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水内画之艺史风华

2014-03-07

科学之友 2014年1期
关键词:内画鼻烟壶肖像

衡水内画之艺史风华

浪花淘尽 冀派终成

流派和地域画风是构成美术史的重要现象,因而美术史上的重要时代往往是以流派众多纷繁为主要标志的。地域特征是构成流派的重要基础,内画艺人主要分布在北京、山东、河北、广东一带。

旧社会,内乱不止,民不聊生,许多艺人的生活朝不保夕,纷纷改行弃业,内画也濒于人亡艺绝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艺术,想尽办法把流散在各地的民间艺人找回来,为他们安排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分配有书画基础的青年来继承他们的绝技。

衡水内画即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原名王瑞成,1938年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阜城县。1957年,他考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拜著名内画艺人叶祺和叶晓峰为师,是祖传五代叶氏内画艺术的第一位外姓传人。

1958年秋天,学艺才半年的王瑞成,与师父叶晓峰应邀前往北京公交战线成果汇报展览会作内画表演。这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亲临展览会视察。当朱委员长看到王瑞成所作的《屈子问天图》烟壶时,连声称赞,并紧紧握住王瑞成的手说:“要戒骄戒躁,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了铭记朱德委员长的教导,又鉴于叶派内画艺术创始人叶仲三的名字里有“三”,王瑞成就给自己起了“习三”这个艺名,既含有“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决心,又含有向叶仲三学习、做一代名家的壮志。也正是这一份壮志,让王习三为中国内画的勃兴呕心沥血。1966年8月,被冠以“白专典型”“想成名成家”诸多罪名的王习三,被遣返回河北省阜城县杨庄村接受监督改造。为改变家乡的穷貌,从1967年起,王习三冒着“犯罪”的风险,用从“造反派”手下偷偷带回的三个烟壶坯子,拿竹篾笔,偷着做画后,拿到天津外贸赚了钱给村民们搞副业用。闯出了致富门路后,队干部决定让他先带几个徒弟画烟壶。

1968年6月,王习三收了侄子王百川作为第一个徒弟,不久又有王冠宇、陈润璞、庄树鸿、多山岭等人先后拜他为师,学习内画。

197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艺人归队的政策文件,曾被遣返原籍的王习三得以重新回到他热爱的内画艺术事业中。在往阜城国营综合厂调动时,派出所办事员只知道“王习三”这个名字,便顺手填在了户口本上,从此艺名变为真名。

王习三:十二帝王生肖鼻烟壶

1973年1月,王习三被安排到阜城地方国营综合厂工艺美术组从事内画鼻烟壶创作,期间有多名技工先后投师王习三的门下。

1977年8月,王习三在衡水地委、行署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阜城调到衡水创建了衡水地区特种工艺厂。随着业务发展,他曾多次组织招工,在其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衡水地区特种工艺厂得到了蓬勃发展,他培养的内画弟子也迅速在全国崭露头角。过去河北没有鼻烟壶,如今,河北的内画鼻烟壶陈列在国外收藏家的橱窗里,人们把这鬼斧神工的流派叫做“冀派”。1979年,因在发展我国工艺美术事业方面的突出成就,王习三被轻工部授予“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一举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技以人兴,人以艺传。伴随着冀派内画在海内外名声鹊起,王习三从1979年开始,又先后将不少青年才俊收为弟子,当中不乏海外求学的艺人。伴随着人才济济的冀派内画不断壮大,1988年,王习三以这批亲传弟子为基础,把够一定水准、有创新能力、技法上有突破、艺术上有创新的内画艺术有才之士纳入进来,形成了一支社会公认的、有实力的、高层次的内画艺术家组成的艺术院实体,发挥出了冀派内画艺术家的群体优势,壮大了内画艺术的创作队伍。姜文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被业界称为“精微内画第一人”,曾创下吉尼斯纪录中最小的《百虎图》水晶壶内画世界纪录。

与时俱进,不断培养后备人才,是冀派内画艺术长盛不衰的秘诀。为培养更多内画艺术的后备人才,1997年4月,在长子、冀派内画艺术传承人王自勇的协助下,王习三创办了中国唯一一所国家承认中专学历的“衡水习三工艺美术中等专业学校”,并担任校长。此时,国内还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拥有内画专业课程,更谈不上有成熟的教材教法。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编写教材、探索教法,王习三、王自勇父子在为学生们讲述外画基础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为内画艺术培养了现代化后备人才。

