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抓住机遇迎接新工业革命
2014-03-06马哲军陶良虎
马哲军+陶良虎
新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备受关注。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正积极谋划布局,纷纷推行“再工业化”、“低碳化”、“信息化”战略以重塑实体经济竞争力,加紧争夺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当前,国家层面及上海、广东等沿海城市已经开展前期研究,推进战略布局。湖北省作为国家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应发挥优势,抓住这次产业革命浪潮。
新工业革命带来战略机遇
湖北省在新工业革命中实现追赶超越,既有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同时也面临着创新驱动不足等制约因素。为此,必须用改革创新的思路,趋利避害,发挥好湖北省的优势,全力打好一场实现跨越发展的“突围战”。
目前,湖北省在应对新工业革命有着前所未有的条件。一方面有着战略机遇。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给湖北应对新工业革命带来了难得的思想、市场、体制和改革红利;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湖北省经济发展已进入“起飞”阶段。从对产品的加工方面来看,湖北现阶段基本是以初级加工为主、中级加工为辅的阶段。这些都表明湖北省亟需新的工业革命引领跨越式发展。
另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条件。一是产业配套基础强。在传统产业方面,湖北省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技术革命在“强块头”中“壮筋骨”,为企业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在推动传统工业转型的同时,湖北省不失时机地实施新兴产业工程,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为主体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湖北省正加紧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新能源汽车和风电等领域雄厚的产业基础都为湖北省更好的迎接新工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湖北省在科技人才方面优势最为明显,是各类专业性人才的摇篮。这些都为更好的迎接新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和技术基础。
湖北省虽然具备了应对新工业革命的宏观条件,但也有着其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弹性不够。主要依靠公有制经济、内陆型经济拉动,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拉动弱;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增长主要依靠单一经济、产业经济牵引,而多元经济、产业集群经济尚未成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引擎。三是增长后劲偏弱。主要依靠传统经济、高耗能经济支撑,而新型经济、绿色经济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信息化推广应用效应弱,传统经济比重重,新型经济比重轻,离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差距甚远。四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自主创新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都有待优化。比较优厚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人才外流、知识外流、技术外流依然是困扰创新发展的因素。
“三步走战略”突破制约
如何突破制约因素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
首先,必须明确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大机遇,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战略重点,以新能源、智能制造、互联网信息、现代生物医药为突破口,按照“提早谋划、主动融入、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特色鲜明、提供示范、服务全国”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寻求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努力积聚湖北在新工业革命中的先发优势,实现发展跨越。
其次,必须制定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战略目标与步骤。即坚持以湖北省的“十二五规划”、“本世纪头20年”、“2049年的湖北”等3个重要时间节点,来逐步实施“三步走战略”,主要包括:
三年一个小步:即在2013年-2015年的3年里,湖北的产业、科技、人才优势得到不断的巩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壮大和发展,且有望成为主导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初成规模,智能电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经济质量得到逐步提高,经济总量中部翘首,在全国第一方阵的排名前移3位;
五年一个突破:即在2015年-2020年的5年里,湖北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创造出值得推广的“湖北经验”,科技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材料和新能源成为湖北的支柱产业,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体消耗中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耗量减少20%,将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提高到10%,智能电网建设基本完成,智能制造水平很成熟,生产性服务业全国领先,经济总量达到东部前列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十年一个飞跃:即2020—2049年的30年里,依靠新一轮工业革命实现湖北的跨越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很大成就,智能制造业水平世界领先,全民高速互联网基本建成,力争实现高速网络覆盖率100%,经济总量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制造服务中心和前沿技术策源地。
第三,必须规划应对新工业革命的全省布局。充分发挥“一主两副”的带动作用,按照目前湖北省“两圈两带”的发展战略和“三带三群”的产业布局,以国家级开发区和重要龙头企业为实验推广场,结合各自产业优势和技术创新成果来分类推进,具体包括三个“坚持”。
坚持以国家级开发区为试点。湖北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共有11个,应根据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和资源禀赋,各有侧重地承担一批应用性技术推广任务:比如,武汉东湖高新区要充分发挥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金字招牌,以武汉·中国光谷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技术的应用,抓好高端数控装备、数字制造(3D打印)等优势项目,力争在战略新兴产业上拥有话语权。再如,襄阳高新和东津新区要发挥好“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新能源及关键部件产业集群试点”等19张国牌效应,以襄阳·中国节能谷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云计算和低碳能源等技术的应用;
