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禽的肠道健康
2014-03-08韩文格
韩文格
(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石家庄 050091)
近几年家禽疫病的复杂化日益明显,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家禽肠道保健越来越受到养殖者的重视。以前,在禽群发生疾病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抗病毒、防大肠杆菌继发感染,较少考虑保护肠道健康。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仅诱发肠道炎症,还会造成免疫抑制、营养失调,最终致使家禽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逐步下降。近两年,许多家禽养殖场已经开始学习肠道健康知识,重视饲料营养、肠道黏膜及微生物菌群3 者之间的平衡互作关系以及对家禽肠道健康的重要作用,为今后家禽的健康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1 正确认识营养对肠道健康的作用
许多条件差的小型养殖场,为了减少饲料支出,使用劣质饲料,这样的饲料不仅营养不平衡、转化率低,其中的粗纤维含量还可能超标,从而损伤了肠道黏膜。破坏了肠道环境,引发肠道疾病。在禽群发病前后通常采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往往抗生素使用超量,产生耐药性,造成养殖失败和药残等问题。
我们知道“药补不如食补”,所以在家禽生产中应提倡采用营养调控的方法,为免疫系统提供养分,促进免疫系统发育,改善激素平衡,减轻疾病伤害,甚至直接调节免疫系统。同时,营养素还可以调节家禽的肠道健康,如氨基酸是形成免疫细胞的基础;铁和生物素对免疫细胞功能作用很大;抗氧化剂能预防或消除炎症;粗纤维能稳定微生物菌群,促进家禽健康生长。
在家禽发生应激反应时,为了提高免疫力,通常会动用和消耗一部分营养物质。为此应在免疫、转群和天气突变等应激条件下,提前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来减缓应激,从而减少养分消耗和肌肉损失。在生产中为了减少使用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可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益生元、酶制剂、免疫调节多糖和有机微量元素等抗生素替代品来增强家禽的抗病力和预防疾病的感染。
目前,一些营养素在家禽生产中广泛使用。如酵母硒、酶母细胞壁及酶母葡聚糖等营养素均具有调节家禽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提高免疫器官的相对重量和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提高疫苗免疫的抗体水平,在球虫感染时可降低肠道损伤,促进肠道黏膜的免疫反应。从而改善肠道健康,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家禽的生产性能。
2 肠道黏膜功能强大
肠道的主要作用是消化饲料吸收营养,并将有用的养分吸入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家禽饲养环境中到处都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无论怎样处理,都不可能将它们彻底杀灭,它们可以随着饲料或饮水进入家禽肠道,等待时机吸附、定殖。但肠道不仅具有吸附营养的重任,还具有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的作用。因为肠道分泌的消化液溶菌酶等能杀灭、溶解和降低这些病原微生物的活性,阻止其定殖,起到保护肠道的作用。
由此可见,病原入侵肠道犹如与肠道展开一场争斗,肠道健康的情况下,病原难以侵入机体。如果肠道黏膜组织受到损伤或变薄,肠黏膜的分泌能力减弱,那些保护肠道的消化液、溶菌酶等的数量会大大减少,就会给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肠道黏膜主要由上皮细胞、肌肉层和肠道免疫细胞3 部分组成,相对家禽来说。其肠道生态系统包含了体内70%以上的免疫细胞,肠道微生物细胞的数量是鸡细胞总数量的10 倍。家禽发病后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肠道黏膜的固有层厚度会变薄,尤其加上环境条件再差些,黏膜厚度会明显变薄。这样病原体侵入后就能伤害到免疫细胞,从而降低肠道的抗病能力。病原微生物还可以突破黏膜屏障发生移位,毒素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形成全身感染。
3 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作用
家禽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是由无数的共生菌、暂生菌和病原菌组成的复杂菌群,它们之间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明显的营养反应。如盲肠与回肠之间互作共生菌,有利于肠道的健康生长。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菌群无识别功能,它在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还可杀灭一些肠道内的共生菌,严重破坏了肠道内菌群的平衡,从而降低肠道的抗病能力,使病原微生物肆意入侵,造成肠道病频发。
总之,在家禽饲养过程中,应以肠道保健为主,即提供正常的营养,维护肠道黏膜结构的完整性,提高其抗病力和免疫力,培养肠道内共生菌群的竞争优势,促进肠道免疫球蛋白的分泌,为家禽创造一道完善的肠道屏障,从而达到肠道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