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时代的春天来了

2014-03-07

科学之友 2014年1期
关键词:王江永福语音

移动互联时代的春天来了

2G时代,语音和短信是信息消费的主流。

3G时代,网速的一次大升级推动网页浏览、在线音乐等基础数据业务加速普及,并催生了微信等许多

移动互联网应用,但因流量资费贵以及网速限制,广大消费者仍然只能谨慎地数着流量玩手机。

4G时代,网速和带宽增加让如上担忧一扫而空。

高速网络将催生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移动互联时代的春天,真的来了!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是任何预测家都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

2013年结束时,4G扑面而来。10倍于3G网速的4G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无异于一场信息消费盛宴,意味着我们将能享受到更快的网速,更便宜的流量资费,更丰富的信息应用,以及更优质的信息通信服务,更多的用户加入。随着4G商用开启和逐渐普及,更多人将能享受到指尖上的智慧生活。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消费有赖于高速、优质的移动通信网络。

业内人士表示,4G技术带来数据网络成本下降以及资费下降,同时,3G时代的应用将加速普及,例如高清视频、3D在线游戏、实景导航、云存储等富媒体应用将真正走近消费者。随着大数据方法的延伸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4G网络将在城市管理、物流运输、旅游、医疗等领域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智慧城市即将成为可能。

2014年终将是一个围绕4G话题的年份,究竟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应用将成为移动互联时代耀眼的明星?我们不敢妄加评论和预测,小编根据这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些优秀的行业人物、技术和应用,来帮助大家了解什么是移动互联网应用?

本期创新人物摘自《创新改变生活》一书

刘庆峰:会说话的电脑

刘庆峰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创办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迄今中国语音产业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最高荣誉“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刘庆峰如今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被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2005年更荣获中国青年最高奖励“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权威媒体评价为“可能影响21世纪的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

他让电脑巧舌如簧,可以模仿任何人说话的声音,就连主持人张腾岳都惊呼自己被抢了饭碗;他让电脑学识广博,中文、英语甚至粤语、维语都可以信口拈来;他让电脑不但会听,而且能理解,各种问题都能对答如流,他打造了一款能听会说的巧舌电脑。

有人说他是天才,有人说他是完人,他自己从不承认这一点,但不可否认,他有着惊人的履历: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本科二年级即被选入国家级实验室;保送研究生后成为国家863语音合成项目的负责人,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系统内研究生的最高荣誉——"院长奖学金特别奖"等;创业后,他带领团队研发的语音合成技术先后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5年“中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并成为中国语音产业的领跑者……

他有着辉煌的过去,正在创造更辉煌的未来,他就是刘庆峰。

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刘庆锋的家在皖南山区的泾县,1990考到了中国科技大学,大二的时候就被我国语音大师王仁华教授选到实验室了,参加实验室的课题研究,谈到为什么王教授会选择自己,刘庆峰谦虚的说“因为那个时候,主要是在我们班的同学中挑选学习成绩比较好,同时却又学有余力,有时间、有空闲的人,所以就挑了三个学生到实验室。当时我对语音也不太理解,但是进入实验室以后我才发现,语音确实很有用,用脑子稍微想一下就会知道,语音是人类沟通和获取信息最自然便捷的手段了,所以它的意识无穷广阔。到了研究生开始,王老师就把很多人员交给我了,我基本成为国家863语音合成项目的负责人。”