绝门技艺 薪火相传

技艺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技艺的发展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和创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伴随着内画艺术的勃兴,系统的新型内画工具为提高生产效率适时产生。早期的内画用笔是用带外皮的竹签,削尖后经过加热烤弯制成钩笔,即所谓的“硬笔”,而用这种笔作画的线条所受局限很大,很难达到飘洒流畅的效果。为此鲁派艺术家薛京万曾在竹笔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即在竹笔尖部用细丝线绑上由普通毛笔头上分割成的小毛笔尖,从而使内画的勾线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但是由于内画载体体积小的限制使得细小的竹勾与笔尖部位结合的牢固度降低,往往引发作画时画笔脱毛或折断的问题。针对这一缺点,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先生自创了金属杆钩毛笔—“习三勾毛笔”,笔杆可以随创作需要任意弯曲,比鲁派画笔更灵活、牢固、耐用,这种笔也成为冀派内画的特征性工具。

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引入进来,一边为学生播放桂林山水的动态视频,一边为学生播放男中音的课文朗读等,让学生们静下心来认真感受,为后续的文章阅读打下基础;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谈谈体会、感想,使其带着更多的积极性投入到后续阅读中去,真正的彰显其的主体地位,将阅读教学的内涵全方位的展现出来。

20世纪末,冀派内画新秀又首创了“钻石粉勾笔”,它对刻划色彩高光和修改、清洁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传统的竹签笔、竹勾笔到金属勾毛笔再到“钻石粉勾笔”,冀派内画就是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在适应市场需求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内画工艺摆件

除此之外,内画同样也需要在技法上不断创新。冀派内画在继承叶派厚朴古雅技法特征的同时,又揉进了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把国画的皴、剔、擦、染、点、勾、撕等技法引入内画,画山石用“皴”法,过度色用“擦”法,衣服着色用“染”法,画毛发用“撕”法,运笔中快、慢、轻、重、提、按、转折、畅涩、方圆等技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将国画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内画鼻烟壶的绘画风格始终是国画一统天下,追求“意境美”“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以形写神”的风格与西方油画截然不同,尤其在肖像绘制方面。

如何使内画鼻烟壶更富有表现力,成为冀派内画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新课题。1981年,王习三先生试用油彩做肖像内画,以期达到油画给人的庄重深厚、形象逼真的效果。由于壶壁不吸油,一洇一片,原有的内画笔也不适用油彩的皴染。经反复实验,设法用上固定剂,终于摸索并掌握了油彩内画技法,打破了传统单一水墨作画的局限,使内画达到了形神合一、尽善尽美的地步,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创举。

工具和技法的创新,为题材的创新开辟了良好的基础,加之内画载体的特殊性,一些外画不能表现出的效果和题材却能在内画方面发挥得得心应手。因此,除了传统的人物、动物、山水、虫草、花鸟、书法等,内画艺术的题材仍然十分广泛,有充分拓展的空间。冀派内画紧跟时代步伐,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社会方方面面重大事件的艺术作品,这其中最具突破意义的是带有历史缩影性质的大型烟壶系列。王习三先生说:“一个鼻烟壶就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艺术品,整系列的鼻烟壶就给人一种浩荡的、扣人心弦的气势。”他先后画过3套历史题材系列烟壶。一是《清代帝后像》,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溥仪,共12位皇帝10位皇后,他自1978年起利用1年时间进行创作。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主席约翰·福特称这套作品是“不朽的杰作”,并给作品的收藏者写到“幸运地收藏出自这位大名鼎鼎的艺术家的一套无与伦比的鼻烟壶,你一定会有种真正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二是《美国历届总统像》,从1981年至1984年历时3年完成。绘有自华盛顿到老布什,共40位总统肖像。这套作品的材质选用上等天然水晶,聘请高级磨工磨制而成。整套作品名贵庄重,统一和谐,气势磅礴。一经展出,便引起极大轰动,被西方媒体称为“美国历史的缩影、中国艺术的结晶”“鬼斧神工的艺术顶峰”;三是《中国十二朝代名君国宝图》。这套作品可说是中国四千年历史和文化艺术的缩影,它别于前两套的特点是:《帝后像》采用水墨画法,人物肃穆淡雅;《总统像》采用“油画法”,明暗关系富于变化,色调明快;这套作品则以中国肖像之勾线平涂法为主,面部着色吸取了西洋画法,突出光线变化,使画面柔和细腻,人物不仅古朴典雅,而且气质超凡,更加传神。

