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忠诚与背叛》看主旋律电影发展的新形势
2014-03-07何苗雨
何苗雨
摘 要:近年来,许多优秀主旋律电影都获得了票房与口碑双丰收,国产主旋律电影的生产也迎来了春天。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影片《忠诚于背叛》一上映便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作为主旋律电影的杰出代表,该片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从电影《忠诚于背叛》入手,浅析主旋律电影在新时期所发展形成的新特点。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八一电影制片厂;忠诚与背叛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070-02
邓小平同志说:“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一般认为,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也就是在当代中国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发扬爱国奉献、团结一致,赞颂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红色电影”。
顺应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大政治任务,国内电影市场相继推出了《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忠诚与背叛》等一系列反映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优秀影片,并赢得了广泛好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旋律电影应该积极发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的作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维护社会主义共同利益服务。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忠诚与背叛》一上映便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它作为主旋律电影的杰出代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形势,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面对意识形态的复杂斗争,目标上要把树立正确的政治倾向作为首要任务
文艺一定程度上要作用于实践,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建设大局。从当前形势判断,国际上,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势推进,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影响逐步向影视文化领域拓展,比如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欧美大片,丑化中国、带有强烈政治味道的“灰色”电影,给普通民众思想道德带来冲击;国内,崇钱拜金不崇高,先后发生了“郭美美炫富”、“拜金女马诺”等事件,混淆视听,影响民众对真善美的判断和追求。
主旋律电影普遍带有政治味、教育味,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更应该发挥特长。《忠诚与背叛》讲述了第一届中央纪律监察机构的诞生及10名监察委员为党履职的光辉事迹。
从当今社会舆论大趋势看,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现象屡屡曝光,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降低,对纪律监察机关履职尽责的态度和能力有所怀疑,对党政机关不信任。此片在此背景下推出,对普通民众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对党员干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生动教材。
从对白台词看,“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句台词震撼人心,留下很深的思考。电影所描述的背景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白色恐怖席卷中华大地之际,共产党人坚定信仰,不惧死亡,为实现共同的理想甘于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品质,而这正是当今社会芸芸大众最缺的道德品质[1]。影片借古喻今,使观众深刻意识到这段历史对现实中党员干部的警示意义。
从人物形象看,主角形象大多没有在党史中留下辉煌的一笔,但个个刚直不阿,如刘之冰饰演的王荷波,在明知党内出现叛徒,自己有生命危险,还仍然要尽到责任义务,张曦文饰演的女保镖何梦兰,在党的事业与个人感情之间不拖泥带水,果断为党“除害”,表现出了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的精神。
从以上三个方面不难看出,无论文艺表现形式如何多样、内容如何丰富,主旋律电影的政治倾向性的本质属性没有变,仍然需要不断坚持并持续加强。
二、面对受众接受能力的特点,题材上要由重大事件重大人物向平民化转变
分析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主旋律影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上[2],所反映的内容大多是众所周知的重大历史事件,大多都是在党史、军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革命伟人。受内容和人物的限制,这些影片在文艺创作上放不开手脚,始终沿着正统、中规中矩的模式前进,除了故事情节吸引人之外,人物个性的彰显不够明显。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这些年党史、军史的学习教育力度逐渐增大,大家对重大事件都比较熟悉,如果仍然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题材制作电影,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疲劳感、厌倦感。同时,由于主旋律电影一般叙事大于情感,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受众的情感需要,这就带来由重大历史事件向平民化转变的发展趋势。
