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辅助移动教学的实现途径与效果分析*
——以中央民族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为实证对象
2014-03-09恒张建青穆
杨 恒张建青穆 军
(1.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81)
(2.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081)
受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图书馆文献服务已经不再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如何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引领图书馆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是图书馆界已经重视起来的研究课题之一。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从图书馆产生那天起就已存在,图书馆也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作为高校图书馆,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去辅助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更好的发挥图书馆辅助教学的功能,应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立足高校图书馆,基于移动平台,以Blended Learning为教育理念指引,构建了图书馆辅助教学的移动教育模式。并为了更好的验证该模式的辅助教学能力,以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语口语教学为实验客体进行实证效果分析。通过实证过程看,该模式的构建有助于辅助教学过程,效果明显,可以成为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发展方向。
1 移动教学概述
1.1 移动教学定义
移动教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4年奥地利学者Lindner提出的微型学习概念。Lindner将学习者利用微型媒体获取微型内容的过程表述为微型学习。目前,业界对移动教学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其中,欧洲和美国一般以 mobile learning 或 mobile education 来表述。虽然各学者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基本思想却比较一致,即:移动教学是指在移动的学习场所或利用移动的学习工具所实施的教育,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一个实用的移动教学系统必须同时兼顾学生、教师和教育资源这三个方面,将他们通过该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1.2 移动教学组成要素
(1)用户及用户感受。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更加自由的进行教学过程,能够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信息。
(2)资源及资源特征。移动教学通过移动平台获取,其内容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与普通数字化资源相比,本研究所构建资源又更多的体现出了教育特征、学生参与建设特征、可选择性学习特征及教师参与控制特征。
(3)信息技术要素。移动教学是移动计算技术和教育的结合过程,需要移动终端设备、移动通信技术完成移动教学过程。
2 高校图书馆辅助移动教学的模式构建
2.1 高校图书馆辅助移动教学发展空间
(1)受众群体巨大,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
2014年1月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移动终端的拥有者数量众多,保障了广泛的服务空间范围。而在兰州大学关于手机依赖调查状况结果显示,学生已养成利用手机寻求新知识的依赖。高校图书馆辅助移动教学能有效的拉近图书馆与读者间的距离,提升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
(2)资源建设力量雄厚,可以有效提升图书馆知识资源层级。传统图书馆资源建设更多的是以图书馆采访人员为主体,受出版物、电子数据库资源内容范围限定,往往是被动的选择过程。同时,由于采访人员的主观判断过程往往与读者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很难满足绝大部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本研究所建设资源更多的是在教师把关基础上学生创建的个性化资源,因此,在更好的符合受众群体的个性化期待同时,其知识价值层级明显提升,直接提升了图书馆知识资源的质量层级。
(3)与教育理论紧密结合,可以有效开展图书馆创新服务。高校图书馆在辅助移动教学过程中,信息传播将呈现传授双向的镜众模式。每位信息用户实现了施传者和受传者的身份合一。在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移动教学的过程中,图书馆作为主体进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无疑能够起到帮手作用,协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型的且符合他们学习习惯的学习过程;对于图书馆来说,能有效发挥其教育职能,更好的实现为社会、为读者的创新服务过程。
2.2 高校图书馆辅助移动教学构建指导理论
Blended Learning又称混合式学习理论,是融合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多种教学理论的一种混合教学模式。Blended Learning在保有之前理论优点的同时,又有效的规避了其他理论的不足。何克抗教授对这种新的教学理论做了简明扼要的阐释,“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但需要指出的是,混合式教学并不等同于几种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简单组合与拼接。Rick J.Valdez在他的论文《混合学习—最大化影响整合的方法》中强调,“混合学习的重点并不是简单地将各种要素混合在一起,而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混合。”他认为,可以通过对传递媒体、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者的学习需要等诸要素的充分研究和考虑,制定出一个最佳的学习方案。这也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3 高校图书馆辅助移动教学模式构建
在Blended Learning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所构建图书馆辅助的移动教学模式(见图1)包含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教师在移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完成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引导与监控过程;二是移动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并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1 高校图书馆辅助移动教学模式图
所构建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全程的引导与监控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身份转换过程,同时所利用终端及传输通道,最大化的实现了便捷获取学习资源的过程。高校图书馆做为模式建设主体,要做好对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协助工作。首先,要与教师商定辅助教学内容,根据辅助教学内容开通合适的移动网络通道,将学生上传内容进行收集、组织、建库;其次,组织教师通过移动平台对资源库内容进行等级判断,将优秀内容再次收集、组织、建库;最后,发布移动平台上的优选辅助教学资源,供更多指定授课班级学生及教师获取。
3 图书馆辅助移动教学的实证效果与分析
为了检验所构建模式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团队成员基于中央民族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教学效果提升的实验过程。实验思路基于前-后非平衡测试组展开,实验整体分成三个阶段。
3.1 实证准备阶段
