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治疗珠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2014-03-07李培乾张迎利
李培乾,张迎利
临朐县中医院,山东 潍坊 262600
尼莫地平治疗珠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李培乾,张迎利
临朐县中医院,山东 潍坊 262600
目的探析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4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降低颅压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和致残致死率分别为95.65%、8.69%;对照组疗效优良率和致残致死率分别为72.73%、36.36%。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在常规降低颅压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致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常见并发症[1],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致残、致死原因,目前临床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降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为进一步降低该病的致残致死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本文特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45例进行分组研究,现将临床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4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8例,年龄在29~70岁;对照组男14例,女8例,年龄在30~68岁;已排除严重血液、心肺功能衰竭、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的病例。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降低颅压及对症治疗[2]。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先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0 mg,连续治疗7日,在第8日给予尼莫地平片,每日90 mg,分三次口服,连续治疗15日。
1.3 观察项目及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半年内致残、病死率情况。疗效优:患者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者有显著性改善。疗效良:患者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等临床症状没有消失,但有所改善。疗效差:患者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等临床症状没有消失或者出现加重[3]。疗效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疗效优16例,良6例,差1例,疗效优良率95.65%;对照组疗效优5例,良11例,差6例,疗效优良率72.73%。观察组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2.2 半年内致残、病死情况
经随访半年,观察组因病致残2例,致死0例,致残致死率为8.69%;对照组因病致残7例,致死1例,致残致死率为36.36%,观察组的致残致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0.23,P<0.05)。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尼莫地平为一种心脑外科临床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主要用于缺血性脑病、中度高血压、偏头痛的治疗,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在人体脑部达到较高的浓度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可以有效阻止钙离子进入到细胞内,进而有效抑制平滑肌的收缩,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最大程度地降低由于血管痉挛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发生。通过本文研究发现,给予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观察组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致残致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尼莫地平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上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对于降低致残、致死,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在常规降低颅压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口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黄丽妹.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5): 753-754.
[2]林永亮. 尼莫地平片溶出度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 13(3): 59-60.
[3]刘静红, 李智勇.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CT研究[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 31(1): 23.
R743.34
B
1674-9308(2014)02-0041-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