艺中乾坤 内里凝神

对于内画艺术家们来说,内画不仅仅是一种技法的探讨,也是由技进乎艺、再由艺进乎道、最终由道进乎文化的艺术境界。

由技进乎艺,是一代代内画艺术家对生命的内省,是他们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伴随着内画技法的完善、成熟和内画专题博物馆的投用,冀派内画艺术在王习三的大力倡导下,一直在强调内画艺术和艺术家的本体地位,强调审美,强调内画艺术的自身规律,强调内画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强调艺术家的主体地位。他们大力发挥每个内画艺术家的自身特点和合理的个性化因素,使各自的笔墨语言有规律、有源头,实现了由精微技术向“穷神变”之道的跨越。无论是老一代冀派内画艺术家,还是后起之秀,都能自觉突破内画材质的限制,自觉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自觉倡导别具一格的艺术理念。大写意、小写意、泼墨、泼彩、油画等,都烂漫多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艺术风神。无论精皴细染还是精确造型,冀派内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立意深远,气韵生动,布局巧妙,线描设色浑雅丰富。

创建之初,冀派内画便开始把肖像艺术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名家辈出的内画肖像艺术创作,为冀派内画风格提供了一个鲜明的指征。王习三的肖像创作,尤其是油画技法发明,让内画肖像开了历史先河。后续一批批老中青三代内画肖像艺术家,创作队伍人才济济,大大推动了冀派内画肖像在造型、传神、色彩、技法、构图等方面的进步,把中国画的写意能力和西画的写实造型能力完美融合,确立了冀派内画肖像艺术难以比肩的高度。总体来说,冀派内画肖像作品通过力透壶壁的笔触,栩栩如生地呈现出一个个人物的内心风貌、丰神美仪,准确传达出时代的审美趣味,表达了人物的内在情感。冀派内画肖像多次作为国礼送给美国总统里根、法国总统密特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等。

冀派内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创始人王习三的身践力行密不可分。在掌握精湛的内画技艺后,王习三选择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对西方艺术形式与观念的借鉴,他首先拓展了内画艺术创作题材,山水、人物、花卉、虫草应有尽有,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风景,他都追求神气完足,着意清逸,壶壁充盈着生命的雅趣,浸润着中国神韵的艺术格调。他的内画艺术作品,集中体现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中国审美神韵,他有意把文学、书法素养融入到内画创作中来,笔法、情感、趣味各方面都直通传统文心,洋溢着作者的人格操守和性情学养,终至形成了构思巧妙、色彩谐调、意境高雅的艺术风格。

在丰富内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王习三先生认识到,传统的根基在书法。他苦练内画书法,其内书行书,清秀刚劲,用笔饱满圆润且有时侧峰疾健,风格清丽潇洒。他内画中的隶书略带行草笔意,故圆润遒劲、神采飞扬,其结体破隶书横扁之势而呈稍长,中宫紧密而有古朴典雅的金石味道。高超的书法技艺,不仅提高了王习三内画艺术的品位,更成为冀派内画艺术独具神韵的标志。

(以上资料由衡水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提供)

传承人物档案

王习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级美术师。原名王瑞成,1938年5月24日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阜城县杨庄,1957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拜著名内画艺人叶祺和叶晓峰为师,是祖传五代“叶派”艺术的第一位外姓传人。1979年被轻工部授予工艺美术家的称号。首创“金属杆勾毛笔”,并开创了“油彩内画技法”的先河,自1968年以来陆续培养出众多内画新秀,为“冀派”内画艺术的创始人。1985年他完成的《美国历届总统肖像系列烟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中的“金杯珍品奖”,1986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发起成立中国鼻烟壶研究会,担任一至四届主席。现任“习三内画艺术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九、十届、十一届委员,“中国文联”委员,“衡水市文联”名誉主席、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务。

猜你喜欢

内画鼻烟壶肖像
地毯肖像
张鹏、文静伉俪的内画情缘
民间工艺介绍(四十九)张路华和他的鲁派内画
清代鼻烟壶的传播与演变相关问题研究
叙利亚肖像
去世66年后,他的肖像上了钞票
浅析鼻烟壶的发展及蒙古族与鼻烟壶
《肖像》
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记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大师第二代传人张禾
滇派内画
——瓶内方寸之间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