以《忠诚与背叛》为例,在题材选取上,选取了不为人所知的第一届中央纪律监察机构的成立,这一过程,大多数观众不了解,不熟悉的事件才能够集中精力观赏,可以增强影片的吸引力;在人物形象上,10名纪律监察委员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也没有家喻户晓的知名度,相关史实资料记录也很少,但影片却从一个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上刻画出了超脱一切的思想和精神,很有教育意义。《忠诚与背叛》一上映便能吸引观众、吸引眼球、赢得好评,与走平民化道路有一定的关系,只有平民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这也是主旋律电影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面对良莠不齐的文艺市场,内容上要注重强化纪实性增强信服力
2012年春晚,黄宏、沙溢小品《荆轲刺秦》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批评了时下流行的穿越剧,也给文艺创作者敲响了警钟。近年来,一批随意篡改历史、玩转穿越的古装影视作品的推出,对民众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我们用主旋律电影来抵制消极面[3]。
我们常讲:艺术源于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对主旋律电影而言,这一点尤为值得把握。作为弘扬主旋律的一种艺术手段,其纪实性、客观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影响力。在情节叙述上,都必须以史料记载为依据,不能胡编乱造、歪曲事实;在人物塑造上,可以用艺术手段加以改进,但绝不能脱离人物原型,搞“人造美女”。
从影片性质上来看,由于主旋律电影要完整地记录重大事件的始末,形象地刻画共产党员人的形象。受反映内容、表现对象的限制,对纪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忠诚于背叛》为例,一方面,影片以1927年“四·一二”政变、中共五大召开为历史背景,再现了由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等10人组成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冒着生命危险认真履职,为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都有相关史料记载和历史依据,观众可以在观看之余查阅资料接收更多的教育。另一方面,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注重客观性[4]。影片唯一的虚构人物:徐云天,曾经是共产党的优秀分子,但经受不住严刑拷问,出卖了李大钊和王荷波。这一场景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前讲述共产党员都是大无畏、视死如归的形象,客观承认了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曾出现过“毒瘤”、“败类”,从更加客观的角度来评价每个人物,吸引了更多观众。这一点蕴含了辩证法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既要肯定好的,也要承认不足,这样才会更有说服力。
四、面对商业大片的影响冲击,策划上要走商业化道路赢得市场赢得观众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昌盛,电影院线的逐步发展扩大,以前靠集中组织观看电影的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仅仅在事业单位、部队内部流行,这些人员受党教育多年,与党保持一致的意识强烈,而当今社会最需要用主旋律电影熏陶感染的却是普通民众,更多的是在影院观看。从观众的角度分析,去看一场电影不是为了受教育,而是更加注重娱乐性。主旋律电影想要适应这一特点,走进市场、走进观众,就必须走商业化道路,增加娱乐性、艺术性。
分析美国大片,大多在满足观众娱乐性要求的同时将它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渗透其中,个人拯救世界的场面潜移默化影响民众。除去欧美大片所要宣扬的思想和精神,它们的运作模式应该被我们充分借鉴运用。主旋律电影应该充分吸收这些先进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一条商业化道路,提高观赏度,增强吸引力。要关注热点敏感问题。《忠诚与背叛》抓住了当前普通民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从纪律监察展开,迎合了大众,最终才赢得了市场。
如果说在战争年代,主流意识是依靠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来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的话,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惩治腐败、严肃党风党纪、加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则是主流意识通过主旋律影片这个载体而深入人心的最主要的途径。
要改变宣传方式。《忠诚与背叛》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在宣传上做足了文章,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有专题网页,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均以推荐广告的形式做宣传,直接勾起观众想看的欲望,这一经验应该在主旋律电影市场化进程中长期坚持。要改进情感表现手法。传统的主旋律电影受技术的限制,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依靠对白、表情等来表现,手法单一,观众也不容易入戏。
《忠诚与背叛》除传统手法以外,注重对环境、心理的表现,由外界的影响映射出人物内心的感受,让人身临其境。整部影片还适应了当前大众对感情戏的关注度高的特点,虚构出了徐天平这个人物,并且很巧妙地把何梦兰与徐天平之间的感情纠结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让观众既揪心又惋惜,很好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理,最终整部影片才赢得好评。
参考文献:
[1] 叶琦,石丽敏.试论大众传媒视野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
[2] 韦丹秋.以《建国大业》为例探索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新模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
[3] 董伟.主旋律电影散论[D].西南大学,2010.
[4] 杨磊.共享意义的构建:中华功夫电影传播与中国形象塑造[D].成都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