坚持以全省重要城市为节点。在技术条件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大武汉、襄阳、宜昌、荆州等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性城市的节点作用,将新工业革命的理念技术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大力开展国家级低碳经济示范区、智慧城市试点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市等建设,较系统地综合推广各项集成技术,积极探索与新工业革命相适应的一整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endprint
坚持以全省重要产业带为纽带。在条件进一步成熟的基础上,实现新工业革命与“两圈两带”、“一主两副”的有机结合。根据两江沿江地区产业带发布框架,全力打造高技术产业走廊、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同时,整合省内有实力的几家开发区或市区,以新工业革命为主题,融合低碳生态环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因子,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国家级新区,更好地发挥湖北在新工业革命上示范推广、服务全国的作用,把新工业革命引向深入。
最后,必须策划好应对新工业革命的重点领域。可选择优先发展如下重点领域:
围绕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研发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和市场化能力;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物联网技术产业化,促进形成物联网产业链。二是新能源和绿色低碳技术。重点发展新能源接入与控制、智能变电站等智能电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三是新材料技术。重点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的研究。四是生物科技。重点加快突破抗体药物、高端疫苗、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高端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方面的研究和突破。
聚焦智能制造、绿色能源和数字服务,选择性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一是智能制造产业,主要包括机器人、精密仪器、高端机床等,关键是要加强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与攻关。二是绿色能源产业,主要包括风电、核电、太阳能等,关键是要扩大示范应用规模。三是数字服务产业,包括数据的收集、处理、传播、存储、流通、服务以及相关软硬件研发制造业,关键是继续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在符合条件的襄阳高新等市区县和园区,率先自主开展信息服务业、云计算等试点示范;支持适应新工业革命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的发展和应用。
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深度应用,以平台经济引领服务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一是在线服务。积极推广实时网络交流和电子交易。二是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个性化服务产品定制平台,实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与客户进行实时数字化、互动式交流和信息管理。三是互动服务。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实时沟通交流,积极拓展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互动式广告等多领域的互动服务。四是集成服务。通过信息、网络、通讯技术集成服务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资源全面整合、综合配置、菜单式定制、一站式解决。五是平台服务。重点发展国际贸易和海外营销促进平台、国际财经信息国际信息港平台等,以及各类产业专业型服务平台、展示交易型服务平台、生活服务型服务平台。
重点支持在鄂跨国公司、央企和省属大企业集团生产、组织及技术模式创新。一是生产模式创新。鼓励省内重点企业将原有内部产业链条上的部分非核心环节进行剥离和细分,鼓励开发精品或特定个性化产品,推动行业发展的专业化、个性化。二是组织模式创新。建立涉及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网络平台和互动机制,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及仿真实验、协同研发等新型工业研发模式深化应用。三是技术模式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四是积极培育“微观跨国公司”。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化生产、精准化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和品牌化运作。
推动湖北制造业企业实现“两头在鄂在汉、中间在外”发展转型,塑造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先进制造业领域要将发展“两头在鄂在汉”企业作为未来转型发展提升的重要方向,重点推进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等行业研发设计与营销交易这两头的高端服务,将研发设计成果的生产制造环节,或“产能实现”过程,部分外移到劳动力成本相对合理、要素资源相对丰沛、性价比较为适中城市,制造环节中具有绿色、低碳、科技、时尚的环节或领域湖北应予以保留并大力发展。
以开放战略融入全球化,参与新产业革命的技术开发、规范制定与战略分工。主要包括:一是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发展空间。二是加快解决扩大开发遇到的制度瓶颈,在海关监管、外汇管理和税收制度等方面加快与国际接轨。三是着眼于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开放的市场机制和公司总部集聚为载体,建设长江航运中心,形成自由港的功能和制度。
建设个性化、智能化、网络化、低碳化智慧城市单元,加强信息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主要包括:一是继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通过建设和打造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提升改造基础网络,有序推进“三网融合”,构建中部通信枢纽。二是加快建设公共信息平台。促进互联网数据中心规模化发展,积极推广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引进全球性、集团级运营和服务中心。三是深入推进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打造一批新一代智慧城市单元。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为后发国家成功实现“赶超”打开“机会窗口”。为此,湖北省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正确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尽早做好迎接新工业革命的各项准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