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菌素类药物输注时间对儿童用药安全性的影响

2014-03-06刘宇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儿科稳定性

刘宇等

【摘要】 目的 考察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5%葡萄糖注射液(GS)、0.9%氯化钠注射液(NS)和小儿电解质注射液中的稳定性, 进而评价其在输液中输注时间长短对儿童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查本院2013年门诊儿科单月双日处方, 选出5种常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测定其与3种注射液分别混合后的相对百分含量、pH值和外观情况, 并记录患儿在输液中的输注时间。结果 头孢唑肟在小儿电解质液中、头孢美唑在5%葡萄糖中、头孢呋辛在0.9% NS和5% GS中, 以3 h为界其pH值有一定变化, 而溶液外观、相对百分含量均无改变。头孢孟多和头孢地嗪在各时间点的溶液外观、pH值和相对百分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且各年龄段患儿的输注时间以2~3 h为主。结论 在3 h内, 这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溶液外观、pH值及相对百分含量无明显变化, 溶液较稳定, 用于输注时间较长的儿童是安全的。

【关键词】 儿科;门诊处方;头孢菌素类药物;稳定性;输注时间;紫外分光光度法

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在天气变化、季节更替时易引发感染, 需及时予以治疗, 否则将延误疾病, 危及患儿生命, 因此静脉输液成为其常用治疗方式。由于儿童各脏器发育不完善, 调节功能较差,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成人存在差异, 使得输注体积不宜过大、静滴速度不宜过快, 否则易导致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 如静脉炎、胃肠道反应、血药浓度升高过快产生的毒性作用, 药物性肾损害和耳毒性等, 因此儿童输液所需时间较长。为此找到适宜的滴注速度, 分析在此滴注时间内药物的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评价其所用药物在输液时输注的安全性, 特对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门诊儿科输液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期为儿童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本院门诊儿科单月双日处方14914张并对其进行调查, 发现门诊儿科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以上、下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为主, 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以头孢唑肟、头孢美唑、头孢呋辛、头孢地嗪和头孢孟多与喜炎平联用较大, 占儿科门诊处方的31.47%。在14914张处方中, 抗菌药物处方为4693张, 其中含这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处方为4347张。

1. 2 各年龄段患儿的用药情况 在4347张处方中, 以3~6岁患儿的输液人数最多, 为2054人, 占41.43%, 其次为≤ 1岁与1~3岁患儿, 其输液处方相当, 分别为1020张和985张, 占21.36%和20.84%, 而6~7岁与7~14岁患儿, 输液处方共288张, 占16.37%。各年龄段患儿的使用情况见表1。

1. 3 各年龄段患儿的输注情况 对各年龄段患儿在用药过程中的输液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 ≤ 1岁患儿, 液体量以100 ml居多为721张, 占16.59%;50 ml为299张, 占6.88%, 滴速以15 d/min为主, 其次为10 d/min。1~3岁患儿, 其液体量与 ≤1岁患儿相当, 滴速为15 d/min和20 d/min, 且以前者较多。 3~6岁患儿, 液体量以100 ml, 150 ml为主, 分别为1070张和984张, 占24.61%和22.64%, 滴速多为20 d/min、15 d/min。6~7岁患儿, 液体量多为150 ml, 滴速以20、25、30 d/min为主。见表2。

2 方法与结果

2. 1 仪器与试药 UV-2401 PC型紫外分光光度计、PHS-3CW型酸度计、CP225D型分析天平。头孢唑肟钠、头孢美唑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地嗪钠、头孢孟多钠。

2. 2 测定波长的确定 精密称取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适量, 分别以5%GS、0.9%NS及小儿电解质注射液为溶媒进行溶解, 并使其终浓度为10 μg/ml。再以这3种注射液为空白, 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测定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吸收度。可知, 头孢唑肟钠、头孢美唑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地嗪钠和头孢孟多钠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34 nm、271 nm、274 nm、262 nm和257 nm, 与文献一致[1-5]。

2. 3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适量, 分别用这3种注射液稀释至5、8、10、15、20 μg/ml系列溶液。以各注射液为空白, 在2.2项波长处测定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吸收度, 结果进行线性回归, 得回归方程。结果显示, 溶液在5~20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7, 表明此方法具可行性, 且操作简便、快捷。