在跟随我国语音大师王仁华学习语音技术的过程中,让刘庆峰逐渐了解语音并且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语音技术水平还不高,电脑说出的词语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根本无法连续,也无法让人接受并应用,因此,我国的语音市场长期被国外公司占据,年少的刘庆峰立志,一定要让电脑能够流利地说话,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要想让电脑像人一样说话,首先就得让电脑学习发声,如果电脑能够模仿人发声的规律和特点,也许就能够像人一样说话。刘庆峰在老师的带领下,用计算机对人发声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模拟,一番努力后,终于找到了规律。然而,用这种方法电脑虽然能够发出声音,却模糊不清,根本听不清楚到底说了什么,这让刘庆峰意识到,让电脑说话,不但得让它会发声,还得让它发出的声音清楚易懂。“语音是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必须要了解实验语音学,了解汉语的韵律规则、语气语调等,所以我在1995年的时候就到语言所,跟随著名的语言学家吴宗济老先生进行学习,在那边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在地下室连续住了三个月,就是学习语言的基础知识。虽然感觉比较辛苦,但是其乐无穷,而且觉得其乐无穷的不光是我,还有我们特别尊重的吴老先生。吴老先生当时88岁高龄,每天早晨我们七八点钟到他家去,晚上10点钟以后才走,然后过了二三个月,有一天我问他,我说吴先生你累不累啊?他说我一点不累,庆峰你累不累啊?然后指着他书房的那个猫头鹰说,我就是猫头鹰,晚上不睡觉都可以。他说我40年的成果3个月就被你学去了,但是我高兴。”谈起当时的经历,刘庆峰仍然记忆犹新。

经过语言学的学习,刘庆峰对汉语的发声和语调规律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和团队成员进行了大量的标记和分切工作,将每个词每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用参数区分开来,这样,电脑合成的声音就更加流畅和清晰,1998年,刘庆峰和他的团队参加了国家863语音比赛,他们合成的语音首次达到了3分的标准,也就是说,电脑说的话终于达到了可以让人接受的程度,这无疑是对刘庆峰最大的肯定。然而,欣喜过后,刘庆峰却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难题,他研究生的学习即将结束,未来的路怎么走,需要他作一个果断的决定。

我是土博士,坚决不留洋

1999年以前,中文语音市场几乎全部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且Microsoft、IBM、Motorola等众多国际巨头都纷纷在中国设立研究院,把中文语音作为重要方向,竞争形势非常危急。刘庆峰在硕士毕业时毅然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响应团中央"大学生创业"的号召,带领一批科大优秀毕业生,一边攻读博士学位一边创立了科大讯飞公司,立志要将中文语音技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全面产业化。

当记者问及为何会作出这样的决定时,刘庆锋说:“当年我们的主流价值观真的是出国,可是那个时候,我们认为时不我待了,1998年我们的系统刚刚达到3.0分,但是我觉得接下来还有很多创新发展还没做完,那当时都在我的脑子中,我自己知道,再做一定会继续到3.5~4分,甚至4.5分,如果出国,这个方法没有机会实现了,在科大有10几个人帮助你一起做,出国的话呢,导师就让你给他干活,所以我觉得科大给了最好的创业环境和机制,我们可以实现自己对新技术的探索。我自认为当时我是中国做语音最有潜力的人,假如我出国加入到外企或者是国外去,那一定会超过咱们中国自己做的,我觉得出去跟我那么尊重的导师竞争,好像反而变成在一个产业中相互竞争了,所以我决定留下来,但是最终下决心留下来的时候,我和王仁华老师提了个建议,一定要有产业,而且一定要有机制,要给我们团队。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后来我们慢慢拉了一批人创业,要有股权、期权机制,一定要这样做,王老师非常开明地让我们做,所以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我们真的创业以后,1999年创业,2004年才盈亏平衡,熬了5年,每年都亏损,不过我现在想起来,如果说再迟5年,假如真的出国,可能今天这些成果就没有了。因为2000年以前,中国的语音市场,80%都是国外公司控制的,所以我觉得留下来还是对的。”

