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护卫者”号扫雷舰拆解打捞事件始末
2014-03-07撰文张国光
撰文/张国光
“护卫者”号扫雷舰船尾段吊装到“海桥”号驳船上
2013年1月17日凌晨2点25分左右,一艘美国军舰在图巴塔哈群礁海洋保护区内的珊瑚环礁上搁浅。凌晨3点,保护区的一艘巡逻艇发现了这艘搁浅军舰,管理人员通过无线电询问军舰为什么会在那里?舰上没有回应。于是管理人员准备登舰,但遇到舰上的水兵持枪拒抗,并告诉保护区的管理人员“与美国大使馆联系”。不过美国大使馆一直保持沉默。直至18日晚,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网站发布公告称,在菲律宾西南海域搁浅的扫雷舰“护卫者”号(USS Guardian,MCM 5)脱困失败,全体船员已离舰。
美国海军“护卫者”号扫雷舰在图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园搁浅,造成保护区珊瑚礁损坏的消息一经发布,即刻引发各界关注和反响:
——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对“护卫者”号在没有通报的情况下,闯入航行禁区图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园愤愤不解。
——旅游业者担忧即将到来的潜水季节会受到搁浅事件的影响。因为据世界银行2005年的报告,通过旅游和可持续渔业,菲律宾的珊瑚礁每年至少为当地经济贡献10亿美元。
图片:1.使馆外抗议人群烧毁美军护“卫者号”的大幅图片。2.25JASCON号作业船在“护卫者”号打捞现场。3.在图巴塔哈群礁保护区搁浅的美国海军守“护卫者”号扫雷舰。
——美军“护卫者”号搁浅毁礁事件在菲律宾民众中激起愤怒。引发了当地民众持续数日在马尼拉美国大使馆外抗议的加剧,烧毁了“护卫者”号的大幅图片。
——菲律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议员洛伦·莱加尔达(Loren Legarda)宣称已经提交了一项要求对搁浅事件进行调查的决议。
——菲律宾总统府表示,没有菲律宾的参与不允许美国海军自行处置触礁的“护卫者”号扫雷艇,以尽量减少对保护区珊瑚礁的破坏。
一时间,记者和媒体纷纷聚焦失事扫雷舰的命运及珊瑚礁的受损情况。
“护卫者”号扫雷舰
美国海军“护卫者”号是一种新型远洋深水反水雷舰(扫雷舰),隶属于总部设在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系1987年和1994年间建造、目前美军在役的14艘复仇者级扫雷舰中的第5艘,被部署在日本佐世保(Sasebo)的美国海军基地。
“护卫者”号舰体长度68.3米,宽度11.9米,吃水3.7米;满载排水量1312吨。动力装置采用4台瓦克沙L-l616型柴油机,持续功率1760千瓦(总功率600马力),最大航速14节,在10节航速下航程可达4000千米。人员编制81人。为了保证搜索水雷时能缓速运行,并保持舰只基本不动,舰上配备有 2台低速推进电机、l台艏侧推进装置及调距桨。
作为美国海军的主力反水雷战舰,复仇者级扫雷舰“护卫者”号是一艘独特的远洋扫雷舰,具备扫雷、猎潜能力,可以发现、识别并摧毁各种系留和沉底水雷。为了降低磁特征,该级扫雷舰的船体采用橡木和杉木多层木质结构制成,且外板表面包覆有浸以环氧树脂的多层玻璃纤维(玻璃钢),具有防磁、低噪声、高强度和抗冲击等特点。舰上包括柴油发电机在内的诸多设备和部件采用铝合金、铜等非磁性材料技术。
2013年1月中旬,“护卫者”号离开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佐世保海军基地,按计划前往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访问。1月13日抵达菲律宾北部苏比克湾港口,巴拉望岛首府公主港是其菲律宾之行的第二站,之后将访问印度尼西亚。没有人会预料到,这竟是“护卫者”号扫雷舰的最后一次海上航程。
1月17日凌晨2点25分,“护卫者”号在苏比克湾驶往公主港穿越苏禄海的途中,偏离航道4.8千米(3海里)撞上了图巴塔哈群礁,船头卡在了南礁盘西北角浅水区的珊瑚礁上。