2. 4 在各注射液中稳定性的考察

2. 4. 1 在各时间点pH值的变化 模拟儿科临床用药浓度, 分别以3种注射液为溶媒, 溶解、稀释这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 使头孢呋辛终浓度为7.5 mg/ml, 其余4种为10 mg/ml。同时放置0、1、2、3、4、5 h后观察其溶液外观和测定pH值。结果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 为淡黄色澄明液体。对于pH值的变化, 以4 h为界的药物是头孢唑肟在小儿电解质注射液中, 其变化幅度从5.40降至5.28, 头孢美唑在5%GS中, 从4.17升至4.32。以3 h为界的药物为头孢呋辛在0.9%NS和5%GS中, 其改变为从4.72升至5.22和从5.42升到5.78。而其余3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5 h内均无明显变化。其PH值见表3。

2. 4. 2 在各时间点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 精密称取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适量, 分别用这3种注射液为溶媒, 使其终浓度均为10 μg/ml。按2.2项波长条件下测定吸收度, 代入回归方程, 计算在各时间点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含量, 以0 h时的含量为100%, 计算相对百分含量, 对于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 仅有头孢美唑在5%GS中5 h这一时间点有所改变, 降至95.97%, 其他溶液均较稳定。结果见表3。endprint

3 讨论

因患儿年龄小, 病情进展快, 复杂多变, 使得口服药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此静脉输液成为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 而用药过程中药物的稳定性、输液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却未能引起临床医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因此经常采用多药配伍、高浓度、快速静滴给药的方式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如大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 常常是将1 d剂量集中于1 次给予, 尤其是那些治疗剂量安全范围较窄、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的抗菌药物, 极易引起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对于儿童而言, 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全, 而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静脉输注较高浓度或静滴速度过快可抑制、干扰肾小管细胞酶活性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血尿, 或致血容量过多使心脏负荷过重而发生肺水肿, 脑内血药浓度过高出现惊厥、癫痫发作等。因此儿童输液所需时间较长, 使得输液中药物的稳定性及用药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掌握静脉输液中药物的适宜滴速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至关重要。

文献[6]报道, 大多数情况下, 静脉输液根据不同年龄调节滴注速度为早产儿4~6 d/min、新生儿6~8 d/min、婴儿8~10 d/min、幼儿l0~15 d/min、学龄儿15~30 d/min。由表2可知, 各年龄段患儿的输注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以1~3岁患儿的输注时间最长, 主要为3 h左右;3~6岁与6~7岁阶段患儿居中, 为2~3 h;≤ 1岁和7~14岁阶段患儿相对较短, 以1~2 h居多, 这与患儿处于不同年龄段有关, ≤ 1岁患儿属新生儿阶段, 其年龄偏小, 所需液体量相对较少。而7~14岁患儿已属青少年, 其滴注速度加快, 输注时间则相应缩短。从表1可知, ≤ 6岁患儿的输液处方为4059张, 占 93.37%, 而≥6岁患儿的处方共288张, 占6.63%, 表明门诊儿科患儿以≤ 6岁为主。由于 ≤ 6岁患儿属新生儿到幼儿阶段的年龄范畴, 其≤ 1岁和1~3岁患儿滴注速度应该控制在10 d/min左右[6], 这与本院门诊同年龄段患儿静脉输液时的滴注速度以15 d/min为主相比, 较慢, 这可能与患儿所用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有关。此类药物由于其半衰期较短[7], 只有快速输注使其迅速进入体内, 才能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达到治疗效果, 同时由于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较轻微, 用于输注其安全系数较高, 因此可适当加快滴注速度。从表2可知, 其他各年龄段患儿, 3~6岁、6~7岁和7~14岁, 滴注速度以15 d/min和20 d/min为多, 与文献[6]报道相一致。所以对于儿科患儿而言, 不能只考虑患儿年龄、体重等相关因素, 同时需要兼顾药物本身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找到适宜各年龄段患儿的滴注速度, 确定在此滴注时间内药物的稳定性, 尽量减少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 确保儿童用药安全。

为此有必要通过测定各时间点pH值和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 来考察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5%GS、0.9%NS和小儿电解质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表3可知, 以3 h为界这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pH值和相对百分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由于各年龄段患儿的输注时间多在3 h以内, 因此在3 h内完成输液是可能的, 这样在确保药物稳定的同时, 即达到治疗效果, 又保证了输液安全, 用于输注时间较长的儿童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杨志海,章梅华.奥硝唑注射接瓶头孢唑肟钠注射液后稳定性考察.中国药师, 2012,15(5): 690 -692.

