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阳气不足中医临床探析
2014-03-08李泽焰张洪梅
李泽焰,张洪梅
(东营市中医院,山东 东营 257000)
女性阳气不足中医临床探析
李泽焰,张洪梅
(东营市中医院,山东 东营 257000)
传统中医认为,女性属于阴寒体质,不可食用大量凉食,如过多食用,体内就会有阴气侵袭,进而消耗阳气。阳气具有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气化温养等功能作用,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调和功能,转化为血液的生成及废物的排泄,女人一旦阳气不足,便会出现脾失健运,营血生化机能减退,轻则出现阴血不足,重则导致经脉瘀滞、孳生痰湿等现象,影响身体健康。以女性阳气不足的原因为切入点,详细探讨女性养好阳气的措施,以供参考。
女性;阳气;中医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健康及疾病的科学,可将阳气定义为身体中具有兴奋特性的部分,能推动身体积极前进的重要能量。由于女性受气血影响较大,如月经来潮时或怀孕哺乳阶段都会引发气血阴阳功能失调,从而使体内阳气逐渐外泄,长期以往,阳气不足会造成津液的输布受阻,形成病理产物诱因。所以,女性养好阳气对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女性阳气不足原因
阳气,与阴气相对,就功能与形态而言,指功能;就脏腑机能而言,指六腑之气;就体征表现而言,常形容容光焕发、面色红润、体态健硕、体力充沛、声音洪亮、目光有神等。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决定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乃至死亡的重要基础。其来源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来自于父母,后者则通过胃腐脾化吸收食物中的精微转化而来。一般人的正常机体运转、情绪波动、工作、适应气温变化及修复身体创伤等各项活动都需要消耗阳气。《黄帝内经》就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阳气的保养可以在任何一个季节,但春天补阳的效果往往大于其他季节,中医养生强调利用自然的力量,如大自然的气候变化、温度、产物、湿度等环境条件。
女性阳气不足会出现面色无华、肌肤失养、经带失调、手脚冰凉等多方面的症状体征。皮肤是人体系统的第一道防火墙,也是内脏和经络的一块展板,当内脏和经络出现问题时,皮肤会第一时间发出信号,常见的有痤疮、长痘、肌肤瘙痒、暗淡无华、肌肤粗糙或皮肤浅表红血丝等,均属于中医中脾胃虚寒、气血亏虚或寒凝肌肤所致。饮食入胃消化后正常会形成气血,如果脾胃虚弱,食物就不能全部化成气血,甚则化生痰湿,蕴积于肌肤而发为肥胖,积郁于经脉则易发生痛症,郁积于脏腑甚则成为肿瘤恶变。通常污浊性的痰湿不会自动消失,在体内导致气机失常,易出现上热下寒的临床表现。年轻女性肝火较旺,污浊的痰湿常会随着肝火往脸部集中而生痤疮,出现眼睛干涩、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女性痛经常见于气血虚弱,或寒凝经脉、气滞血瘀及寒湿带下,气血虚弱的症状为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月经色淡量小,质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脉虚细,舌淡苔薄。主要是体虚阳气不振,运血无力,故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气虚阳气不充,血虚精血不荣,故经血色淡量少。还会出现四肢厥冷,此状况在中医范畴解释为,脚底是人体血气循环的末端,如血气不足,首先出现供应短缺,寒气便借此机会入侵,诱发病因。人体是阴血和阳气平衡的整体,阴平阳秘则机体健硕,如两者有任何一方下降,人就会有不良反应,怕冷即为“阳虚生内寒”的结果。
2 女性养好阳气的中医措施
热量是女性养好阳气的核心,女性天生都怕冷,涉及各种肚腹冷痛、顽固斑痘、气血亏虚、中气不足及月经问题。为此,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调节阳气,主要围绕调经血、养督脉、补阳气等三大方面。
2.1 调经血
