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然气的战略储备及技术经济性分析

2014-03-08秦云松张吉军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年9期
关键词:储气库接收站调峰

秦云松 张吉军 郭 帅

1西南石油大学 2重庆科技学院

天然气的战略储备及技术经济性分析

秦云松1 张吉军1 郭 帅2

1西南石油大学 2重庆科技学院

目前天然气储备方式主要有储气库、气田、LNG三种。国外大部分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天然气储备体系,其战略储备一般为3~6个月的国内天然气消费量,此外还有一部分商业储备,约占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5%~20%。2011年,我国地下储气形成有效工作气量21亿立方米,仅占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6%,远低于国外10%~15%的平均水平。建议有关部门参照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模式,成立国家天然气储备中心,负责国家天然气储备基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承担天然气战略储备收储、动用任务。

天然气;战略储备;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经济分析

天然气战略储备是指为保障国家、社会与企业的天然气供应安全,有计划地建立一定数量的天然气储存,目前天然气储备方式主要有储气库、气田、LNG三种[1]。

国外大部分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天然气储备体系,其战略储备一般为3~6个月的国内天然气消费量[2],此外还有一部分商业储备,约占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5%~20%。

我国天然气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天然气管网应急调峰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明显不足,在缺少天然气储备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下游用户的连续平稳用气;同时随着天然气需求的日益膨胀,亟需在天然气消费集中区域建立一定的储备及应急调峰设施[3-4]。

1 天然气的战略储备

1.1 地下储气库

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陕京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投产,才真正开始研究地下储气库。2011年,我国地下储气形成有效工作气量21亿立方米,仅占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6%,远低于国外10%~15%的平均水平[5]。

(1)国内已建成投产的某枯竭气藏储气库。该储气库最大库容量为5.88亿立方米,总垫气量为2.93亿立方米,调峰设计总采气井数14口井,有效工作气量为2.95亿立方米,应急供气能力470× 104m3/d,调峰采气能力为342×104m3/d。储气库建设期2年,工程总投资为9.573 5亿元,单位工作气量的投资为3.25元/m3,天然气储转价格为0.6803元/m3,摊薄到管道气量单价为0.0669元/m3。

(2)国内正在建设的某盐穴储气库。该储气库单溶腔的库容量为3 276万立方米,工作气量为2 008万立方米,垫底气量1 268万立方米,计划分三期建设采注井36座。建成后储气库总库容量达到11.79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7.23亿立方米,垫底气量4.56亿立方米,应急采气规模为1 200× 104m3/d,调峰采气规模为600×104m3/d。该储气库建设周期为12年,总投资为31.5亿元,单位工作气量的投资为4.36元/m3,天然气存储单价为1.274元/m3,摊薄到管道气量单价为0.097元/m3。

1.2 LNG储备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我国已建成投产LNG接收站5座,总接收能力达2 180×104t/a;已核准在建的LNG接收站5座,总接收能力达1 700×104t/a。以中国石化某LNG项目为例,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为300×104t/a,供气能力为40× 108m3/a,配套建设4座16万立方米LNG储罐(共可存储天然气3.84亿立方米),接收站工程最大输出能力为85.54×104m3/h,如4座LNG储罐满容则可确保为市场连续供应LNG 17~18天。建设周期为3年,项目码头、接收站总投资为103.6亿元,LNG气化综合收费为0.497元/m3,天然气含税出站价格为3.715 3元/m3,按照供气规模则其单位投资为2.59元/m3,若只考虑LNG的储备则其单位投资为26元/m3。

2 技术经济分析

对国内典型的枯竭油气藏式储气库、盐穴储气库和LNG储备的库容、投资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可看出:

(1)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单位有效容积的投资费用较盐穴储气库小,建设周期也比溶盐建库时间要短,但盐穴储气库采气能力相对较高、垫层气用量少,十分适合日调峰负荷的平衡。

(2)与地下储气库相比,LNG接收站建设投资相对较高,且气化后的天然气价格相对较高;但在不具备建设地下储气库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LNG项目则成为实现储气调峰、应急供应目标的有效措施。

3 发展前景

3.1 建立适合的天然气储备管理模式

由于天然气战略储备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法规,明确国家对天然气储备的支持政策,并逐步放开储气库等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鼓励有能力的下游大型企业参与建设城市调峰和储备设施。

在此基础上,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天然气战略储备管理模式。建议有关部门参照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模式,成立国家天然气储备中心,负责国家天然气储备基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承担天然气战略储备收储、动用任务。

3.2 积极推动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

在我国新疆、甘肃、河南、四川、黑龙江等油气区内,考虑建设以枯竭油气藏为主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以国家为投资主体,成立专门机构或委托国有油气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建立国家天然气战略储备库。

在湖北、湖南、江苏等具备地质条件的地区,考虑发展盐穴为主的地下储气库,缓解长三角地区冬季天然气调峰的紧张压力。可考虑在国家的统一审批下,以国有油气企业、燃气运营商为投资主体,并逐步放开市场化运营机制,进一步推动储气库的建设。

同时,结合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需求情况,考虑在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建设LNG接收站为主的天然气战略储备,

[1]康永尚,徐宝华,徐显生,等.中国天然气战略储备的需求和对策[J].天然气工业,2006,26(10):133-136.

[2]吴建发,钟兵,罗涛.国内外储气库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油气储运,2007,26(4):1-3.

[3]杨毅,周志斌,李长俊.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经济性分析[J].天然气技术,2007,1(1):55-57.

[4]张薇.LNG项目的储气调峰作用—兼论LNG项目建设理念的转变[J].天然气工业,2010,30(7):107-109.

[5]连艺秀.天然气能源利用的环境效果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32(3):10-11.

(栏目主持 李艳秋)

10.3969/j.issn.1006-6896.2014.9.007

猜你喜欢

储气库接收站调峰
新常态下电站锅炉深度调峰改造与调试实践
港华盐穴储气库的运营特点及其工艺改进
LNG接收站的发展趋势
LNG接收站扩建工程低压泵国产化应用管理
江苏省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的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LNG接收站工程项目设计进度的控制
重庆市天然气调峰储气建设的分析
中原地区储气库建设研究与实践
LNG接收站贸易交接在线取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