将语音技术产业化

放弃留洋,刘庆峰不但把自己留在了国内,也把中国最好的语音技术留在了国内。1999年,刘庆峰在攻读博士期间,在导师的支持下开始创业,逐渐将语音合成技术产业化。然而,现实却并不像他想得那么顺利,“创业做了一年不到,好不容易才把科大的团队留下。我当时是班长,我们班的同学,我的师弟们,还有科大BBS刚刚流行的时候,那时候大概1998年,科大BBS站的站长,首任黑客版版主,什么软件版的版主,八个电子计算机版主有6个人被我忽悠一起去创业,还是挺牛的。结果创业一年又发现,什么都没干成, 为什么,因为当时创业的18个人,完全是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即不懂怎么建渠道,又不懂怎么在电视上做广告,又没有社会服务体系,偶尔卖出一两个给社会领导干部,结果他麦克风没插好也让你上门服务一下,显示器没插电源他说你的软件有问题,所以我们后来发现那个产品根本不适合去推广。我们不懂怎么做商业宣传,后来我们又改了,咱也不卖电脑了,也不卖电视了,我就卖芯,然后以这个概念,我们一家家上门去谈,告诉他你看我们的技术多好,到了2000年底就拿了50多个客户。”

让中国语音产业顶天立地

创业初期的失利,让刘庆峰意识到,要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变成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产品,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容易,于是,刘庆峰转变思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自身的长处,把创业方向转变为提供最核心的软件支持,为电信、银行、车载导航等客户开发语音客服系统。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刘庆峰的语音数据库越来越大,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取得了大跨步的提高。

如今,刘庆峰不仅能让计算机会讲话,而且讲话水平也越来越高。如果把播音员的语音水平打5分的话,他开发的语音软件现在已经可以做到4.5分,而一般普通人的平均语音水平只能达到4.0分。2003年2月,这项技术获得中文语音研究领域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

2004年底,在国家科技部863项目组织的新一轮汉语语音合成国际评测中,在包含有日本ATR、清华大学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参加的权威评比中,刘庆峰及其团队参评的语音合成系统——INTERPHONIC系统再次大比分囊括了所有评测指标第一名。这一成果,标志着科大讯飞继续保持了1994年以来的历次中文语音合成国际国内权威机构评比中的第一名成绩。

同时,刘庆峰在多语种合成上也取得突破进展,英文合成技术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6年、2007年,蝉联荣获国际英文合成大赛第一名。此外,在国家教育部语信司、国家语委科研攻关项目支持下,在普通话评测技术方面又取得了重大突破。2005年底,刘庆峰及团队开发的“面向网络和嵌入式环境智能语音合成技术”荣获我国信息产业界最高荣誉—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这是我国智能语音产业首次获此殊荣,也标志着我国中文智能语音技术迈上一个崭新台阶。

在谈到为什么要把“顶天立地”作为口号时,刘庆峰说:“这是863的口号,我们借用了。顶天的核心就是国际顶天,立地就是大规模产业化。因为客观上这两个一定是在新的时代,尤其是“十一五”强调创业,“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更是需要这样,你没有产业化立地的基础,就不可能有那么多资金,有那么好的机制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过来。原来我们在实验室一年招两三个年轻人都不错了,现在一年有几百位优秀毕业生被招到我们的研究团队来。你一定要国际领先,产业才有竞争力。”

2000年以前,在中国语音产业内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要想了解中国语音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的前景,那就看美国;未来两年就要看日本;未来一年就要看台湾。这句话精辟地概括出了当时中国大陆语音产业的发展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状况,中国大陆语音技术应用的水平和实际市场应用与美国的差距在5年以上!不仅如此,2000年以前中文语音应用几乎全部为国外公司所垄断。微软、IBM、Motorola等均在华设立专门语音研究基地。

然而,令人惊喜的是,短短几年之后,中国语音技术应用和市场应用水平已经追上,甚至赶超了世界先进水平。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语音产业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超过80%的市场份额已经回到了中国人自己的手中。这与中国科技界、特别是IT界常常感慨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是中国语音界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从1999年至今,刘庆峰举起中国语音产业的大旗,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让中国的语音合成技术与应用已经追上,甚至赶超了世界先进水平。刘庆峰带领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将最前沿的科技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项,我们希望刘庆峰的语音技术让电脑更加能言善道,希望会说话的电脑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好与便利。

