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耄耋老人畅抒测绘

2014-03-08黄朋显口述杜永刚赵倩整理

经纬天地 2014年6期
关键词:运城测绘测量

□ 黄朋显(口述) 杜永刚 赵倩(整理)

耄耋老人畅抒测绘

□ 黄朋显(口述) 杜永刚 赵倩(整理)

(接上期)

运城等地城市测量

1959年国家出台了“城市测量规范”,取代了以前所用的三本“规范草案”。新出台的规范在精度指标上与过去没有大的出入,但在操作方法上则可以因陋就简和参照国家三角水准细则。

1959年我们测量队的主要任务是临汾专区几个县城的城市测量工作。当时全队分为3个作业组,我在的第三组有10个人,负责运城(现为地市)、芮城、平陆3个县的城市测量。

1959年4月份开始实施运城县1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测量工作。期间,我们所用的已有三角点都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会)所布设和施测的点位,这样可以减少我们选点、造标、埋石的费用和提高工作效率,但存在的困难是边长都在10公里左右,观测困难。为此,我们只能采用夜间观测的办法,每个已知点站立1人,每个方向点都用回光灯作为照准目标。在已知点上打灯的人要从夜间8点干到次日晨4点,有的同志由于没有夜间工作的经验,害怕遇到狼和坏人,不敢1人前往。我们反复对他们讲,运城作为平原地区一般不会有狼出现,解放以后,通过“镇反”和“三反五反”运动,社会治安大幅好转,遇到坏人的可能性更小,鼓励他们不用害怕。经过反复的思想工作,终于打消了这些同志的顾虑。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顺利完成了运城县三角观测任务。

完成运城县三角测量任务后,我们立即投入平陆新县城的测量任务。

平陆县老县城因修黄河三门峡水库,老城区要淹没,需要整城搬迁。新县城的地址选在圣人涧镇,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急需测1/2000地形图2km2。此地比老县城交通方便,南边过黄河与河南省三门峡市相邻,北边过中条山与运城县有公路相连接,因此把圣人涧镇附近选做新平陆县城。

5月26日我们从运城乘火车经陕西省潼关,转车到河南省三门峡市。5月27日从三门峡乘轮渡过黄河到茅津渡镇,平陆县城市建设局派汽车在此接我们。

在茅津渡镇等车时,见到黄委会测量队的人员也在此。他们是到附近三角点测量的,仪器和行李放了一地,有人去村中雇马车为他们搬运。我们搞城镇测量,总有当地政府建设局为我们解决住房、材料等问题,而黄委会测量队却需要自己解决,比我们工作、生活艰苦许多。于是我们抓住这一机会向队员们作思想工作。平时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最艰苦的,今天看到黄委会测量人员比我们艰苦得多,相比之下应当满足了。

5月28日至6月6日,经过全队人员的艰苦努力,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6月7日过黄河到三门峡市,上午乘市区开往三门峡大坝的火车到坝址参观。看到大坝就要合陇,大卡车运着一个个三角砼块,往合陇处倾倒,一派紧张施工场面。大坝下游200多米的地方,黄河中心有一突出巨石立在河中,常年经受河水冲击巍然不动,被称作“中流砥柱”,三门峡的名称是由当初的“人门、鬼门、神门”三个峡谷起的名,现在修了大坝,这三个门也就不存在了。

6月8日从三门峡市乘火车经潼关转车到风陵渡车站,再改乘汽车前往芮城县。第一辆汽车乘7人和仪器工具先行出发,第二辆汽车由我和陈福如二人押送行李前往。当车行在永乐镇附近时,汽车没了油停在公路上,这时天气忽然阴暗,并降下大雨,车上的行李和食盐被淋得湿透。天也黑了,当时的公路都是土路,雨天不能行车,只好住在镇上。当时永乐镇在三门峡库区淹没范围内,镇上居民大部分已搬迁,住的小旅店房屋破旧,晚上下雨,屋内漏雨,地下放个脸盆,滴滴答答一夜也没睡好。

6月10日汽车到芮城县,行李被雨淋、盐渍破损严重,我们提出要汽车公司赔偿,他们不答应,发生争吵并告到县法院。直到芮城县测量工作结束时,法院才进行了判决,判处汽车公司对普通行李每人赔付12元拆洗费,对有皮褥子的行李每人赔付16元拆洗费。

芮城县地处山西省最南端,北依中条山,南靠黄河,县城很小,是个农业县,我们住在大礼堂边一排平房,县里有个剧团经常在此演出,我们也经常有机会晚上观看。

芮城县规划测量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需要测绘10平方公里1/2000地形测图,测量中多利用黄委会布设的三角控制点进行控制测量。直到7月底,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任务。

7月30日从芮城乘汽车到风陵渡车站,转乘火车到运城。

运城,古代为安邑县的一个镇,解放后,县政府从安邑迁来运城,城北有南同蒲铁路通过,城南为盐池,建有神庙,相传为唐太宗时创建,明代重修。现有风神、雨神、池神三座大殿,均为重檐九脊十曾歇山顶,庙内立有元、明、清的石碑,整个建筑背山依水,为运城县名胜。

