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守望

2014-03-07林建聪

文学港 2014年7期
关键词:马头墙石桥古镇

林建聪

千年守望

林建聪

在小时候的印象里,鸣鹤似乎有点远,我们叫它鸣鹤场。也不知这“场”是啥意思有何典故,对于住在邻镇的我们来说,一个“城”字相比于一个“场”字,自然是多了一种城市的味道。鸣鹤场,叫着叫着硬被我们叫出了俗气。感觉它只是水田围裹的一个小镇,在山之际,水之畔,远没有我们“卫里”的热闹和繁华。邻家的一位大姐嫁到了鸣鹤,便觉着她是去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那时交通闭塞,用双脚丈量出来的土地总是显得悠长。清明时节的扫烈士墓活动,途经鸣鹤老街,绕过白洋湖,走得困倦乏力,越发感觉鸣鹤还真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要不是每年菜花黄的春游活动,鸣鹤就像我世界之外的一个小镇,无心去探究它的点点滴滴,终被忽略在了记忆里。

光阴是历史的拷贝,翻过了岁月变迁,荣辱兴衰,一切都在悄悄改变。那次黄昏,临立在鸣鹤杜湖边的望湖酒楼,看杜湖水盈盈秋波荡漾,一派山水相融相依的旖旎景色,心在瞬间被浸濡,被束缚。再看远处小镇迷离的灯火如一颗颗失落在群山中的珍珠,内心竟升腾起了某种渴望:我记忆之外的古镇,你曾离我那样遥远,多年以后,你又近得我触手可及。今天我和你擦身而过,明天你会用怎样的清韵姿态来接纳我的到来?经年不见的杜湖已在一瞬间捕获了我的心,你依山傍水的千年身影,能否如杜湖一般吸引住我日渐焦渴的眼眸?

鸣鹤,鸣鹤,对着杜湖轻轻地念几遍,那个被我们叫得老土的名字好像也消失在了杜湖水里。当一个“场”字和经济与繁荣有了某种因缘,原来以为的俗气一下子成了不俗的一种气势。

看远处,似乎有蹁跹的白鹤飞越群山而来。原来,当一个名字有了某种念想,咀嚼起来,也会多了韵律,多了诗意。

懒散的性情让我错过了很多美丽的际遇。当江南古镇如一个个美丽佳人出现在旅人的眼里,乌镇、西塘、同里等一些熟悉的名字挂在游行者的嘴边,我却止步于旅程里。是琐碎的生活也好,是忙碌的借口也罢,或许走的人太多了,终是觉着艳俗了些,便退在了远处,让距离来解读隐约的美。总是想着用一种纯粹的眼光来感受一个心灵的栖息地,让她在自己的眼里婉约成一份旷世的美丽。就懒散着,拖欠着,幻想着某天水到渠成了,便会顺应了我内心的一片世外桃源。

那日听得挥哥说:不要错过鸣鹤,也许会错过一段精彩!蓦然,内心的渴盼再次升起来。其实,我已经一次次站在了鸣鹤的前面,是内心固守的一种完美表象紧紧锁住了我的步子,让我在喧嚣声里,再一次止步。湿漉漉的鸣鹤,一个人的鸣鹤,黑与白的鸣鹤,文友笔下的鸣鹤渐渐诗化了起来,却多么像多年前我们居住的家园。如今鸣鹤也在悄悄地潜移默化,也有红灯笼挂在了青瓦白墙之下,在越来越密的脚步里,她还是那个淳朴的乡野村姑吗?

放下一些坚持吧,和自己说。这样的夏夜,虽不适宜游走,但有了某种期待,就不再有困扰脚步的因素。灯火阑珊里,或许就隐藏着属于自己的一番际遇。

梅季过后出现了连续的高温,到了大暑季节,日光稍稍有了收敛。夜晚,慢慢褪去了白天的热燥,微风,空气略微的有点沉闷,驱车前往鸣鹤。

月初的夜幕有点暗,路两旁的稻田陆续地被一幢幢高楼覆盖,已经没了昔日萤火点点、蛙鸣声声的田园风光。升降机长长的手臂突兀地悬在夜空中,像一个城市最后的一条命脉。观城自和鸣鹤并镇成了观海卫镇,距离似乎也在瞬间缩短了,车子不过十分钟的时间,就来到了杜湖边。湖畔边搭建了一个临时的戏台,几个戏迷正兴致盎然地表演着越剧,吴侬越语飘在空旷的夜色里,让杜湖有了一种地道的江南味道。久不曾踏进鸣鹤人家,老街的方向有点模糊,在熟人的指点下,朝老中街快步走去。

