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黑与浅白
2014-03-07赵力
赵力
1977年出生的徐加存,是70后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一直以来致力于水墨画创作,对于中国水墨传统尤为偏重。如果要追溯个中原因,无疑与其出生地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齐鲁大地厚重的文化气质、尊古宽容的文化态度从一开始就深刻影响着徐加存。2000年徐加存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之后自愿抛离故土而远赴西藏援教,由此画家拥有了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和人生经历。这种体验和经历对徐加存而言可谓刻骨铭心,在长达五年的援教过程中,徐加存既感受到了不同于内地的山川造化,也体察了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尤其是那种个体独立面对自然之后的真切感受,不仅成为了持续激励自己创作的动力,而且将这些真切感受记录下来的冲动亦逐渐转化为尊重自然的创作法则。
随即,徐加存开始强化了在大自然之中进行创作的方法论,虽然这一方法论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了西画中的“写生”,但是“写生”的目的只停留于画者针对自然的体察研究或者基础训练的层面,而徐加存的意图则在强调“在场”的情境以及突破旧有法则的路径。事实上,虽然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都是以人类所感知的自然环境为描绘对象的,在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托物言情的主旨上亦不谋而合,但是在表现对象、美学原则和表现手法等诸方面则截然不同。具体而言,中国山水画以关乎造化的纯美颂扬而有别于西方风景画主客体的泾渭分明,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而有别于西方风景画追求视觉真实的如实再现,以主观性的笔墨呈现而有别于西方风景画的对具体时空的把握与表现。基于对中国水墨传统的谙熟于胸,徐加存更明确地认识到了从传统出发而走向创新的艰苦卓绝,“走出画室可能是坚实的第一步”,徐加存这样说道,而在大自然中进行创作的方式,则有意识地规避了明清以降在画室中“作美术史式山水”的“闭门造车”,重新回到了感受性的原点,从而激发出了创造的活力。
这一刻的徐加存,并不在乎别人“是山水画?还是风景画?”的质疑,“艺术就应该是真诚而发自内心的”,也就是说“走自己的路”才是艺术家此刻的关切。基于“在场”情境的体认,稍早的徐加存作品有了明确的“空间”,画面中的“空间”与现实中的描写对象当然密不可分,但从更深层的角度加以认识则是艺术家创作介入生活、关怀生活的具体反映。借助画面空间的积极表达,徐加存既营造了“我”在场的现实感,亦将自己的创作引申为对生活真实性的指认或探究,从而增强了当代性的创作意涵和精神面向。至于画面中的“空间”,在一些的创作之中,徐加存还有选择地引入西方式的“透视”原则—两侧树木排列整齐地延伸至远处的地平线,令人联想起西方油画中的经典样式—实际上,徐加存所要表述的不仅仅是对艺术史经典的有机参照,而是进一步试图建立起一种适合当代水墨发展的文化态度:大气的包容和多样的并存。
2005年从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之后,徐加存重新留在了大都市里生活。生存环境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其创作的初衷,却反而使之更加坚持。然而脱离开之前环境的益处亦在于自我观念的养成以至于成为习惯,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则是从理念到表述的清晰凝练。徐加存开始逐渐控制画面中的“空间”表述,使之从题材表述的层面上升为精神表达的层级:他有意识地压缩画面的景深,避免画面过于的“场景化”,更多的时候画面被处理为黑白分明的两个部分—白的是辽阔的天空,黑的是婆娑的树木。黑白两色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关键字,它们既立基于中国独特的宇宙观和审美哲学,也演化出无限的笔墨变化和风格意境。针对于中国绘画传统中的黑白体系,徐加存显然是既继承又创新,在画面中徐加存总是竭力通过地平线、天际线等因素来创造出具有视觉现实性的黑白关系,换句话来说艺术家所表达的黑白关系,不仅仅是笔墨形态的,更是现实生活化的,这令整个画面具有了明确的现实倾向。而在近期的作品中,徐加存更注意通过婆娑的树冠在天空中留下的剪影来划分画面的黑白区块,这样黑白分界的处理既是明确而肯定的,又是多样而动感的,从而使得个人风格在日趋清晰明确的同时并不呆板僵硬,充满了变化的细节和生动的视觉感受。
目前,徐加存对于黑白关系的深度表达也越来越依赖于图像与墨法的融会贯通。的确,在大部分情况下,作为实色的“黑色”是对视觉实体或心理感受的某种存在的表达,而“白色”则以虚拟的空间为“黑色”的位置经营提供各种的想像力,但是在徐加存的创作中,艺术家更试图将原先关系中的主从位置逐渐发展为某种的均衡,而达成这种均衡的手段则是强调借助水墨的变化在宣纸上以黑白两极而形成黑白之间的微妙层次。事实上所谓的“黑白之间”并不是模棱两可的含义指意,而是黑白之间的各种色彩及色阶的全部包含。基于这样的认识,徐加存竭力借助于墨法的腾挪变化,展现出了图像与墨法有机结合的无穷魅力。譬如说,徐加存在画面黑色区块的“树木”的描写中,就大量运用浓、淡、干、湿的墨法和墨色之间的叠压交混而形成某种的“深黑”效果,令整个画面“黑中有黑”、“黑中透亮”;而在指意天空的白色区块,艺术家又借助于微妙的淡墨和水分的流淌,营造出了“白中有白”、“白中透白”的“浅白”的视觉体验。“深黑”的效果或者“浅白”的体验对应的是徐加存更高的艺术追求,即通过画面所表达的不是物象本身的形体和墨色化的色彩,而是通过升华到黑白两色来表现物象并超离物象的自由境界。即便这种境界的取得仍需要不懈的努力,但是徐加存已经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了在自然中遨游、在想像中驰骋、在意境中栖居的造诣才华。即如“深黑与浅白”个人展览中的参展作品,黑白世界在徐加存眼中就是一个多彩的世界,而“深黑”和“浅白”不仅仅是墨色不同色阶的指代,更是艺术家精神意境的思考层深,由此也为观赏者打开了在此容身、想像、拟景、造境的精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