶奶、姑妈、母亲等都是民间艺人,像剪纸、刺绣、作画之类,样样精通。赵大勇就是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长大的。在他七八岁时就拿起剪刀,操起画笔,跟奶奶学剪纸、学作画。老人们制作木版年画的一招一式,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19岁那年,赵大勇师范毕业,被临汾县文化馆录用。这为他日后穷尽一生传承木版年画事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19世纪五六十年代,交通极不发达。为了搜集木版年画,赵大勇迈开了两条腿,一年四季奔波在晋南大地上。那个时候,能坐个马车骑个毛驴就算是“享大福”了。大部分时间他是靠着两条腿走,鞋子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90多岁的奶奶没日没夜的做鞋子”。赵国琦感叹着回忆爷爷搜集木版年画的艰辛。

为探寻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赵大勇每到一地总是挨门挨户的搜寻,生怕丢掉一张“宝贝”。有一年,他到襄汾县河西调查“平水版”的历史渊源。在贾罕村一位民间老艺人家里,发现了印有“盘瓠”故事的2幅年画。赵大勇眼前一亮,从这幅画里,他看出了明清时期这一地区举办结婚喜事时的风俗习惯,用此画借喻“早生贵子”。他用所带的干粮和一双未上脚的鞋子换下了这2幅画,才使得这罕见的“平水版”侥幸逃脱了灭绝的命运。

80岁高龄时,赵大勇年衰体弱,已不能下乡去搜寻木版年画了,但他仍放心不下这份事业。有一天,不知他从哪里得到一条消息,说是尧都区有一位来先生,手里握有一套珍稀的平阳木版年画。他坐不住了,叫上孙子,开上车就走。在来先生家里,他仔细欣赏、品味了这组8件套的以戏剧故事为题材的平阳木版年画。凭着多年对木版年画研究的经验,他惊喜地发现,这组年画生产于清代中期,是当时流行于襄汾一代的“戏出”灯影画,工艺水平极高,在临汾尚为首次发现。对研究平阳木版年画、戏剧发展史和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看着画面上的《杨门女将》《黄鹤楼》《三打白骨精》等栩栩如生的形象,赵大勇两眼放出了光芒,产生了收藏此套画作的强烈愿望,只是由于来先生对这组画太喜爱了,几经协商不成。赵大勇只好让孙子按下了快门,把图片放大,存在电脑里,用来进行欣赏和研究。

赵大勇辛劳了一辈子,搜集到的木版年画已有2 000余幅。其中,清代“康乾盛世”至辛亥革命前的年画珍品有四五百幅。这些传世之宝,全都堆积到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库房里。为了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被更多的人认识,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赵大勇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建一所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他多次召开家庭会议,反复讲解建立博物馆的巨大意义,终于统一了全家人的思想。在19世纪90年代初,举全家之力,分2次建成了现为600 m2的“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这是山西省首家、也是唯一的一家民办木版年画博物馆。

而立之年 勇抗大旗

赵国琦自小就喜欢木版年画,爷爷对木版年画的执着也深深地影响着赵国琦。1992年,赵国琦便开始跟随爷爷上山下乡采风,寻找制作木版年画最原始、最优美的人物、风景,从那时开始赵国琦就打下了深厚的美术功底。当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拓印到木版上的时候,赵国琦觉得真是美极了。

17岁的时候,赵国琦决定制作自己的第一幅木版年画。上山下乡的采风,为画出完美的画样挑灯夜战,在爷爷的教导下制作出自家祖传的颜料,小心翼翼地为自己的图画上色。前置工作完成后,赵国琦拿到了自己木版年画生涯中的第一块木板。为了使自己的第一件作品更加完美,赵国琦将自己关在工作间里,握着小刻刀开始仔仔细细地雕刻起来。当赵国琦拿着自己的第一幅作品《文门神》出关的时候,看到赵国琦满脸的颜料、10个手指足有七八个贴着创可贴的模样,家人都笑了。在家人的笑声中,赵国琦看到了欣慰,看到了肯定。