1月的苏禄海,正处于受东北季风影响的热带风暴季节。在图巴塔哈礁水域,巨浪拍岸,波涛汹涌。海浪高达数米,而风速达到7级。“护卫者”号扫雷舰搁浅之后,曾试图利用海水涨潮脱离搁浅困境,但未能成功。为安全起见,不得已第二天(1月18日)将扫雷舰上的79名船员全部离舰转移。
难船状况
“护卫者”号扫雷舰搁浅后不久,便在海上强风大浪的推动下从珊瑚礁上滑下。由最初舰艏卡在礁石中,变成船体平行搁浅在珊瑚礁上。而且由于风大浪高,船体横向冲击珊瑚礁,加大了对珊瑚礁的破坏。同时,在珊瑚礁上的进一步搁浅也造成船体及螺旋桨的严重损坏,船体底部有好几处贯穿伤,舱内进入大量海水。之后,在不到1个月的海上搁浅期间,任由浪击风吹及雨打,船体左侧的油漆出现了大面积的脱落,露出了褐色的木质船体。
潜水员检查表明:“护卫者”号扫雷舰的船体至少有10米(30英尺)破损。因此已不能将扫雷舰完整地打捞或移除。不过万幸的是舰上的油箱完整无损,并未发生溢油。
打捞方案
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陷于锯齿状海洋珊瑚礁盘和菲律宾环境及政治问题夹缝之中的美国海军,为了尽可能减小搁浅舰船对珊瑚礁海洋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同时也考虑到扫雷舰船体已严重受损,不再适航,维修的性价比不值,避免在打捞过程中进一步破坏海洋保护区的珊瑚礁,经综合评估之后,不得不放弃最初提出的用救助打捞船将搁浅在图巴塔哈珊瑚礁上的“护卫者”号扫雷舰拖离礁盘的设想,做出了“拆解打捞”的决定。
2013年1月29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发言人宣布,将采取“分割+拆解+吊离+驳运”打捞方案,切割解体这艘价值2.77亿美元的扫雷舰,将失事扫雷舰移出图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园保护区。
打捞作业的主承包商为荷兰斯密特打捞公司(SMIT Salvage)。根据美国海军打捞与潜水监管处(Supervisor of Salvage and Diving,SUPSALV)批准的方案,“护卫者”号扫雷舰的移除打捞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清除舰上存油及有害物质,然后拆卸上层建筑及船内的重型机械设备,接下来切割船体并分别吊离驳运。按计划,扫雷舰将被切割成3部分(4段):船艏和船艉将完整移除,中间船体部分截割成2段后,再切割清除,因为这部分结构的强度无法将其完整吊起。
拆除作业
“护卫者”号扫雷舰搁浅后,1月22日美国海军打捞评估小组成员便登舰开展工作。1月27日,来自珍珠港的海军打捞船“救助者”号赶到现场。因受阻于恶劣天气和巨浪,救助工作一直难以展开。期间,发现“斯密特·婆罗洲”号起重船的作业需要海上抛锚,而这会对珊瑚礁造成更多的损害。因此,美国海军又租用了具有动力定位能力的“贾斯康 25”号打捞船。该船到2月16日才抵达作业现场。打捞工作被迫推迟了一周。
在除去燃料油、润滑油及生活污水等之后,还要清除扫雷舰上其他的有害物质,比如油漆、食品、冰箱、电缆、索具、滑轮以及船员遗留在船上的个人物品等。
扫雷舰的拆卸作业,首先从舰上卸下声呐绞车等上部设备,随后拆走桅杆、船桥、烟囱、上层甲板、二层甲板和辅机舱等。同时,还要在船舱内清理出两英尺宽的切割通道,并除掉通道路径上的一切障碍,作为船体切割的作业空间。只有完成了这些结构的拆除工作之后,才能切割、截断船体。
扫雷舰的船体拆解,主要由海军和打捞承办商的潜水员使用链锯、往复锯和砂轮机等切割设备手工作业。其中部分船体的切割是在水下,需要利用液压工具设备进行切割拆卸。船舶设备和部件从舰上卸下后,将被转移到待命驳船或起重船的甲板上,以开展下一步的作业。从扫雷艇上拆卸的设备部件将被运往日本佐世保的海军工厂,以确定哪些还可以重复使用,哪些将被废弃。
由于风浪天气影响,原计划2个月完成的海上拆解打捞作业,一直持续到2013年3月底。期间,因该地区的海上风暴影响到作业的安全,打捞作业曾被数次暂停。直至3月26日,“护卫者”号扫雷舰的船艏部分切割吊离;3月27日船体中部切割移除;3月30日,最后一段船体——重约250吨的船艉部分从珊瑚礁上安全吊起。然后,潜水队再将珊瑚礁上残留的切割碎片等清除干净,打捞作业宣告结束。在“护卫者”号的整个海上打捞作业过程中,保护环境和缓解环境风险是最重要的考量。
(责编:金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