一踏进窄窄的老街,就有旧时光汹涌袭来。一些旧事、旧物在触及的一瞬间迅速回放,游游荡荡,若即若离。昔日的街铺没有多大的改变,只是早就没了小贩吆喝、人流拥挤的景象。只有零星的几家小店,还在经营着一些日常的小百货。一块块竖在窗户里的木排早已油漆斑驳,静谧地立在暗夜里,无声地叙说着旧日小街的繁华。狭窄的街道,像一段叙事诗,朝着前方蜿蜒而去。旧式的老房子高高低低地偎在老街的两旁,一个不经意间,便有窄而细长的小巷闪过,有犬吠声从幽深的巷子深处传来。望不到头的小弄,如古镇的一条脐带,四处延伸着,却始终连着一条血脉通向最初的源头。

我抬头看着这一排染上风霜的旧屋,想在某刻的影像里翻出一些印记。忽然一堵高高的白墙,带着灰色的风尘,出现在视线里。又宽又高的墙体,在低矮的老房子里显得鹤立鸡群。借着远处路灯微弱的光,我的目光往上移动。黑檐青瓦,层次叠进,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简扼却恢弘。我想这应该是鸣鹤古镇中最简单朴实的马头墙吧。岁月虽然掩盖了旧时繁华,但这古朴的灰色基调让我一下子沉醉于她的苍秀容颜里。

鸣鹤古镇的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文人商贾云集,这般高耸大气的马头墙还有多少隐逸在古镇中?

鸣鹤,一下子在我的心中立起来。我加快了脚步,想一探这静默在夜色中的古镇还有怎样一番古朴神韵在延续着,动人着。

简祯在她的江南行里说:历史是一场场盛世末世更迭的繁华,一幕落尽之后,再如何的前尘追想只能是一个空,除了把它遗留给时间,任何的唤醒都足以使人泪流满面。我没有泪流满面,但的确是被深深地感染了。风雨了千年,守候了千年的鸣鹤古镇也正渐渐被唤醒,如果无声地消迹于尘世,不如等待觉醒,再说风流。任何精致的容颜都会在时间的沧海里销蚀,老去,已经醒来的古镇在丁丁咚咚的锤子声里,会有多少祖先的智慧和荣耀留在了小桥,流水,青墙之间?

穿过狭长清幽的水泥路老街,一座石桥迎面而来。踏上台阶放眼望去,沿河边有古朴的方形镂花灯点缀在暗夜里,泛着柔和白色的光晕。少了红灯笼的喜庆艳俗,多了一份沉静含蓄的美。脚下的水泥路不知不觉中已被一块块青石板代替,夜幕中的一派安谧氛围,惹得生在江南的我都禁不住在心底一声轻叹:真是好江南!政府出重资修缮的古镇第一期工程应该就在这一带,我的脚步慢慢缓下来。

河是江南古镇的心脏,因为有了绵延曲折的小河,才有了那一座座精雕细琢的石桥。只是岁月是把无情剑,再美的风韵也经不起时光掠夺。那些具有江南特色的石桥也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里。有水的江南,少了拾阶而上的石桥点睛,终是缺了小桥流水画舫轻摇的意蕴。而鸣鹤古镇里,石桥几经风雨,有些还保存良好,让人倍感欣喜。拱形的石桥躺卧在小河上,桥栏上的石狮子历经风霜依然威武地矗立着,似在诉说着古镇的千年风云。外沿的桥壁里,有蕨类植物执拗地从缝隙里钻出来,给灰冥静态的小桥增添了一份活力。顺着台阶举步而上,有微风轻轻拂过,此刻我的心安静得如同夜幕中沉睡着的古镇。

离拱桥三四米处,是一座平坦的小桥,与拱桥竞相呼应。古朴与现代,美感和实用在这里相得益彰。河边几株叫不出名的古树在柔和的灯光下投下绰绰树影,循着叶脉似有远古的气息袅袅而来。遒劲苍迈的枝条,如一段历史的遗韵修饰着古镇的水岸。

鸣鹤的古意溢在了小河,石桥,埠头边。

河埠头上的石驳坎有新的也有旧的。新的石驳坎整齐地随河沿逶迤而去,没有水草吸附杂草嶙峋,似一首工整的诗歌唱着一曲现代谣。旧的石驳坎苔痕依然,冷不防就有生命力极强的植物从裂开的缝隙里钻出,不问冷暖,肆意繁盛。石块砌成的河埠头静静地卧在水边,依稀听得早起的妇女捣衣、淘米的声音。小河从东贯西而过,南面的民居多数依水而筑,一派小轩窗,正梳妆的悠然意境。临河人家有的把剩余的空间用木栅栏围起来,就成了一处遐意熏染的休憩处,连着拾阶而下的河埠头,风闲水澹的江南风情让站在对岸的我神往不已,有想踏桥而过坐享其中的冲动。只是夜色中的古镇太静了,像一个迟暮的丽人,不羡芳华,终究不忍打扰了她兀自沉醉的娴静。