8月至10月,继续完成运城县水准测量、基线测量和导线测量。并进行20平方公里1/2000地形图,测量中使用大平板、三合板裱糊图纸进行测图。

11月1日从运城乘火车到介休县,进行县城周边地形测图10平方公里,满足原规划面积的不足和发展需要,年底完成任务。

三年困难时期

1960至1962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年困难时期,自然灾害加上当时的苏联撤走专家、断绝经济援助,使中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当年我们测量队也和全国人民一样,尽管生活上非常困难,但我们依然奋战在测绘生产第一线,克服了很多难以想像的困难,完成了大量测量任务,为全省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测绘支持。

1960年1月至5月,我们承担介休县洪山公社范围的100平方公里控制测量和30平方公里1/2000地形测量任务,住在张良村。工作中我们经常用到一个名叫“天中山”的三角点,天中山是绵山的一个山峰,从山底到山头的比高有1000多米,离驻地15公里,可说是山高路远。原计划用两天时间完成该点的测量任务,头天早晨5点多起床,吃点早饭就出发,赶到山顶时已经是中午2点多,我们顾不上7个多小时的劳累,立即架设仪器进行观测,好在天气挺给力,天黑前顺利完成任务,随后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打着手电筒沿着崎岖的山路连夜往回返,第二天快天亮前回到驻地。整体算,完成这个点的测量,我们可以说连续奋战了整整24小时。

1960年3月1日至4日,山西省建设厅委托山西省城市勘测公司在孝义县组织召开山西省城市测量现场会,全省各地测量队共有20多人参加会议。当时的省城市勘测公司在技术装备上有天文钟、60°等高棱镜、收报机等天文测量仪器,有法国塞克里顿厂24m钢线状基线尺和瑞士威尔特厂T3、T2、T1型号经纬仪以及N3、N2型号精密水准仪,有多名工程师与技术骨干,在全省城市测绘领域来讲,可以说是装备精良、兵强马壮,所以城市测量现场会才交给省勘测公司承办。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推广建设部综合勘察院的“一人图根”和“二人地形”方法。

过去我们搞图根测量通常是3个人一组,选点、打木桩、立竹竿、测角。会议推广的“一人图根”,就是由1个人单独完成过去由3个人才能完成的任务。具体讲,就是由一人背上经纬仪,扛上三角架,拿上木桩、斧头、竹杆,一边选点打桩立竹竿,即时观测一个内角。过去是测三个内角,现在改为测二个角,计算一个角,质量差但速度快;过去我们搞平板仪地形测量每个组至少4人,其中1个人观测画图、1个人计算、2个人跑地形点。所谓“二人地形”法,就是由1个人使用大平板仪在站上观测、计算、画图,1个人跑地形点,4个人的活2个人干,尽管节省了人力,但劳动强度大、速度慢。

“一人图根”和“二人地形”方法是当时“大跃进”形势下的产物,只用了两年多便纠正过来。

1960年6月至8月,我们在静乐县东村镇(现为岚县政府所在地),进行面积50平方公里的1/2000地形测图测量,为岚县钢铁厂建设服务。这里有包头钢铁公司设计院(简称包钢设计院)布设的三角点,为了充分利用已有控制测量成果,队里派我前去内蒙古包头市包钢设计院收集资料。

6月2日我从太原乘火车经大同、集宁,在呼和浩特市停留1天,6月9日到包头。包头市是内蒙西部工业城市,新建的包头钢铁公司为我国的三大钢都(鞍钢和武钢)之一,到处是一派建设景象。我赶到设计院顺利完成资料收集任务。

东村镇地处岚河和普明河交会处,测量人员分为两组,每组4人,我担任一个组的组长。两个组沿河两边分别测量,晚上住在老乡家,用老乡锅灶做饭吃,小煤油灯照明,睡的是土炕。从驻地到测区全靠步行,一两天搬一次家,搬家时雇1头毛驴驼行李。工程结束后,两个组全部集中到东村,把剩下的白面和食油做了一顿烙饼吃。在三年困难时期,能吃上烙饼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们吃烙饼的举动惊动了驻地的老乡,一个老大娘看了后惊讶地说“人家测量队真个吃烙饼哩”,把我们说的怪不好意思。不少孩子前来围观,我们分出一些给孩子们吃,几秒钟就被一抢而空。看着这些孩子吃的那个香甜样,我们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

1960年9月至12月,我们承担了阳泉市扩大区域的1/2000地形测图,第一组住在油篓沟村,第二组住在平坦垴村,我在的第三组住在下五渡村。每个组的任务是10平方公里。11月20日阳泉市下了一场大雪,温度骤降,满山满沟成了冰雪世界,山路崎岖,坡陡路滑,给野外测量带来很大困难,但同志们不怕苦,不喊累,仍坚持野外作业,年底前完成任务。