专家点评:

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 陈浩

语音技术最早的应用就是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层面上,所以2000年的时候,联想有一款电脑叫作互联网电脑,这个电脑上呢,就想采用一个语音作为人机交互的手段,所以当时评测的几个技术,刘庆峰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第一个我们看中的还是他的技术,应该说它的技术,当时就能跟微软、IBM的中文语音合成技术相媲美,这是第一。第二,我们当然还是看好这个技术以及它将来的市场潜力。今天我们看到的手机以及很多语音产品,像学习机,里面都有很强的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的功能,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第三,当时我记得跟刘总他们团队在交流公司未来发展愿景的时候,他给我了一个数值,吓了我一跳,他说这个产业在未来会达到100亿的规模,这个当时我是算不出来,但是今天看越来越接近了。

所以我们当时是用这三大观点来评价的,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市场潜力,还有这个团队想做成一个大的事业的野心。把技术创新变成了一个商业成功的故事。这个恰恰在中国更有典型意义,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 李爱军

对于刘庆峰,首先我觉得他非常有个人魅力,魅力体现在哪呢?他特别能够把握机会,另外一个就是创新方面,他能够知道,哪个地方是他创新发展的方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他有对语音学科的正确认识;包括跟科研院所的合作,有很好的沟通合作基础。所以,我觉得这几方面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俞永福:玩转移动互联

俞永福

现任UC优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1年初他作为创业员工加入联想投资,负责电信、新媒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工作,历任投资经理、副总裁。十年后,他率领UC团队荣获2010年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励基金应用科学奖,创造了这一学术奖项颁发给信息技术企业的历史。

当人们还在为不能随时随地上网而烦恼时,科技的发展已经把我们带到了移动互联的时代。目前全球有近70亿人口,手机用户50亿。手机已不再只是简单的通讯工具,它让大部分手机都能方便、低成本地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想随时随地上网,已经不是梦想。一部手机,一款手机网络浏览器,就能打开一扇通往虚拟世界的大门。看资讯、玩游戏、社交、工作,只要你能想到的,它就能帮你做到。帮我们实现这个梦想的人,叫俞永福。从一名普通的风险投资人到今天UC公司的董事长,俞永福谱写了他的传奇创新之歌。

投资造就的UC缘分

俞永福是一名风险投资人,从2001年到2006年,他一直在中国的互联网TMP方面作投资。他发现PC互联网已经发展了十年,但有大量的内容,手机是不方便阅读的,细心的俞永福从中看到了商机,他笃定移动互联网是下一个十年最重要的一个产业,而一款方便实用的手机浏览器则是把用户从传统互联网带到移动互联网的一个最重要的通路。

关于UC的起源,还要从一次普通的投资说起。

当时俞永福遇见了两位年轻的创业者,小鹏和梁捷,当看到他们的名片时,俞永福很奇怪为什么两个人的头衔都是“副总裁”,他们告诉俞永福,这么做的原因一是方便在外联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留条退路,二是两人都是技术出身,日后的公司一定需要一名“总裁”做经营管理,这种有智慧和远见的想法给俞永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小鹏和梁捷,正是他日后UC公司的搭档。

那次见面半年之后,也就是2006年底,当时俞永福在公司开投资决策会,当时他期望投资公司100万美元,占25%的股份,但经过了两三个小时激烈的讨论之后,最终的投票的结果是二比二,按照内部的规定,需要三票才能通过这样一个投资项目。俞永福第一时间把这个僵局告诉了小鹏和梁捷,他得到了可以说一个让他人生出现转折点的回应,“永福,跟我们一起创业吧。”

自己做投资工作才刚满五年,要去创业,对俞永福来说是机遇更是一个挑战,因为投资人有选择的权利,而创业者只有一个选择,“一个是司机,一个是副驾驶,他们共同的特点都在寻找道路,都在看公司的战略。最大的不同呢,投资人可以选我到底是做奥拓还是做奥迪,你有选车的权力,但作为创业人来讲,你那是奥拓就是奥拓,你需要自己开着你那辆车向前去发展。”俞永福如是说。

