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筛查分析
2014-03-08李玉忠
李玉忠
(昌吉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831100)
昌吉州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筛查分析
李玉忠
(昌吉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831100)
目的:为保障昌吉州新生儿健康,规范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筛查工作。方法:对昌吉州各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进行体格检查和心脏听诊,对筛查出的可疑先心病患儿应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其它检查确认。结果:共调查1600例新生儿,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11例,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6.87‰,男婴为6例,女婴为5例,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1,无显著性差异(P<0.05)。筛查出的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房间隔缺损(ASD)3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肺动脉狭窄1例。结论:为了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应注意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在妊娠早期保健。
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1],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岁死亡[2]。发病可能与遗传尤其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3]。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早期能够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可显著下降。因此为保障新生儿健康,规范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对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昌吉州各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筛查,并对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结果进行医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筛查对象
昌吉州各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1600例新生儿为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对象。
1.2 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方法
对出生的新生儿,采用询问家长、观察、心脏听诊、血氧饱和度测查的方法进行的相应检查。如体格检查发现有心脏典型的器质性杂音,心音低钝,心脏增大,心律失常,肝大时,应进一步检查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对筛查出的可疑先心病患儿应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其它检查确认。
1.3 超声心动图监测
超声心动图是利用超声波原理进行探测,借其回波来检查心脏情况,按其显示形式分为M型、二维(切面)显像、三维显像、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和声学造影等。
2 结果
2.1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
共调查出生的1600例新生儿,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例,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6.87‰,其中男婴为6例,女婴为5例,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1,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先天性心脏病类型
筛查出的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房间隔缺损(ASD)3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肺动脉狭窄1例。
3 讨论
高分辨率的二维超声显像及多普勒(Doppler)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联合应用[4],使心血管系统的无创伤性显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通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超声心动图已成为早期发现和诊断新生儿时期先心病最有价值的方法。与x线检查、心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等其它心脏显像技术比较,超声心动图技术有许多优点:①无损伤,无痛苦,无离子辐射或放射性危害;②操作方便,可在床旁进行,且能反复探查;③能动态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心脏功能和血液动力学情况;④新生儿胸壁薄。有利于声柬穿透,可获得较清晰的图像;⑤价格低廉。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一些复杂的病例在出生后不久便会夭折,少部分病例可终生无症状,而在死后尸检时发现。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简单畸形和一些复合畸形,如法乐氏四联症等。出生以后,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自行愈合,需进行及时矫治,反之,可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影响患儿发育,发生心力衰竭、细菌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永远丧失手术矫治时机。此外,先天性心脏病的阴影将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次从1600例新生儿筛查出的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以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三尖瓣关闭不全以及肺动脉狭窄为主,这与国内报道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结果基本一致[2-4]。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4-339.
[2]王小平.西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5(2):213-214.
[3]钟秋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4):259-261.
[4]许士梅,尹巧绵,吴明昌等.早期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和随访[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9(3):258-261.
R541.1;R540.4+5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4.04.10
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