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有利契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4-03-07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王西欣中将

国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发展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王西欣 中将

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有利契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王西欣 中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我党长期追求富国强军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形势下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指明了方向。军地双方应认真学习领会、深入理解把握,充分认清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意义,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有利契机,适应形势变化,创新发展理念,大胆探索实践,合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向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更高层次迈进。

一、形成军地共识,是融合的根本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军民融合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度,决定融合的力度。目前,部分单位和个人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理解不深、认识不够,多数情况下,军民融合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习惯并没有随着时代条件、国情军情的变化与时俱进,还是习惯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自成体系、自我发展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不计成本的自给自足式传统做法仍处处可见。军地双方只有充分认清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强化融合的观念,牢固树立融合的理念,才能真正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落到实处。

(一)认清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大势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尽管国情不同,但军民融合发展是各国的共同选择。美国、英国等西方强国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推动军地人才、技术和资源的双向流动,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俄罗斯通过出台政策,力促军工企业转轨改制,依靠军火贸易巨额利润维持国防工业发展、拉动国民经济。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在军力发展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仍鼓励民用企业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依靠民间企业发展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我国要赢得国际竞争有利地位、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必须打破体制束缚、军地壁垒,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二)认清融合发展是应对安全威胁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大国崛起的攻坚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对我国围堵和遏制,日本、菲律宾等邻国与我领土海洋资源争端不断,边境局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各种分裂势力暗流涌动,发展态势紧张微妙,国家安全和发展正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威胁,迫切需要军地合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合力破解军事斗争准备面临的矛盾问题,为国家安全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三)认清融合发展是实现富国强军的战略举措。习主席指出:“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融合发展既是兴国安邦之道,也是建军强军之举,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也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力量支撑。如,“北斗”系统、“嫦娥探月”工程、“天河”超级计算机,这些重大项目不仅有巨大的军事价值,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二、实现双促共赢,是融合的内在动力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关联军地双方,需要协调处理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军地双方应自觉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大局的高度来思谋筹划,正确处理双方合作关系,兼顾双方利益,形成双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确立双赢理念。利益是行为的驱动力。片面强调一方利益,就无法调动另一方参与融合的积极性。军民融合能良性发展要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关键在于突破利益藩篱。军地双方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摆脱狭隘利益束缚,主动从行业、部门和单位的局部利益中跳出来,牢固确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理念;冲破传统思想禁锢,切实走出“各自为战、自我保障”的传统模式,实现由“单向推动”向“军地联动”、由“自我发展”向“双赢发展”转变。

(二)兼顾双向需求。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统筹兼顾军事需求与民用需求。地方党委、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努力破除“国防只是国家事、军队事”的错误思想,把部队需求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深化改革、产业调整以及重大基础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部队作战训练、后勤保障、装备研发等方面的需求;部队在军事设施建设和战备训练中要兼顾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援作用,努力实现军用与民用、平时与战时紧密衔接,确保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推进、融合发展。

(三)发挥双方优势。部队要充分发挥自身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作风优势,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和部队所能结合起来,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做贡献;地方党委、政府要不断强化服务保障和排难解困意识,充分利用地方改革和发展成果,在物力、财力以及科技力等方面,为部队战斗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努力做到“一笔投入,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多效同出”,实现生产力与战斗力同步跃升。

三、建立体制机制,是融合的要害关键

习主席指出:“要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军民融合式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这一重要论述,找准了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瓶颈,抓住了军民融合的要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军民融合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与不足,问题的症结主要是融合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国家层面还缺少统一的指导决策机构,条块分割、管理职能分散,经济建设和部队建设统筹不够;军地之间、军兵种部队之间、区域内各单位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需求对接、监督奖惩等制度机制,地方难以及时获取国防需求信息,部队不能及时掌握地方重大建设项目立项情况,相关需求进入不了军地双方的建设规划,导致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贯彻国防要求。着眼军民融合常态化运行,需要军地双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探索实践,建立健全领导有力、决策科学、运行顺畅、职责明确的体制机制。