[2] 杨继章,刘瑞琴,徐秀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头孢美唑配伍的稳定性考察.中国药房, 2009,20(14):1077-1079.

[3] 蔡霄桃.头孢呋辛钠与果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3(8):44-45.

[4] 田静,王钦晖,李良.头孢地嗪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中国药业, 2008, 17(4):23.

[5] 陈冰冰,余澄清,李俊伟,等.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常用输液的配伍试验.黑龙江医药, 2009,22(4): 540-542.

[6] 万诗燕,王传英,朱琴梓,等.我国静脉输液滴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护理学报, 2011,18(1B):15-18.

[7]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1版.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49-58.endprint

3 讨论

因患儿年龄小, 病情进展快, 复杂多变, 使得口服药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此静脉输液成为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 而用药过程中药物的稳定性、输液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却未能引起临床医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因此经常采用多药配伍、高浓度、快速静滴给药的方式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如大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 常常是将1 d剂量集中于1 次给予, 尤其是那些治疗剂量安全范围较窄、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的抗菌药物, 极易引起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对于儿童而言, 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全, 而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静脉输注较高浓度或静滴速度过快可抑制、干扰肾小管细胞酶活性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血尿, 或致血容量过多使心脏负荷过重而发生肺水肿, 脑内血药浓度过高出现惊厥、癫痫发作等。因此儿童输液所需时间较长, 使得输液中药物的稳定性及用药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掌握静脉输液中药物的适宜滴速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至关重要。

文献[6]报道, 大多数情况下, 静脉输液根据不同年龄调节滴注速度为早产儿4~6 d/min、新生儿6~8 d/min、婴儿8~10 d/min、幼儿l0~15 d/min、学龄儿15~30 d/min。由表2可知, 各年龄段患儿的输注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以1~3岁患儿的输注时间最长, 主要为3 h左右;3~6岁与6~7岁阶段患儿居中, 为2~3 h;≤ 1岁和7~14岁阶段患儿相对较短, 以1~2 h居多, 这与患儿处于不同年龄段有关, ≤ 1岁患儿属新生儿阶段, 其年龄偏小, 所需液体量相对较少。而7~14岁患儿已属青少年, 其滴注速度加快, 输注时间则相应缩短。从表1可知, ≤ 6岁患儿的输液处方为4059张, 占 93.37%, 而≥6岁患儿的处方共288张, 占6.63%, 表明门诊儿科患儿以≤ 6岁为主。由于 ≤ 6岁患儿属新生儿到幼儿阶段的年龄范畴, 其≤ 1岁和1~3岁患儿滴注速度应该控制在10 d/min左右[6], 这与本院门诊同年龄段患儿静脉输液时的滴注速度以15 d/min为主相比, 较慢, 这可能与患儿所用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有关。此类药物由于其半衰期较短[7], 只有快速输注使其迅速进入体内, 才能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达到治疗效果, 同时由于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较轻微, 用于输注其安全系数较高, 因此可适当加快滴注速度。从表2可知, 其他各年龄段患儿, 3~6岁、6~7岁和7~14岁, 滴注速度以15 d/min和20 d/min为多, 与文献[6]报道相一致。所以对于儿科患儿而言, 不能只考虑患儿年龄、体重等相关因素, 同时需要兼顾药物本身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找到适宜各年龄段患儿的滴注速度, 确定在此滴注时间内药物的稳定性, 尽量减少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 确保儿童用药安全。

为此有必要通过测定各时间点pH值和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 来考察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5%GS、0.9%NS和小儿电解质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表3可知, 以3 h为界这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pH值和相对百分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由于各年龄段患儿的输注时间多在3 h以内, 因此在3 h内完成输液是可能的, 这样在确保药物稳定的同时, 即达到治疗效果, 又保证了输液安全, 用于输注时间较长的儿童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杨志海,章梅华.奥硝唑注射接瓶头孢唑肟钠注射液后稳定性考察.中国药师, 2012,15(5): 690 -692.

[2] 杨继章,刘瑞琴,徐秀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头孢美唑配伍的稳定性考察.中国药房, 2009,20(14):1077-1079.

[3] 蔡霄桃.头孢呋辛钠与果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3(8):44-45.

[4] 田静,王钦晖,李良.头孢地嗪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中国药业, 2008, 17(4):23.

[5] 陈冰冰,余澄清,李俊伟,等.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常用输液的配伍试验.黑龙江医药, 2009,22(4): 540-542.