投身于手机浏览器的开发

时间追溯到2004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还处在萌芽时期,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2004年中国的手机上网用户数,不到现在的10%,也就是说使用手机上网在当时还不是一个非常流行或普遍的事情。

第二,能够访问的网站非常少。95%的手机是不能够访问今天的互联网的,正是UC这样的产品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否则你只能浏览WAP网站。

第三,价格昂贵且速度很慢。当时是每1K流量3分钱,仅仅是浏览新浪的首页,就要花费60元人民币,因为新浪的首页有2兆。

然而,俞永福是个极具前瞻性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在投资行业,他信奉“事为先,人为重”,对于一个发展方向,首先要看这个事情是不是顺水行舟。“我们会做一些基本的判断,即使在2004年,中国的计算机,可能只有一两亿台,但那个时候中国的手机就已经有三四亿台,这个数量代表着中国市场的未来。我们看到,手机技术还在高速发展,未来这个市场的潜力巨大,这就是从事的角度,它一定是会高速发展的。”

从人的角度来讲,中国有大量的技术型的创业企业,走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再也长不大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团队的瓶颈,比如说管理都是做技术的,可能对于战略、经营这些方面并不熟悉,所以,俞永福第一次听到小鹏和梁捷两个人介绍自己是副总裁,在只有十几个人的团队规模的时候,就有意识未来要寻找这种搭档,他觉得非常不容易。第二点就是需求,当时这间公司有16个人,除了一个前台以外,全部是产品技术人员,他们没有花一分钱去做市场推广,但是它已经拥有了200万用户,说明他们找到了中国用户的需求,这一点在俞永福看来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快和省的高质量浏览体验

说到手机上网,快和省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俞永福的团队在中国的互联网技术领域里,做了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2004年,他们使用了当时叫作服务器客户端混合计算技术来做了一个浏览器,套用今天一个时髦词汇,叫云计算。

当客户在用UC提供的客户端软件时,用户背后是有几万台服务器在支撑着每一次访问。目前,UC公司每个月用户浏览互联网的页面已经超过了700亿,也就是说每一秒有超过两万多次的联网请求,只有在后台通过云计算这样的一个技术架构,才能帮助用户把页面更优化地适合于手机的浏览。俞永福说:“例如说一张很漂亮的美女图片,那是为计算机准备的,我把那张图片原封不动地放到了你的手机上,除了消耗流量以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说我们在后台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流量下降了85%,这就能够节省你每月的开销,所以这么多的用户去访问,省流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为什么要把快和省放在第一位?UC做的每一个产品和服务都始终把用户体验和反馈放在首位,因为任何的疏漏,都会影响用户的上网体验甚至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有一次,一个老用户给客服打来电话,说因为UC上面的天气预报不准,误导了他去施肥,结果下雨施的肥都白费了。

虽然天气预报不是UC自己提供的,但这件事情对于UC后边的产品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公司内部对于产品的服务质量,包括合作的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又上了一个台阶。“对于一个农民兄弟来讲,施一次肥,他会浪费很多,这可能对于他的一年的收成有很大影响,所以UC做每一件事情,尤其到现在服务于两亿以上的用户的时候,我们要有更强的责任心,这个很重要。”

让UC有更多新运用

互联网这个行业创新很重要。2004年是第一代互联网创业的年头,很多的公司从那时起步,今天可能90%的人已经倒在创业的路上,这个行业竞争的残酷性可想而之。

UC这个产品已经发展了六七年,虽然基础工作已经比较完善,但公司至少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版本升级。例如在网上购买虚拟产品,在中国,用户支付的手段有很多种,其中UC公司最新支持的是支付宝发布的安全支付,客户只要绑定了手机,就不再需要输入账号,因为UC在后台提供了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普通的内置web浏览器在整个联网过程中是一种透明传输,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UC在手机支付安全方面有着完善的防范机制,比如手机丢失后的注销问题、充值问题,这些UC都有着细致的考量。