没有游人,我的脚踩在青石板上也多了一份轻柔。有点静,对于一天到晚身处闹市的我们来说,自然多了一丝清凉,夏夜也似乎不再闷热。顺着石板路前行,身边的老房子时有石雕木雕的花格子窗户吸引着我的瞳孔。小小的木门敞开着,暖暖的灯光从屋子里泄出来,偶尔还能看见毛主席画历贴在大堂前,年迈的老人坐在藤椅里气定神闲得看着电视。靠着河岸边有三三两两的村民聚在一起谈笑聊天,有的坐在竹椅上,有的坐在晒坝上,乳白色的光影下是一张张淳朴憨厚的脸。这份闲适的生活状态瞬间点亮了我记忆深处的某段场景。

今夕何夕,我们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夏夜里静水般滑过,蒲扇,围坐,谈古论今。

今日的古镇,这份质朴恍如当年,虽然现代文明装饰了她的衣衫,但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息却是前朝而原始的,让你安心想在她的怀里等待,休憩。等一场唐诗宋词的邀约,穿一回廊棚巷陌的逸趣,然后千年伫立,千年守候。近代文商吴锦堂先生安详于古镇的白洋湖畔,这份泣血的故里乡情,不正是因了古镇淡泊却厚重的历史氛围吗?还有,这么多先烈的英魂也安眠在古镇的湖光山色里,鸣鹤,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山水清灵,人中俊杰。

站在一块块新旧交替的青石板上,古镇的文化意蕴在夜色里弥漫开来。

隔岸望去,一座青色雅素的马头墙撑起的大屋端立于水之隅,宽大的墙体上两边檐角飞翘,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鹤。方正高大的墙门,古朴的石阶,素旧的石槛,像历史遗落的一本书籍,在灰色的苍空中翻开。

我凝眸于寂静的夜色里,隐隐绰约中,有一群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形态迥异地出现在曲径通幽的小巷边。无月的星空下,显得肃穆而典雅。斑驳的墙体里烙下了尘世沧桑,斗转星移的印记。看多了走马楼马头墙的图片,而当这一大片马头墙真正出现在视线里,心中还是勾起了无限遐想。这玲珑飞檐,厚重青瓦不仅是当时的繁华象征,其功用和大气折射出来的更是先人的智慧呀。木结构的住宅缺少防火性能,而这一堵堵巍峨高耸的山墙却是隔绝了毗邻的火势隐患。美丽的建筑,耐看的同时总是蕴含了更多的设计原理。

不去想这些屋子最早的主人有何渊源,就这番恢弘的建筑群足以让亲临古镇的人浸染于这娓娓漫来的书卷气中,停伫,冥想。

沙滩桥应该是这条中街上最后一座保存良好的石桥。厚实的桥板,精美的石刻图案,静默中诉说着流年偷换。一步一步踏上石阶,就有阵阵清风徐来,桥下的小河水像轻柔的江南丝绸般平适,泛着柔和的光。站在桥中心的石块上,顿感神清气爽,热意全消。怪不得有老人说,这里的夏天空调只是个摆设。真是一个绝佳的避暑胜地,古镇即将推出世界最长养生赤足走道,想着能在如此环境里,在一条清凉幽静的路上赤足缓缓行,该是一件多么惬意舒心的事。沙滩桥的南边小河分出支流,弧形的石驳坎恰到好处地勾勒出河岸的俏美影像。脑海里不由自主地闪现出舫船,摇橹,潺潺水声的流动画面。淹没在夜色中的古镇,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静美。

心中一下子风清月明。我站在古镇的中心仿佛在与历史对话。这样大气悠久的建筑群,这样精致雕琢的石桥,这般静水流深的人家,就像一番失踪的世外桃源,清朗朗地立在了我面前。我印象里的乡野村姑,不仅淳朴依然,更多了历史厚积下来的底蕴。千年文明在这里沉淀,蔓延,越过青山绿水,向着世界发出了清鹤之鸣。

是五磊山、栲栳山的苍秀赋予了古镇的清丽,还是杜湖、白洋湖润泽了古镇的容颜,让她在千年风雨中殷殷守望?

我抬头仰望鸣鹤的夜空,苍穹似展开一块硕大的幕,黑幕下,似有千万只白鹤飞翔而过,鹤鸣的清音,久久盘旋于古镇里,千年回响。

我浸在其中,再也走不出来。

原载《杜湖》2012年4期

猜你喜欢

马头墙石桥古镇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论碳审计主体
马头墙和臭鳜鱼
石桥的传说
青砖小瓦马头墙
张家畈新村
古镇马头墙文化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