(一)建立统一领导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在国家层面,建立由国家有关部委、军队总部机关参加的军民融合发展决策机构,负责统筹决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在区域层面,充分利用各大军区与国家经济区划分相对一致的特征,牵头协调辖区内各省军政有关部门,建立区域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区域军民融合发展项目和军地资源配置;省级以下,借助国防动员系统现有机制,成立由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和驻军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军民融合发展协调机构,研究会商本地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事项,组织军地有关部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强化沟通协调。着眼实现军地信息共享,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依托军地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军地兼容、横向联系、纵向贯通的信息共享平台,为政府、军队、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交流提供支撑。按照研究提出、归口上报、分析论证、审核确定、落实反馈的程序,由各级国防动员系统牵头,组织驻区军兵种部队、地方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军地需求对接机制,制定融合发展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目录,对于列入目录的项目和产品,在规划建设阶段实现军地双向对接。定期召开军地联席会议,通报重大情况,交流总结经验,会商矛盾问题,协调各方行动。

(三)建立监督奖惩机制,促进末端落实。制定出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参加军民融合发展的企事业单位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资金扶持和经济补偿。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能作用,定期对军民融合项目的招标投标、实施进度、质量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将军民融合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军地领导责任制和政府绩效考核范围,纳入双拥模范城、党管武装好书记、优秀国动委主任等评选活动之中,通过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抓好任务落实。

四、拓展领域范围,是融合的基本要求

今年两会期间,习主席再次指出:“实现强军目标,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有利契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军用与民用资源、技术、人才的兼容面和互通面越来越大,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融合点也越来越多。

(一)基础设施上融合。按照“经济与军事兼容、平时与战时衔接、军需与民用一体”的要求,地方在规划、设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时,事先要征求军方意见,充分贯彻国防要求,增加军事功能。铁路公路、港口码头、隧道涵洞、民航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满足部队远程投送和重型装备通行需要;飞机、车辆、船舶等通用装备制造,应预留武器装备加装接口;光电缆、移动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要为军事使用预留线路和信道。

(二)物资储备上融合。着眼支援保障未来作战需要,以主要作战方向、交通要道沿线、边境浅近纵深为重点,按照“急需物资常储备、短缺物资多储备、富余物资巧储备”的原则,科学预测粮食油料、血液药品、工程机械、装备配件等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储备的种类、数量、地点,依托地方政府和社会商贸体系抓好实物预置。通过与大中型企业签订联储联供、应急转扩产协议,抓好经济动员中心建设,落实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器材和设施设备生产能力预储。

(三)服务保障上融合。部队要主动加强与地方对接,最大限度把非军事职能转移到地方,把社会能承担的服务交给社会,不断提高综合保障水平。按照“试点先行、积极稳妥”的思路,逐步将饮食保障、物资供应、官兵住房、医疗救治等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有序推动部队社会化服务保障改革。依托地方物流网络,逐步建立寓军于民的物流保障体系。强化军地医疗协作,推动军队医院同步参加地方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地方医疗资源战时征用机制,实现军地互惠互利。

(四)人才培养上融合。完善征集优惠政策,鼓励高素质青年应征入伍。广泛吸纳信息网络、航空航海、电子工程、测绘气象、新装备维修等高技术、高层次人才加入民兵预备役部队,改善后备力量人才队伍结构。充分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等地方优势教育资源,抓好官兵学历升级和专业技术人才进修轮训。发挥部队教导机构、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基地作用,开展学生军训、专业技能培训、灾难避险和救援训练。

(五)装备研发上融合。及时发布军事科技项目建设需求信息,鼓励拥有先进技术的地方企业参与军民通用产品研发,拓展民用科技在部队装备器材革新改造领域运用。采取合作科研、委托科研以及引入人才参与科研等方式,加强部队与高新技术产业、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合作,推动军民两用技术互动发展。

五、军政军民团结,是融合的重要保障

习主席指出:“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建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军地双方携手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实践证明,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军政一致、军民一致,既是军队无往而不胜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把党管武装作为推动融合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军民融合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党委议军、第一主任述职、党政领导到军事机关过军事日等党管武装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军民融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将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统一部署,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逐级分解、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动员工作落到实处。

(二)把双拥共建作为推动融合发展的助推动力。各级政府要广泛开展以科技、教育、法律、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拥军活动,做好军人军属抚恤优待、军转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就学、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部队要把维护驻地社会安全稳定作为重要使命,积极组织力量执行抢险救灾、安保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要把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作为重要职责,深入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扶持、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地方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三)把宣传教育作为推动融合发展的基础工程。采取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开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讨班等形式,广泛组织学习领会党中央和习主席关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融合发展观念; 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利益为导向,充分利用网络、移动传媒等新兴媒体,加大融合发展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军民同心、军地一体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浓厚氛围。(本文责任编辑:何 荷)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发展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