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液性静脉炎的治疗进展*

2014-03-0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12期
关键词:乳膏静脉炎输液

杨 华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广西柳州市 545002

静脉输液是临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1]。静脉炎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0%~70%[2]。静脉炎的发生不仅给后续静脉穿刺带来困难,而且造成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临床上,护理人员积极探索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旨在提高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经济负担,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静脉炎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1.1 静脉炎的概念 静脉炎是由于静脉内长期输

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放置刺激性大的介入导管,而引起的化学性或机械性的局部炎症;也可在输液过程中,因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导致局部静脉的感染[3]。

1.2 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 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首先是穿刺点局部感到不适或有轻微疼痛,进而局部组织有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并出现沿静脉走向索状红线,久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严重者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病理改变表现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或(和)继发的血栓性改变[4]。

1.3 静脉炎分级判断标准 目前,国内尚无静脉炎判断标准。美国静脉输液委员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2006版输液治疗护理标准中静脉炎分级标准:0级:无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者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有发红和水肿,条索状物形成或触摸到索状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有发红和水肿,条索状物长度>2.54cm,皮肤破溃,有脓液渗出[5]。其中4级静脉炎最为严重,除了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外,可致皮肤破溃、坏死、脓液渗出,肢体活动受限,甚至出现畏寒、发热等感染的全身症状,导致病情恶化,增加病死率。

2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

2.1 药物因素

2.1.1 药物的渗透压:药物的渗透压是引起静脉炎最相关的因素,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高渗溶液可吸取细胞内的水分,造成血管内膜脱水、内膜暴露于刺激溶液而受损。研究表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h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4]。尤其对浅表管腔细小的血管损伤更为明显,因此,在静脉输注甘露醇、氨基酸、脂肪乳等高渗透性药物时,应注意选择腔径大、直的血管,同时避免长期穿刺同一部位,减少反复的刺激。

2.1.2 药物的pH值:正常血浆pH值7.35~7.45,输入药物会引起血浆pH值的改变,对局部血管内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引起局部血小板发生凝集,并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等,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发生局部血管的白细胞浸润性炎症,即静脉炎[6]。

2.1.3 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具有强刺激和毒性的药物主要是血管活性药物和化疗药物[4]。特别是化疗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以及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加之化疗需几个疗程,反复穿刺造成机械刺激以及高浓度药物对局部强刺激,极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7]。临床上,通过深静脉置管输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反复穿刺和药物毒性造成的刺激,较好地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2.2 机械刺激 机械性静脉炎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h。其原因可能为:(1)导管在血管内机械性刺激;(2)所选择导管材质过硬或导管型号和血管粗细不适宜,导管不能在血管内漂浮,导管外壁和血管内壁直接摩擦,损伤血管内膜;(3)护士穿刺技术不够熟练或置管困难,反复送管,损伤血管内膜;(4)置管肢体运动过剧,肌肉带动导管穿刺点内、外反复滑行,刺激血管壁产生机械性损伤等[8]。因此,静脉输液时,选择适宜的导管,避免反复穿刺血管,同时适当制动置管肢体都有益于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3 其他 患者血管情况及全身状况差,环境的清洁程度等都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输液的天数及留置针留置的天数与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

3 输液性静脉炎的治疗现状

3.1 物理治疗

3.1.1 冷敷法: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可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局限损伤部位[9]。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较好地缓解静脉炎所致的红、肿、热、痛的症状。

3.1.2 微波治疗:微波使毛细血管扩张延伸,血流加快,血供增加,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炎症的消散,使疼痛减轻,组织生长修复[10]。因此,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静脉炎的治疗。

3.1.3 汽化药热疗治疗:侯秀芬等,采用哈尔滨生产的TQ-98B型汽化药热疗仪,可起到强有力的清热解毒、消炎作用,局部外敷自制纯中药制剂,内含川乌、草乌,止痛效果更佳,具有止痛快、病程短、经济等优点[11]。

3.2 药物治疗

3.2.1 硫酸镁:50%硫酸镁为高渗性溶液,湿敷后可引起神经肌肉的传导发生阻断而使周围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促进外渗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12]。因此,50%硫酸镁湿敷一直以来作为治疗静脉炎的传统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中发现,硫酸镁湿热敷治疗,易受温度影响,形成结晶,对患者的皮肤产生刺激作用[13,14]。而陈宇等,通过30例患者对照实验,认为,硫酸镁湿热敷虽然对化疗性静脉炎有一定效果(本资料统计有效率72.7%),但疗效低、疗程长,不是理想的治疗药物[15]。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50%硫酸镁湿敷对Ⅰ期及Ⅱ期静脉炎治疗效果较好,而对Ⅲ期、Ⅳ期静脉炎治疗效果欠理想。

3.2.2 湿润烧伤膏:湿润烧伤膏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β-谷甾醇、黄芩甙及小檗碱,基质是麻油、蜜蜡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抗菌、收敛消炎的作用[16]。多项研究显示[17~20],湿润烧伤膏治疗静脉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硫酸镁溶液湿敷法,促进静脉炎较快恢复,可作为治疗静脉炎的首选方法。