荣获周光召基金奖

说到周光召基金奖,科学界的人士应该都不陌生。2010年,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上,UC公司成功赢得2010年度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励基金应用科学奖,成为信息技术领域内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企业。同时,公司技术总裁梁捷也荣获本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励基金授予的技术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对UC在手机软件领域的自主创新和研发实力给予了肯定,并对UC旗下产品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印象深刻。这是中国学术界、科技界对UC坚持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所获成果的认可。

2004年,UC团队发明服务器客户端混合计算技术,当时大家还在争论这是不是浏览器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今天来看,这个话题已经不用争论了,因为从国外到国内,UC的这个技术架构就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技术架构,它代表了中国人在技术领域的一个创新。

目前,UC服务于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2亿个用户,其中海外用户已超过1 000万个。例如在全球第二大人口的国家—印度,它有12亿人口,UC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10%。

UC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企业,900多名职员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激情、勤奋、简单、快乐,是UC公司在创业路上所表现出来的四个特质,也是俞永福所追求的企业精神。如果在公司里边,所有人都充满激情、快乐工作,企业就会更加平等、开放,更有创新力。

专家点评 :

联创策源合伙人 赵维国

我跟这个团队在一起已经五六年的时间了,从我们投资人的角度来看,他们能干,有责任心,值得信赖,自己建立了能够适应市场的一种文化,所以我们对他们还是很满意的。

这个团队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其相互的兼容性,那两位创始人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两个人能自己先自诩副总裁,留个位置,虚位以待,等着牛人进来领导我们,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我觉得,失败者各有各的原因,而成功者要做得好,必须要有战略,要有战术,要有眼光,要能落地。他们走到今天绝不是偶然的,我觉得创业者应该向他们学习。

移动互联领域资深专家 王煜全

跟永福认识很多年了,其实他们创业的路,也是中国移动增值业务上去再下来互相印证的一条路,一边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另一边是不光在中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而且去世界化,这两个对比让我非常地感慨。

这里面第一就说明很多创业者耐得住寂寞。永福2004年如果直接做ESP,那么当时钱绝对不少赚,但是今天就坐不到这里。所以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第二,就要认准大方向,大趋势。ESP的很多业务其实从方向上讲,很多人知道它不行,但想赚那笔钱,结果长期看它真的完蛋了,永福在那么早就坚持这个方向,我觉得了不起。

UC这个团队可以说是无线互联的第一代耕耘者,他们抢到了一个很好的位置,因为浏览器它实际上是一个基础设施,他们是无线互联基础设施的奠基者。应该说现在再去做基础设施的事很不容易了,但是在基础设施上面,再做很有趣的应用,永远都是有机会的。

王江:给航班找个手机管家

王 江

活力天汇科技有限公司CEO。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关掉游戏公司后,创新了应用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软件航班管家。航班管家是一款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完成航空出行决策和服务的手机应用类软件,它的所适用的人群为经常航空出行的差旅人士。

王江随身携带的有两部手机,一个是iPhone,另一个是Android系统的。这么做是为了随时感受两者的差别,以便在这个平台上改进出更好的体验。两部手机都是经常用的,最常用的比如微博、微信等,当然还有自己开发的航班管家。用王江自己的话说,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应用有很多,要博采众长,学习行业内的领先者。也许他没有说出来的话是,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成为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的领先者。

小管家的大世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飞机出行,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天气等不可控原因,航班常会延误,无论是乘坐飞机的乘客,还是前来接机的朋友,往往会在机场等待数小时,造成了很多不便。王江开发的航班管家,就是专门针对这种情况设计研发的。