中医调理痛经应以冲任气血为主,根据不同证型或行气、散寒、凉血、或泻实。针对气血虚弱,治法益气补血止痛,药方组成:圣愈汤加减:当归15g、熟地15g、元胡15g、黄芪30g、川芎15g。腰膝酸软者,加杜仲15g、川断15g;头晕、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15g、枸杞15g。针对寒凝经脉,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治法:温经散寒,祛瘀养血,药方组成:温经汤加减:吴茱萸 15g、当归10g、芍药10g、川芎10g、人参10g、桂枝10g 、阿胶10g 、牡丹皮10g 、生姜10g 、甘草 10g 、半夏10g、麦冬 15g。带量多者,加芡实15g;腹胀痛者,加元胡15g。
2.2 养督脉
督脉为一身阳脉之海,总督诸阳之气,络一身之阳气,督脉起于会阴,并于脊里,上风府,入脑,上巅,循额。督脉与肝肾关系密切,督脉虚则不能上荣于脑,髓海不足,则头昏头重、眩晕、健忘;两耳通于脑,脑髓不足则耳鸣耳聋;督脉沿脊上行,督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出现腰脊酸软,脉细弱等虚衰之象。督脉主司生殖,为“阳脉之海”,督脉阳气虚衰,推动温煦固摄作用减弱,则背脊畏寒,女子小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脏腑的功能活动亦均与督脉有关。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认为,人之所以通体能温,由于阳气;人之所以有活力,由于阳气;五官五脏之所以变化无穷,亦无不由于阳气。可见督脉所督之阳气对生命具有决定意义。阳气过于亢盛,则多见肝热表现,肝气亢则横逆犯脾,导致脾的运化失调,水湿停滞则加重脾湿。阳气不升,则脾不健运,亦可加重脾湿。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认为要清静无为,真气便可从之而生,旺盛地运行,神不外驰则“正气存内而邪不可干”,邪不能侵,病无由来。督脉充,则肾气通过督脉不断灌溉脑髓,元神的力量不断得到补充。针灸当为治疗督脉虚衰之首选,即针法与灸疗的合称,针法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疏通瘀阻之经络;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总之,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2.3 补阳气
肾为人体阳气的根本,肾阳不足常可导致其他脏腑阳气的不足,如引起脾阳虚等,故补肾阳在补阳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脏腑的阳虚证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其治法和用药也有差异,故补阳法又有补心阳、补脾阳、补肾阳等。临床注意事项:①凡病属实热、阴虚火旺所致的发热、口渴、汗出、便秘等病证不宜使用补阳法;②阳虚证忌用寒凉药物,以免寒凉药物损伤人体的阳气。在生活中,养阳气要做到不食寒凉,夏季要少吹空调,冬季应减少剧烈运动,以防气随汗泄而伤阳,经常热水泡脚、注意保暖等,让阴阳固守本位。此外,还可通过睡眠来养阳气。睡眠对于女性的作用不亚于任何养颜佳品,大部分由睡眠障碍所致的影响,主要特征为气血缺失、面色憔悴、目光呆滞。中医提倡“静养阴”,阴生则阳长,女性需靠睡觉维持静的状态,只要提高睡眠质量,气血便会充盈,面部容光焕发。心情愉悦也是养好阳气的重要保证,所以疏肝解郁是养好阳气的重要因素。
3 结语
总之,女性养好阳气至关重要,阳气是推动人体各种机能正常运转的关键部分,应从本质出发,根据女性阳气不足的原因为基准,合理运用中医及其他方式调节阳气,如改变饮食习惯,健脾胃,提高睡眠质量,静心养性,促进人体健康循环,常做灸疗温阳通络。
[1] 班雪雯.浅谈围绝经期女性中医养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6):34-34,36.
[2] 冯居秦.中医养生与美容驻颜的关系初探[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2):56-56.
[3] 刘铜华.中医健康与养生[C].全国健康科技高层论坛暨新特药博览会论文集,2009:265-266.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7-06
李泽焰(1973-),山东省东营市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针灸。
R271
A
1673-2197(2014)19-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