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抱怨户”变“铁粉丝”
2014-03-07曾德斌
□曾德斌
从“抱怨户”变“铁粉丝”
□曾德斌
张德宝在食用菌种植基地
在江西省奉新县的大路口村,只要一提起张德宝,大家都知道他的故事:“德宝是靠远程教育种食用菌发了家,现在算是远教的‘铁粉丝’了;不过以前,他可总抱怨远教呢。”老张自己则惭愧地说:“那时真是肚子疼埋怨灶王爷了,其实还是怪自己没把远教真正弄明白。但现在我可是弄得粉白墙上贴告示——一清二楚了。”的确,要说起张德宝和远程教育之间的故事来,可真称得上“转败为胜”。
想当年,老张退伍回到村里,就一直琢磨着找个好项目发家致富,但开始也不懂啥技术,只能蹲在田里抡锄头。然而一次在村部偶然的“凑热闹”,却“凑”出了他的创业路。那一天,他去村部办事,刚一进门,就看见一大群人正围着电视机看节目呢,还有人在边看边记……这是咋回事?他好奇地打听起来,别人告诉他:“这是县上送来的远程教育,让咱们看片子学技术呢。”老张一听,更好奇了,也跟着“凑热闹”看了起来,越看是越感兴趣,看着看着,就从大门口挤到了电视机前。这就是老张和远程教育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正是这次接触,点燃了他创业的激情。在随后的时间里,他经常跑到村部宣传栏那儿看远教活动通知,只要有创业内容的片子,他都场场不落。看多了,他总结出:食用菌作为一种绿色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一定有市场。于是老张撸起袖子,准备种食用菌了。
说干就干。老张拿出了自己6万多元的积蓄,租好了地,买好了设备和原料,扣起了大棚。他琢磨着这回发财道儿可就在眼前了。起初食用菌倒是长势喜人,乐得老张是合不拢嘴,但好景不长,由于他也没咋在远教平台上学技术,对食用菌的脾性摸得不够准,慢慢地食用菌开始成片地打蔫儿,最后干脆“一锅端”了。这下把老张心疼得是哗哗掉眼泪,再一算账,倒赔了两万多块钱!
如此的打击让老张心灰意冷,对远程教育也没劲头了,看到别人学远教课件,他还不时地泼上几盆冷水:“这个有啥用?看了也不顶事!”一来二去的大家干脆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抱怨户”。村站点管理员况开凤得知了老张的情况后,一方面进老张的大棚里查看他种植失败的原因并做了记录,另一方面在远教平台上搜索了大量食用菌种植课件,对种植选址、温度控制、合理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仔细地收看学习。在自己“有货”了以后,况开凤上门找到老张,希望帮他重整旗鼓。可由于摔过跟头,老张对况开凤态度冷淡,一提起“远程教育”就直劲儿晃脑袋。
“不能因为一次意外就把咱们远教的牌子砸了!”况开凤并不气馁,而是积极向县远教办求援,协调来了专家指导,又多次登门做老张的思想工作。渐渐地老张也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种植经历。看到他态度软了,况开凤赶紧鼓励他继续坚持下去,但此时老张却面露难色:“没有资金,想从头再来也没法子啊!”“不要紧!”况开凤及时向县远教办反映了这一情况。县远教办高度重视,积极为老张联系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手里捧着钱,老张的眼泪又下来了:“我一直抱怨远教没帮上我,可现在……”
手里有钱了,老张却没急于马上扣大棚,而是更加认真地看起食用菌种植课件来。每次站点放课件,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功夫不负有心人,有过教训的老张这次再种起食用菌来,可长了个心眼儿,无论种到哪一步,都不忘向远教平台问计,结果当年老张的食用菌就大获丰收了。从那以后,在远教的帮助下,老张是越干越大,现在他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已经扩大到20多亩地了,还与周边县市的种植大户广泛开展合作,以联营方式扩大规模、抱团作战,种植的平菇、金针菇、木耳、香菇等畅销南昌及周边市场,年产值超过了20万元。
发家致富后的张德宝,如今对远教可算服气了。他感慨地说:“以前还是没把远教吃透啊,所以才成了‘抱怨户’;现在我对远教是越学越来劲,要坚定地继续当好远程教育的‘铁杆粉丝’。”
(作者单位:江西省奉新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