航班管家是一款可以实时查询全国航班动态的手机软件,提供覆盖航旅全过程的分类信息服务和整合营销服务,适用于经常出差、旅游、接送机等商旅人群。它的主要功能包含航班时刻、机票折扣和数量、机票和酒店预订、航班动态实时查询、机场实时天气查询、登机口指引情况查询等。简单来说,航班管家的服务主要提供两类信息,一类是机票信息,一类是航班的时间动态信息。机票信息规划得非常详细,甚至都能帮用户规划出一些需中转经停的航线,准确率达100%。航班的时间动态信息,可随时随地查询航班起降时间,以帮助用户了解所乘的航班或所接的朋友或者亲戚的航班的到港情况,到底是不是正常,到底是不是延误。

等待第二次创业机会

王江是70年代生人,有着这一代人的共同特点。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自己创业,做一个手机游戏公司,在当时的手机游戏领域里公司规模算是数一数二的。然而2005年,王江却亲手关掉了自己的公司,对于为何在公司风生水起之时关掉它,王江有自己的解释。他发现,从投资人的角度和做创业者的角度,由于利益点不同,拥有的资源也不同,因此对一个事情的看法也不同。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王江当时的心态非常平和,对于何时开始第二次创业并没有刻意而为之,节奏都把握在自己手中,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而不是特别强调所有的事情都以无休止的工作和以快为主,换句话说,他在等待最好的机会。

2008年,移动互联网初露端倪,到2010年最终井喷,王江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机会,投身到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大潮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的一些日常生活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它重新打破了这个社会原有的一些结构和方式,并且把它按照自己的方式或者是完全一种空间与时间另外组合的方式,重新构建了起来。

正因如此,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前景不可预料,巨大的市场、无限的可能,使得很多创业者都选择了这个新兴的领域,一时间,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针对各种功能而开发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如雨后春笋般一波接一波地冒了出来。无论是以苹果为代表的APP STORE还是以谷歌为代表的GOOGLE MARKET,里面的应用软件数量都是以万为单位来计算的。

如何在如此众多的竞争对手里脱颖而出呢?除了软件本身的实用性外,良好的用户体验必不可少。王江在一开始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为他以后的开拓之路打下了基础。

三叶草原则

“我们最基本的目标是要让用户用起来不卡”,王江愿意用“不卡”这个词来形容他们在做产品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和理念。“卡”是一种很通俗的说法,就是用户使用过程中是否流畅。“不卡”分两个方面,一种是现在提供的软件产品,它是用代码来实现的,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首先要保证是非常流畅的,不会出现一会儿停顿一下,这个图翻不过来,显示不了,过一会儿死机了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从程序的基本质量上来说,这看似是个基本的要求,但是却是个非常高的要求。“不卡”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叫用户体验上不卡。在用户体验上不卡首先流畅是必须的,页面和页面之间的关系,用户的点击、用户的需求和程序的反应首先要非常流畅,这就要求在产品设计时,必须对用户心理进行非常精准的把握,点这个键一定出来的是用户想的内容,而不是出来以后让用户呆呆地看半天,接下来该点哪个键?因此王江强调,即便是生手,从没用过他们产品的人,拿到以后也应该能在很短的时间就学会使用操作,这就叫用户体验的不卡,也是王江一直所追求的。

但是如何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呢?王江认为,把产品做复杂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反过来,把产品做简单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王江的团队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都遵循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原则,叫三叶草原则。

所谓三叶草原则,就是王江的团队所开发的所有产品只有三个页面,超过三个页面这个产品就失败了,这三个页面必须得把用户的需求全部体现出来,因为一旦超过三个页面,那些新手或是不太善于使用这些软件产品的用户就会感到厌烦,感到恐惧,最终会导致他们选择退出。因此王江一再强调,三个页面之内必须解决所有问题!