3.2.3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近年来,随着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临床中应用,其用于静脉炎治疗的作用也日益被人们认识。多磺酸粘多糖通过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通过抑制参与分解代谢的酶及影响前列腺素和补体系统而具有抗炎作用;促进间叶细胞的合成以及恢复细胞间物质保持水分的能力从而促进结缔组织的再生。能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和加速血肿的吸收,对静脉炎治疗效果明显[15]。目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已广泛用于浅静脉炎的临床治疗[21]。

3.2.4 其他药物:薛瑞芹等,将大黄粉加入白醋适量拌匀成糊状涂于静脉炎患处,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4]。李黎、李金叶、周令明[22],对32例患者采用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沿静脉炎血管方向进行局部粘贴,并辅以间隙性隔湿热敷,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亦有研究,用大黄、黄柏、白芨等中药,调软糊状敷于静脉炎患处,效果优于硫酸镁湿敷[23]。

3.3 联合治疗 通过两种药物或药物与仪器的联合应用,可作用互补提高疗效,在临床中也广泛应用。龚翠琴等[24],通过对比联合运用季德胜蛇药和湿润烧伤膏及单一使用季德胜蛇药,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效果明显好于单一用药,试验组30例静脉炎完全治愈。钟玲[25],将磺胺嘧啶银软膏涂患处,1h后再将芦荟叶片切面于皮肤与单一于患处涂磺胺嘧啶银软膏对照,有效率明显提高。张萍萍等[26],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实验组沿静脉穿刺点及走向涂抹湿润烧伤膏,然后用WKD-Ⅶ型微波治疗仪理疗模式照射治疗,对照组沿静脉穿刺点及走向涂抹湿润烧伤膏,静脉炎的疗程明显缩短。我院自2012年6月以来,通过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治疗输液性4级静脉炎,既发挥了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吸收渗液的作用,又应用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创面良好的修复功能,促进皮肤创面组织修复过程的DNA、RNA和羟脯氨酸的合成,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的生成和上皮细胞的增殖,对组织细胞的修复起促进作用,克服了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不能用于破损处的缺陷,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作用互补,能针对4级静脉炎主要病理改变进行治疗,较好地提高了效果,缩短治愈时间。

4 小结

由于输液性静脉炎的高发生率及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一直以来,护理人员十分重视静脉炎的治疗,不断探索新方法。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由于静脉炎的严重程度不同,各种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有效的治疗方案,应是针对静脉炎的不同分级程度,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及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1] 肖霞.静脉输液外渗损伤的防治近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9:120.

[2] Cökmez A,Gür S,Genc H,et al.Effect of transdermal glyceryl trinitrate and anti-inflammatory gel in infusion phlebitis〔J〕.ANZ J Surg,2003,73(10):794-796.

[3] 陈红琢,刘薇群,屠庆.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627.

[4] 王建化.输液所致静脉炎的药物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8,25(8):766.

[5] 谢贞.美国2006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摘登(一)〔J〕.中华护理教育,2007,4(4):2.

[6] 冯莺,孔小敏,胡丽珍,等.三黄软膏预防浅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4):255.

[7] 黄艳萍,黄立丽,陈华萍.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7):126.

[8] 刘艳华,岳利群,彭希琳.两种方法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0,9(1):79.

[9] 周茹玲,韩卫红,杨海星.小儿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渗漏的防治〔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1):35.

[10] 乔志恒.新编物理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265.

[11] 侯秀芬,侯向军.汽化药热疗治疗输液性静脉炎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2):132.

[12] 周自永,王世铮.新编常用药物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48.

[13] 匡丹.薄膜类敷料在临床静脉炎治疗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0,31(11):1361-1362.

[14] 薛瑞芹,符成杰,曹丽萍.大黄粉加白醋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9,8(6):75-76.

[15] 陈宇,张妙英,黄育鸿.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32):15-16.

[16] 丁彩儿,李剑萍.湿润烧伤膏外涂可保护肛周皮肤〔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9.

[17] 祝爱娥.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1472.

[18] 李惜珍.湿润烧伤膏外敷治疗静脉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17):1999-2000.

[19] 王泉莉.湿润烧伤膏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12.

[20] 黄艳萍,黄立丽,陈华萍.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7):126-127.

[21] 刘雯,宋学军.舒康博水凝胶敷料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老年患者浅静脉炎的效果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9):3560.

[22] 李黎,李金叶,周令明.增强型透明贴治疗PICC带管期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8):1439.

[23] 吴光前,李宁,张永玲,等.中西药对比治疗静脉输液外渗型静脉炎65例的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1,16(2):183.

[24] 龚翠琴,位娟,邹利荣,等.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输液性浅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52):22-23.

[25] 钟玲.新鲜芦荟在静脉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1,2(3):30-31.

[26] 张萍萍,谭李军,廖春燕.湿润烧伤膏联合微波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3):426.

猜你喜欢

乳膏静脉炎输液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