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k V线路故障的处理
2014-03-08鄂会兴
鄂会兴
大庆油田采油八厂
大庆油田第八采油厂高压线路地处野外,共有6~10 kV高压供电线路94条,总长度2 546 km,其具有线路长、分支多、网络结构复杂、短路和单相接地故障较多等特点。当故障发生时,若依靠人工巡线逐杆查找的方式处理,查找故障点的时间大大超过修复故障所需时间,故障停电时间长,工人劳动强度大,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及系统安全运行。
1 试点项目建设原则及目标
通过对线路故障处理自动化技术的深入研究,确定了试点项目三项基本目标:运行监控——配电线路和设备的正常监控、在线诊断;故障检出——配电线路的故障自动快速定位;快速复电——配电线路的故障自动快速隔离和自动转移供电。按照不同区域供电模式和设备情况提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系统设计:①易于实施、投资少、见效快,能快速实现故障检出的故障定位系统;②针对单相接地故障,应用新型的检测原理和判据的接地故障检测系统;③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可靠性高,不依赖通讯,可就地实现故障查找、故障点隔离、非故障区段快速复电的智能自愈配电终端。
2 系统建设模式和方案
根据系统建设总体原则及其所承载的基本任务,结合试点项目配网现状及投资规模等选择以下2种工程模式。
2.1 故障指示器和故障远程指示的故障定位系统
系统实现的目的:实现故障快速定位,减少故障巡查和处理时间。
方案描述:以故障指示器自动检测短路故障和接地故障的功能为基础,通过增加通信功能,将其动作信息通过短距离无线通讯汇集到就地安装的通信终端上;通讯终端再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公共通讯网络的GSM以手机短信方式传送到前置机,并转发到主站后台人机监控系统。故障处理的快速反应可以大量节约故障查找时间,减少用户停电时间,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2.2 基于信号注入法的接地故障检测系统
系统实现的目的:利用线路现有的终端设备,实现接地故障区段的准确定位。
方案描述: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安装在变电站或者变电站某一组出线的信号源主动向母线注入一个特殊的编码电流信号,这个特殊的信号在接地点和信号源构成的回路上流过,故障指示器检测到这个特殊信号后翻转指示接地故障。信号注入法是唯一注入法,不受系统运行方式、拓扑结构复杂性、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及故障随机因素等的影响,不需要给故障指示器设定门槛值,是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主动发送信号检测单相接地故障的方法,对于现场干扰不敏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3 结语
通过对上述2种配网故障处理组合模式的实施与探索可知,为解决配网故障快速查找和定位问题,可以大范围覆盖经济实用的一遥故障定位监控点,再实施配合信号注入法的接地故障检测模式,切实提高接地故障检测准确率;同时可以通过建设分布式智能馈线自动化系统,实现非通信条件下故障自动隔离及非故障区段快速复电,进一步提升配网故障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