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为了把我们这个产品做得聪明一点,我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讨论、去琢磨和反复对比,所以不是在会议室就是在去会议室的路上”,越是简单的产品,背后花费的功夫越多,王江坦言。

在产品设计阶段,王江和他的团队往往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去讨论产品的细节,讨论一个按键的颜色,讨论一个字母排列的顺序,讨论一个页面之间的关系,讨论一个页面点击以后出来的秒数……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成为了航班管家日后成功的关键。

王江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当时在设计航班管家的一个衍生产品接机大屏幕的时候,为了显示字体的颜色就至少开了5个会来讨论,一开始设计是白字黑底,看起来对比度是非常鲜明,但是太肃穆,感觉不太好,于是他们又选了粉色的字、绿色的字和黄色的字,看起来都不错,经过反复对比,其中黄色的字对比度最舒服,于是最终确定了它作为字体颜色。

字体颜色确定以后,还有一个字体大小的问题,于是他们在办公室最远的30 m距离处,让一个员工拿着应用显示,然后另一头有五六个人在投票,确定看得很清楚还是不清楚,这样不断地调整字体大小,然后选择最合适的一种。

这些基础工作做完以后,王江自己就到机场实地检测了5次,就为了看字体的滑动速度和颜色效果,因为机场的空旷感和灯光强弱和办公室不一样,所以必须实地调查一次,拿着应用显示等候在机场出口,观察里面的人出来时看到这个应用的反应,同时旁边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切,回去后反复观看这些视频,通过用户的第一反应,最终确定字体滑动的速度、颜色、大小等关键数据。

疯狂的机场推销员

航班管家的产品做出来以后,王江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了产品推广上。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王江自己乘坐飞机出行时,总是会提前3 h到达机场,然后在候机大厅里和陌生人人搭讪,推销自己的产品。一年的时间里,他一共和300多位陌生用户面对面交流,他管这叫作场景推销,最成功的一次案例,就是他坐在一个三人一排的座位上,他坐中间,竟然把过道那边的人都吸引过来,一次推销安装了5个用户。

今天,当航班管家的用户已经突破百万的时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江依然沉浸在推销成功的喜悦之中。

利用手机这个新型的移动互联网终端,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从航班管家以后,王江又推出了酒店管家,并计划推出高铁管家、租车管家、电影管家、餐馆管家等,成为了管家达人。这些都可能是未来延伸的方向,但是核心在于王江提供的这些管家的系列服务,是用手机这个工具帮助用户更容易地、更便利地获得一些新奇的、比较有意思的生活感受。

王江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产品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才能成为一个非常受用户欢迎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首先,时间。要想清楚这个产品是要帮助用户节省时间的,还是帮用户浪费时间的,产品的定位非常重要,尽快地、尽短地、尽便捷地、尽量准确地帮助用户作决定。其次,位置。这个人在什么位置,要去什么位置,这个位置和位置之间,周边有什么样的信息,周边有什么样的场所能够给他提供怎样的便利,位置非常重要。第三,共享。人不是独立存在于社会中的,手机是最容易帮助用户和他的朋友以及其他社会关系来共享的一个工具。

牢牢抓住时间、位置和共享这三个要素,王江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里,坚定了自己奔跑的脚步。

专家点评

资深移动互联网专家 王煜全

就像王江说的,技术不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复杂,而应该是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简单。所以移动互联看似多么玄妙,多么神奇,但实际上它只不过是让我们生活的更便捷、更容易的工具。所以,我觉得航班管家其实是移动互联上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它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了。

赛诺基金合伙人 张开冰

航班管家这个案例让我想在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多的门户网站,他们一直在积累用户,有多少人在用我的网站,在互联网泡沫之前,是按人头来算钱的,怎么来评估这家公司,就说你有多少的用户,按这个来做价。是不是移动互联网也会有这样子的一天?我看王江将来可能有这么一天,你的用户已经够大,而且他们很依赖你了,因为你是管家。我觉得,这是王江这个产品最聪明的地方,也是一定能够有发展的地方。

猜你喜欢

王江永福语音
纳张元、何永福作品获第十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
洛书
王江荟国画系列作品《安仁古八景》
广西永福: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宋朝“网红”不好惹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游永福樱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