“六二压”期间的测绘工作

1958年到1960年,全国城镇人口增长迅猛,随着大跃进的发展,粮食供应不够,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走专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家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史称的“六二压”就是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采取的特殊政策。

1961年9月至10月,我们在汾西县承担引水工程测量,测区范围是从县城至汾河约15公里的地段。汾西县地处吕梁山东部的黄土高坡上,吃水非常困难,需要到城外几里地外100多米深的沟中去挑水,山高坡陡,挑一担水都是非常困难。为此,县政府专门雇佣10个人每天挑水供机关人员食用,我们住在县中学,吃水到县政府去用暖水瓶去提,洗脸水就用学校内的旱井(就是在地面挖1个深土坑,把下雨的水储存起来)的水,我们平时吃水和用水上都非常节约,想要洗个澡那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在此期间,公司测量队刘队长来到工地,动员大家主动申请带工资下放到农村支援农业建设。动员会后,大家人人写申请、个个表决心,都要求到农村去支援农业,最后只有孙江等少数几人被批准到农村,其余人员仍继续完成汾西县的引水工程测量。

1961年11月至12月,我们全队在霍县三教公社杨节村参加劳动,主要是收红薯、马铃薯和玉米、黄豆等农作物。当时正值困难时期,粮食供应紧张,肉、蛋、食油的供给量很少,于是各单位都到山区农村联系开荒种地,我们公司测量队就把杨节村作为基地,少数人常年坚持,秋收时全队人员都来参加。劳动虽然辛苦一些,但是可以管饱吃,而且不收钱和粮票,大家干劲很高,不怕苦和累,在年底前完成了秋收和翻地,为来年春种打好基础。

1962年5月23日,山西省委决定压缩50万城镇人口回农村参加农业建设。通过领导动员,全体职工人人表决心、写申请,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测量队杨觉民等少数同志被批准,其余不是派到打井队,就是去物探队,只留下10人做一些全省测量资料的整理汇编工作,汇编的范围是1956年—1961年完成的测绘成果资料。我负责忻县地区各县城市测量资料的汇编整理工作,就是每个县开始写个前言,说明该县测量进行的起止日期、控制、地形测量面积,然后把天文、基线、三角、水准的设计(规范)精度,实际达到精度,列表对照,并画出三角网、水准网、地形分幅图汇集成册,还把三角点的坐标、高程和水准点的高程登记造表。每个县汇总装订成册,为后人利用该资料提供查找方便,不必再翻原始资料。

测量标志普查

1963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全省城市测量标志调查工作,参加人员除“六二压”后留下的10名测量人员外,新增加杨大明、景澄清两名山西省建筑工程学校的测量教师。因为当年学校停办,他二人便分流到测量队工作。

此次普查为建国以来首次全省性测量标志普查。普查中,我们拿上省、市、县政府的介绍信和1955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的“关于长期保护测量标志保护的命令”,每到一地都住在当地政府的招待所,每人配一辆自行车,吃过早饭便带上三角网图、水准网图和点之记、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等,两人一组,分别向东、西、南、北各方向去现场进行查找。有的木质觇标和标石完好,一看便知,就书写两份委托保管书,一份交当地村委会或土地使用人,一份交回公司留档。有的觇标损坏,就向当地农民访问,下面标石是否动过,如没有动过,仍作为完好,让农民不要挖动。有的觇标和标石全部损坏,则定性为损坏。有的说不清是否损坏,就定性为下落不明。在大同市郊区调查时,中午在一个老乡家吃派饭,说是吃糕,我们听后非常高兴,以为给我们吃的是大同名吃羊肉汤、黄米面软糕或油炸糕,结果空欢喜一场,端上饭桌的是红高粱软糕和酸菜汤,这是普通农家饭,饿了吃着也香,填饱肚子就是了。经过一年的奔波,完成了此次普查任务。普查结果显示,基本状况是1/3完好,1/3下落不明,1/3损坏。

(未完待续)

小记:

对于现在的80后、90后来讲,三年困难时期、“六二压”犹如传奇故事,但对于现在的古稀老人来讲仍然历历在目,讲起来如数家珍。如果您在网上搜索,依然会得到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本期《耄耋老人畅抒测绘》,记录的正是这个特殊时期的一些事情,尽管所用笔墨不多,但字里行间也映射出深刻的历史印记。说起那个“人人写申请、个个表决心”的时代,也许现在的年轻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但这确实是事实。在整理这片文稿过程中,笔者对许多历史情节都有感同身受的感觉。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初,笔者还是个初中生,班里搞一些比较重要的活动需要选人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写申请、表决心。到了后来,也与一些“六二压”返城人员的子弟有过多次沟通,并从中了解一些信息。从本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国家处于困难时期,我们测绘人员依然在收测时能有剩余的食油和白面,可以吃上一顿烙饼;同时,在实施“六二压”过程中,测绘人员被下放到农村的也较少;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次测量标志普查中,普查人员能够每人配备一辆自行车,这在当年来讲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事了。通过这些点点滴滴,足见党和政府对测绘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充分体现出测绘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猜你喜欢

运城测绘测量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