[6] 万诗燕,王传英,朱琴梓,等.我国静脉输液滴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护理学报, 2011,18(1B):15-18.

[7]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1版.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49-58.endprint

3 讨论

因患儿年龄小, 病情进展快, 复杂多变, 使得口服药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此静脉输液成为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 而用药过程中药物的稳定性、输液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却未能引起临床医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因此经常采用多药配伍、高浓度、快速静滴给药的方式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如大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 常常是将1 d剂量集中于1 次给予, 尤其是那些治疗剂量安全范围较窄、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的抗菌药物, 极易引起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对于儿童而言, 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全, 而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静脉输注较高浓度或静滴速度过快可抑制、干扰肾小管细胞酶活性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血尿, 或致血容量过多使心脏负荷过重而发生肺水肿, 脑内血药浓度过高出现惊厥、癫痫发作等。因此儿童输液所需时间较长, 使得输液中药物的稳定性及用药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掌握静脉输液中药物的适宜滴速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至关重要。

文献[6]报道, 大多数情况下, 静脉输液根据不同年龄调节滴注速度为早产儿4~6 d/min、新生儿6~8 d/min、婴儿8~10 d/min、幼儿l0~15 d/min、学龄儿15~30 d/min。由表2可知, 各年龄段患儿的输注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以1~3岁患儿的输注时间最长, 主要为3 h左右;3~6岁与6~7岁阶段患儿居中, 为2~3 h;≤ 1岁和7~14岁阶段患儿相对较短, 以1~2 h居多, 这与患儿处于不同年龄段有关, ≤ 1岁患儿属新生儿阶段, 其年龄偏小, 所需液体量相对较少。而7~14岁患儿已属青少年, 其滴注速度加快, 输注时间则相应缩短。从表1可知, ≤ 6岁患儿的输液处方为4059张, 占 93.37%, 而≥6岁患儿的处方共288张, 占6.63%, 表明门诊儿科患儿以≤ 6岁为主。由于 ≤ 6岁患儿属新生儿到幼儿阶段的年龄范畴, 其≤ 1岁和1~3岁患儿滴注速度应该控制在10 d/min左右[6], 这与本院门诊同年龄段患儿静脉输液时的滴注速度以15 d/min为主相比, 较慢, 这可能与患儿所用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有关。此类药物由于其半衰期较短[7], 只有快速输注使其迅速进入体内, 才能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达到治疗效果, 同时由于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较轻微, 用于输注其安全系数较高, 因此可适当加快滴注速度。从表2可知, 其他各年龄段患儿, 3~6岁、6~7岁和7~14岁, 滴注速度以15 d/min和20 d/min为多, 与文献[6]报道相一致。所以对于儿科患儿而言, 不能只考虑患儿年龄、体重等相关因素, 同时需要兼顾药物本身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找到适宜各年龄段患儿的滴注速度, 确定在此滴注时间内药物的稳定性, 尽量减少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 确保儿童用药安全。

为此有必要通过测定各时间点pH值和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 来考察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5%GS、0.9%NS和小儿电解质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表3可知, 以3 h为界这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pH值和相对百分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由于各年龄段患儿的输注时间多在3 h以内, 因此在3 h内完成输液是可能的, 这样在确保药物稳定的同时, 即达到治疗效果, 又保证了输液安全, 用于输注时间较长的儿童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杨志海,章梅华.奥硝唑注射接瓶头孢唑肟钠注射液后稳定性考察.中国药师, 2012,15(5): 690 -692.

[2] 杨继章,刘瑞琴,徐秀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头孢美唑配伍的稳定性考察.中国药房, 2009,20(14):1077-1079.

[3] 蔡霄桃.头孢呋辛钠与果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3(8):44-45.

[4] 田静,王钦晖,李良.头孢地嗪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中国药业, 2008, 17(4):23.

[5] 陈冰冰,余澄清,李俊伟,等.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常用输液的配伍试验.黑龙江医药, 2009,22(4): 540-542.

[6] 万诗燕,王传英,朱琴梓,等.我国静脉输液滴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护理学报, 2011,18(1B):15-18.

[7]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1版.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49-58.endprint

猜你喜欢

紫外分光光度法儿科稳定性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苯达唑原料药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率的研究
脱氧土大黄苷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测定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圆梦儿科大联合
海水中的常见元素对总氮测定的影响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