说到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赵国琦立马来了精神,开始侃侃而谈,“木版年画的制作,首先要起稿、画稿,要用柳枝木炭条、香灰勾画,再用毛边纸描出线稿,作为画版的底样,翻贴于梨木板上,我们用的木板一般都是土梨木。画稿的颜料是我家祖传下来自制的颜料,一幅作品最多用到8种颜色,最后就是进行手工印刷了。而在艺术特征方面,平阳木版年画在绘图上体现了北方尧乡人民的敦厚豪放的性格。构图多采用粗线条,这是区别于沿海地区年画的主要特色。雕刻技法多种多样,讲究精雕细琢,刀工有力,构图完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厚,立意高超,雕刻技法遒劲有力,线条流畅。”

平阳木版年画第9代传承人 赵国琦

赵国琦的工作室中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木版年画,这些年画人物栩栩如生,风景优美动人,且做工相当精细,从人物的睫毛眼神、衣着配饰到随风摆动的柳枝、花朵中的花蕾,无一不是细致精美,活灵活现。看到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不难想象赵国琦为何要一心将它传承下去。“传统的平阳木版年画虽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并没有给传统木版年画多少生存的空间。”赵国琦如是说。

十几年的时间,赵国琦的木版年画创作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绩。《新版武门神》《新版文门神》《春节财神》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等一系列木版年画作品,引起了同仁们极大的关注,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好评。从2006年开始,他创作的木版年画连连获奖:作品《四美图》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和谐吉祥》年画获首届中国(集美)民间文艺品博览会银奖;《指日高升(左、右幅)》在中国(潍坊)第三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暨全国木版年画联展荣获金奖;《夜读春秋》荣获首届中国(绵竹)年画节优秀传承奖。而《三晋名人图录》则是他根据山西古今名人创作的一幅35 m长的卷轴,上面有女娲、尧、舜、禹等山西名人图像,他希望能够通过这幅卷轴展现山西灿烂辉煌的历史和临汾厚重的历史文化。

几番摸索 终见春天

为了圆爷爷的梦想,为了将山西文化、平阳文化发扬光大,赵国琦在这十几年间一直在寻找机遇。随着国门的开放,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广泛。赵国琦决心抓住机遇,将山西品牌推向世界。

2008年北京奥运会,赵国琦带领自己工作室的6名与自己一样决心发扬平阳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一起前往北京,在各个比赛场馆周围租用场地摆起了平阳木版年画的展览销售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国内人不了解平阳木版年画,外国人对于陌生的年画文化更是一头雾水,大多数人只是看看新奇,并没有做太多的驻留。2010年广州亚运会,赵国琦也做了很多宣传工作,这一次虽然有些人表现出了兴趣,但也是寥寥无几。回到家后,赵国琦仔细的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他觉得,平阳木版年画之所以没有得到国人与外国友人的兴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不了解山西文化,不了解木版年画之中的奥妙。

2011年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召开,深圳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赵国琦觉得这或许会是一次契机。在精心准备了一年之后的赵国琦带领一班人马,风风火火地赶到了深圳。在展览区,赵国琦发起了“动动手”平阳木版年画制作活动,让每个前来参观的人都可以亲自动手尝试制作木版年画,在自己动手制作木版年画的过程中感受木版年画的精妙之处。赵国琦和他的团队就在一旁为国内游客介绍木版年画的历史文化,通过翻译向国外游客深刻地讲解中国文化、山西文化。果然,这一次的展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动动手”活动引起了国内外游客极大的兴趣,展览区游客不断,一时间,平阳木版年画在国内外游客中获得不小的赞誉,赢得了平阳木版年画的春天。

赵国琦说:“平阳木版年画可以反映出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一种时代的见证,不一样的画可以反映出中国不同年代的人们的生活习俗与风格,它体现出了中国的民族精神与历史,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瑰宝。我还年轻,我希望在我此生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传承平阳木版年画,将平阳木版年画发展成为全国的文化,世界的文化。”

猜你喜欢

平阳木版赵国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12A7 hollow cathode
Earl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12A7 hollow cathode fed on iodine
把你戴在胸前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希望在肩上
Masterpieces 佳作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我一直在赵国
侯琪版画作品选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