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分析
2014-03-08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223400
张 莉 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 223400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病因主要有静脉血流滞缓,起病急骤,表现为疼痛、压痛、肿胀和浅静脉曲张,部分患者缺乏特异性,约50%~80%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无临床表现,有时首发临床症状即表现为肺栓塞。因此,及时识别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实施有效的预防策略及治疗措施对降低围手术期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病死率至关重要[1]。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疑诊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共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0例,女8例;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52.43±16.12)岁,其中因病长期卧床10例,手术后患者6例,其他2例。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功能障碍等。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12MHz,受检者先取仰卧位,患肢髋关节略外旋,大腿轻微外展位,膝关节略外展,使整个下肢完全放松,以检查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及大隐静脉,然后取俯卧位,股膝关节略曲,以检查腘静脉;依次连续移动探头,从不同角度扫查各条静脉血管的横轴、纵轴切面,适当加压探头或挤压小腿仔细观察管腔内栓塞及血流情况并记录血管内径、内膜厚度、管腔内异常回声的范围及位置、血管加压闭合情况。
2 结果
18例患者经过超声检测17例作出明确诊断(94.44%,17/18),17例明确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中,右侧为6例(35.29%,6/17),左侧为11例(64.71%,11/17),二维图像显示急性期的血栓多呈实质性低回声,内膜回声尚均匀,血流充盈缺损,并形成“轨道征”或“轮廓征”。大部分彩色血流充盈缺损,血流变细、边缘不整、流速明显减慢。
3 讨论
术后伤口疼痛、运动受限及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血液淤滞于静脉内,可有大量白细胞积聚,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造成内膜损害,激活凝血过程;同时手术创伤可应激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酿成高凝状态,共同参与血栓形成[2],尽管临床检查也能确诊本病,但不能明确血栓的范围[3]。对该病的诊断以往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X线造影来获得,前两者缺乏客观的科学依据,后者为有创检查,由于造影剂具有刺激性,可进一步加剧管腔内膜的炎症,有一定危险和并发症,尤其对孕妇、肾功能不全和碘过敏患者不宜作此项检查[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无痛苦、无禁忌证及并发症,可重复检查,危重患者可到床旁检查。还可以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可作为有效随访手段。图像直观,可直接迅速地发现血管腔内血栓。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不仅能显示血管的解剖变化,还能用脉冲多普勒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血流动力学改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还可对血栓形成后的演变过程进行观察,准确评价阻塞后的再通程度,有助于临床溶栓等治疗的跟踪观察[5],本组18例患者经过超声检测17例作出明确诊断,诊断率94.44%(17/18),急性下肢静脉血栓二维超声图像特征表现为:静脉管腔内径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宽,管腔内透声较差,可见实质性低回声、云雾状或细密光点样回声,血栓处静脉管腔探头加压不能被压瘪;彩色多普勒表现为完全栓塞时病变处静脉管腔内无血流信号,不完全栓塞者,血栓内有彩色血流显示;脉冲多普勒:完全栓塞时静脉管腔内不能测及血流信号,不完全栓塞时静脉管内可测及连续低速血流信号,瓦氏试验反应明显减弱或消失,挤压患肢远端血管时,侧支静脉血流增快。检查结果显示左下肢11例高于右下肢的6例,其原因可能与解剖有关,右髂总静脉在骶骨处跨越左髂总静脉,使左髂总静脉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管腔相对狭窄,使血流回流受阻,易造成血栓形成[6]。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准确性在95%以上,且方便灵活,安全可靠,可重复性强,故可作为诊断及观察治疗效果的有效随诊手段,已成为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7]。笔者认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了解正常及变异血管的解剖及走形方向,与健侧对比检查,急性血栓静脉壁有炎症,血栓疏松地黏附于管壁,有脱落发生肺栓塞的可能,所以对于急性血栓患者,探头加压要温和,对过度肥胖或肢体肿胀明显者静脉位置较深时,对静脉腔被压程度的观察不甚满意,可在患者站立状态下检查,必要时更换3.5~5MHz的凸阵探头检查[8]。因下肢肿胀明显,二维显示困难,对于较深位置的静脉血栓应注意更换探头改变探头频率,调整彩色增益,才能有效避免误诊,另对于较深位置的血栓应更加认真细致扫查,可借助于挤压试验或Valsalva试验提高血栓检出率。在检查过程中,需适当调节增益,避免出现无法充分显示血流或血流信号溢出,并随时加压探头,确定血流是否存在及管腔是否被压瘪;血栓发生部位和阻塞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探查时应根据下肢肿胀程度和部位有重点地探查[9],一般小腿肿胀常为腘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整个下肢明显肿胀,应注意观察股深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以防漏诊。
[1]丁真奇,马宝通,等.中国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6(14):461.
[2]张柏根,薛冠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高危因素〔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4):197-200.
[3]张莹,马琳,杨秀艳.创伤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分型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3(18):205-208.
[4]林梅清,古艳,何晓薇,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和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157.
[5]金海将,张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15(3):317-320.
[6]张柏根,顾小平,张记蔚,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的演变〔J〕.中华外科学杂志,2008,5(2):260-263.
[7]沈素红,李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4):421-423.
[8]文刚.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预防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29(8):168-169.
[9]李俊来,宋阳光,唐杰.提高下肢静脉血栓超声诊断水平的对策〔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9,6(19):80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