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2014-03-07杨岭
杨岭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河南 焦作 454000
新生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杨岭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河南 焦作 454000
目的对新生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108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4例,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一组作为实验组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留置针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都明显好于对照组新生儿,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皮肤损伤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且腋下静脉留置的效果相对较好。
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在对新生儿的疾病进行治疗中,静脉输液进行治疗和营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效果和意义。为了能够有效开展静脉输液,有效建立长期的静脉通道对于有效开展输液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新生儿临床护理的效果,现在通常采用的静脉留置针的部位有新生儿的头皮静脉、四肢静脉、腹腔静脉等。不同的静脉留置具有不同的临床效果,为了对静脉留置临床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次研究以头部静脉留置作为对照,研究腋下静脉留置具有怎样的临床效果。通过对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得出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在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8例新生儿患者,其中男性患儿有56例,女性患儿有52例。新生儿的日龄为1~29天,平均为5.9天。新生儿的体重为1.7~4.5 kg,平均为3.2 kg。108例患儿中肺炎新生儿有28例,早产新生儿有6例,窒息新生儿有32例,黄疸新生儿有19例,宫内感染新生儿有23例。将108例新生儿采用随机的方式均分成两组,每组54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以及疾病情况都基本相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实验组患儿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两组患儿采用相同型号的留置针,留置针应该采用短且细的类型,为防止感染事件的发生,所有操作均在无菌的环境中开展,在穿刺位置的周边方圆3~5 cm内进行消毒。将液体充满输液管以排除管内的空气。穿刺时选用头皮或者腋下弹性好、容易固定和较粗的静脉进行插针,插针成功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将针芯拔出,使用透明的敷贴将针头固定住,在敷贴上注明穿针时间。穿针部位应该采用网状的绷带以及纸胶布进行包裹已达到固定的目的,包裹的松紧程度应该适中。在对患儿进行输液时,应该首先采用3 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管,然后再进行输液,输完液之后在采用3 ml的生理盐水或者肝素液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的指标主要有:留置时间、一次穿刺的成功率、皮肤发生损伤率等。
1.4 统计学分析
表1 两组患儿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皮肤损伤发生率 [n(%)]
对于穿刺过程中的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1]。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 <0.05),实验组患儿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皮肤损伤的详细对比情况见表1所示[2]。
3 讨论
留置针在小儿患者临床护理上的应用是临床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突破,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留置针的应用能够降低对患儿进行反复扎针带来的痛苦,有效降低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难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5.93%,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静脉针留置时间为6.38天,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3.62天,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6.67%,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次研究以及相关的研究可以看出,留置针应用在新生儿临床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相比于头皮静脉留置穿刺,腋下静脉留置穿刺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因此,静脉留置针尤其是腋下静脉留置针,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1]薛晓茹,刘慧萍,郭俊清.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探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8(20): 134.
[2]朱慧,张彩云.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J]. 卫生职业教育,2012,4(24): 144-145.
R473.72
B
1674-9308(2014)02-0072-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