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围绕“核桃树”发展大产业
2014-03-08郑治明
□ 郑治明
2006年,保山市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机遇,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以林业改革推动林产业大发展,加快核桃产业被列入林业中心工作,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全力扶持。通过7年努力,保山市核桃种植面积从2006年的143万亩增加到2012年底的 410万亩(全省第四位)、全省7个核桃种植面积超百万亩的县,保山市虽然仅下辖5个县(区)就独占3席(隆阳区、腾冲县、昌宁县),产量4.36万吨,产值13.98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近700元,其中昌宁县超过2180元,昌宁县核桃收入1万元户8700多户、3万元户3100多户、10万元户14户。腾冲县短短8年,核桃面积从4万余亩发展到121.84万亩,成为全省核桃面积超百万亩用时最短的县。
虽然成绩喜人,但保山市核桃产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亩产低。核桃产业大而不强,保山市到2012年底虽然已建成核桃产业基地410万亩,但仅有140万亩投产,平均亩产仅31公斤、产值900元,不到保山市核桃盛果期平均亩产3000元的1/3,核桃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林业传统发展模式;二是管理粗放。由于泡核桃树一般8年挂果、15年才进入盛果期,导致部分农民虽有种植热情、但管理不能持之以恒。加之我市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缺乏专业管理技能,影响到了核桃的长势和尽快产生经济效益。三是加工能力弱。长期以来,保山市多数核桃加工销售企业均以卖鲜果、干果、核桃仁为主,一直没有大型核桃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也不能有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而且保山市核桃产业做大后,产量将大幅增加、集中上市,仅靠核桃初加工,核桃价格有大幅下跌的潜在风险,严重时甚至会挫伤农民、核桃经营加工企业的积极性,危及全市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保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一是狠抓提质增效。2012年起,保山市不再片面追求增加核桃基地面积,而是在核桃提质增效上下狠功夫,年核桃种植面积从高峰时的72万亩减少到10万亩,集中资金、技术、人员狠抓核桃抚育管理,以质量促效益,力争到2020年核桃平均亩产值比2012年番1翻。二是狠抓科技支撑。2013年,保山市政府投入160万元,创建2万亩核桃抚育管理市级样板林,辐射带动120万亩核桃的抚育管理,将种植3年以上的核桃全部纳入抚育管理规划。每年培训核桃种植户1万人次,发放资料1万余份,建成昌宁县仙岳、下六甲两个万亩级核桃示范样板林,积极推广昌宁县细香核桃、宁香核桃、美国山核桃、早实核桃等10余个优良品种,建成核桃无烟烤房420座。保山市林业局在腾冲县明光镇开展251亩泡核桃早实丰产栽培试验,第6年全部进入挂果期(比正常种植提前两年),平均亩产464元,实现了泡核桃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对推动全市核桃丰产、优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狠抓精深加工。保山市依托板桥工业园区、昌宁县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园区两大工业园区,积极引进核桃加工企业。隆阳区成功引进云南优昊实业有限公司、云南大庄园食品有限公司2条年产万吨以上核桃加工生产线,昌宁县引进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笑果果食品有限公司,一举填补了保山市没有大型核桃加工企业的空白。2013年,仅昌宁县就有核桃销售企业130多个,专业合作社44个,带动就业2000余人,年加工产值超过2亿元,每年吸引邻近州市县约200多万公斤核桃到该县加工销售,是滇西重要的核桃集散地,昌宁县耇街、隆阳区板桥、龙陵县碧寨等核桃交易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保山市长期不懈的付出和努力,即将盼来丰收的喜悦。到2014年,保山市2006年种植的25万亩核桃开始进入挂果期,到2020年保山市将有435万亩核桃进入挂果期,年产值超过40亿元(相当于2012年保山市林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超过2000元,核桃树将真正成为保山市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树、摇钱树、致富树”,同全国全省人民共同奔小康的“小康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