(1)研究导向定位。研究立足于移动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的实验过程,主要关注辅助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所产生的影响,重点定位于以下三个问题:①与自主口语练习相比,移动教学辅助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是否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口语水平?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哪些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③这种教学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2)研究对象定位。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次教学实证对象选取了同年级非英语专业两个自然班的81名学生。其中,实验班40人,对照班41人。在研究实证之前,通过SPSS19.0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成绩(第一学期期末英语口试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两个班的前测成绩分别是7.0125和7.0171,独立样本T检验的sig.(双侧)=0.974>0.05,统计结果显示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并没有显著差异。
(3)研究工具定位。实证过程采用口语测试、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三种形式来检测研究结果。①口语测试: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两次口语测试。为了尽可能地“量化”学生的口语能力,考试时利用录音笔对口试全程录音,三名教师在考试后根据录音为学生打分,取三者的平均分为最终成绩。②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调查对象为实验班,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访谈对象通过对实验班选取的10名口语水平不同学生做个体访谈,进一步了解实验班学生对移动教学方法的认识、建议及其产生的效果。
3.2 实证实施阶段
此次实验主要对实验班的自主学习课程做了较大改动。对照班按照要求在学习时间完成学习内容;而实验班教师会根据课程的内容自行设计口语任务,由学生课后借助移动终端的录音功能完成,实验周期为十七周(流程见图 2)。
图2 移动终端辅助大学英语口语教育实证流程图
(1)移动教学资源上传。图书馆与教师商定后上传移动教育资源,教师针对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布置多样化的口语作业。学生在准备口语作业的过程中,要先熟悉口语素材,作为口语表述时的参考。
(2)移动教学实施。录制口语作业的时间地点非常灵活,不受语音室开放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要将移动终端中的录音或录像功能打开,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口语作业的录制。
(3)移动教学资源共享及反馈。口语作业录制完成后,即进入教学评价环节。口语作业的评价采用同伴互评与教师反馈相结合的方式。然后依据同伴互评的成绩,再挑选出完成质量最好的口语作业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至图书馆指定平台,由图书馆进行信息发布后,供全班同学学习参考。指导教师在同伴互评的基础上,会针对性的给出指导性意见。
3.3 实证总结阶段
(1)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利用SPSS19.0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前测口语成绩(第一学期期末口语成绩)和实验后口语测试成绩(第二学期期末口语成绩)进行对比,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2100和7.7463,独立样本T检验的sig.(双侧)=0.007<0.05,两个班的口语成绩呈现出显著差异。此外,两次口语测试中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的各个分项指标的分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见表1)。
①在语音语调方面,由于语音语调是学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发音方式,受环境和方言的影响较大,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两次口语测试的sig.(双侧)值分别为0.643和0.560,均大于0.05,不存在明显差异;②在语言运用方面,在实验前的口语测试中,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实验结束后,表现出明显差异。这说明移动终端辅助口语教学已经初见成效;③在口语表达流利度方面,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后口语测试中显示出明显差异,sig.(双侧)值为0.008。通过实验,学生渐渐地能够较顺畅地说出有一定长度的句子,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口语水平不断提高;④在口语表达的拓展性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结束后的测试sig.(双侧)值为0.071,已经非常接近0.05这个界点。考虑到此次实验只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
表1 实验班与控制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口语成绩差异显著度对比
(2)问卷与访谈调研。此次问卷调查主要从学习兴趣、学习焦虑感、学习策略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来设计问题,问卷调查后,笔者从四十名学生中选取了口语水平不同的十名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问卷与访谈的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班问卷调查部分统计结果
可以看出,通过移动终端录制口语作业这种方式,使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普遍提高;移动终端辅助教学方式普遍使学生体验到了便捷学习的优势。半数以上的学生经过手机录制口语作业的练习,已经能够以比较轻松的心态用英语表达思想。实验班学生对于移动教学模式做出了比较积极的回应,辅助教学过程效果良好。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辅助教学的移动服务模式,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探索了一种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令教、学者满意度提升的新方法。本文通过对移动教学、移动教学组成要素的描述,探讨了高校图书馆辅助移动教学的发展空间,并在Blended Learning教育理念指引下构建了移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通过以辅助中央民族大学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证过程,测试了所构建移动教学模式对教学的提升过程。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分析得出,移动教学辅助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在理论上能够有效丰富移动教学模式的类型,为移动教学提供一种专业化的延伸方向,同时实现了对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提升,是图书馆一种有价值的创新服务模式;实践上,能够较好的完善图书馆现有移动服务辅助教学的能力,对图书馆在其他领域的移动服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Martin Lindner,Peter A.Bruck.Micromedia and Corporate Learning[A].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 earning 2007 Conference[C].Innsbruck:Innsbruck Unive rsity Press,2007.
[2]Chinnery G.M.Going to the MALL: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EB/OL].[2014-03-20].http://llt.ms u.edu/vol10num1/emerging/default.html.
[3]CNNIC发布第33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3-20].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4-01/16/c_126015636.htm.
[4]唐玉.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J].新闻世界,2009,(1):106-108.
[5]Harvey Singh.&Chris Reed.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J].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3,(6):51-53.
[6]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5-14.
[7]Rick J.Valdez.Blended Learning:Maximizng the Impact of an Integrated Solution[J/OL].[2013-12-26].ftp://ftpfc.sc.egov.usda.gov/NEDC/isd/blended_learnin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