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史话
2014-03-06靳平
靳平
中华种树五千年
植树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如果从传说算起,陕西延安黄陵县的黄帝陵中,就有一株高20余米、胸径11米的古柏树,相传为轩辕黄帝当年亲手种下,号称至今已有5000岁的高龄了。
如果从历史记载算起,种树首次见诸我国史书,距今也有2600年了。作为中国最早的植树立法者,秦始皇曾下令在全国驿道两侧必须种树,并且明确规定“每五十步,树以青松”。即使在他焚书坑儒的时候,还专门下令种树类书籍是不能烧的。
我国古代种树,目的一般有四类。
首先是出于原始的保护和改善环境观念,汉武帝曾公布《田律》,规定每年从2月到7月禁止进山砍伐树木。西晋的潘岳,在当河阳县令的时候就发动当地老百姓种桃李树,治理当地的扬沙环境。
其次是出于经济目的。东汉末年丹阳太守李衡,在家种下柑橘千棵,后代每年柑橘丰收拿去变卖,所收颇丰,这就是遗产了。无独有偶,诸葛亮在死前上书皇帝刘禅,说自己家里有桑树800棵,子孙衣食就够用了。比较另类的是三国名医董奉,他给人治病,诊疗费就是病人为他屋外种下杏树三四棵,几年后他家外面杏树成林,他又拿杏子来救济百姓,写下一代杏林传奇。
再次,就是出于“前人植树,后人乘凉”的朴素道德观念。修桥铺路种树,这是古人心目中造福桑梓的好人好事。白居易、柳宗元、苏东坡这些都是历史上种树的大行家,白居易在江州种柳留下江南岸绿,苏东坡在杭州种柳留下苏堤春晓,都是千古佳话。柳宗元还在作品中写下自己的种树心得:“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意思是:种树的窍门在于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用的土应该是旧的,筑土的时候要紧实。)
最后则是出自仪式或政治需求。古代从不封不树发展到坟头种树,这是后人缅怀先人的一种仪式,同时种树也是一个标记。而皇帝们封禅名山时,种树更是必不可少。种树还有一个用途是标记界线,《周礼》记载:古代各国的边境线上,通常是挖壕沟、壕沟上做土堆、土堆上种树,作为国境线界桩。
不过,我国古代种树往往是个人或群体行为,很少上升为大规模的国家行为。
植树节为何是3月12日
我国第一次出现植树节,是在1915年。那一年,孙中山向大总统袁世凯建议,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当年7月中华民国农商部总长周自齐上报大总统袁世凯,确定了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后来中华民国几经战乱,1928年完成形式上统一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宣布,由于孙中山一直致力于开展全民植树运动,并早在1893年的上李鸿章书中就倡导种树以富强国家,1924年更是宣称整治水旱灾害的根本出路在于全国种树造林,同时根据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这一日期,正式规定每年植树节改为3月12日,并称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孙中山逝世时是国民党总理)。从此,植树节与孙中山纪念结合为一体。当时,国民政府还规定,每年植树节必须举行仪式,这个仪式的内容有明文规定,包括向孙中山总理遗像行礼、喊口号(诸如“要想总理精神不死,我们一定要让树活!”等)、当众宣读孙中山遗嘱以及默哀三分钟等等。
民国期间的植树节,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全国植树造林运动的展开。但是,由于民国政府行动力不足,缺乏后续管理措施,植树的成活率很低。当时参加植树典礼的人就抱怨说:“典礼日之植树,完全无经营保护计划;种树之后,绝不过问,一任枯荣。”1935年广东省对植树节的总结是:“历年以来,各县市之植树式,只见仪式之敷衍,未收植树之实效……名为植树,实则杀树。”1949年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最后一个植树节,湖南某报刊文如下:“植树节规定以来,迄今已历三十余年,而实际总是纪念植树节是一回事,植树造林又是一回事,二者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955年,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12年内绿化祖国的号召。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确定每年3月12日是全国植树节。1982年,国务院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邓小平对工作人员说:“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家每人至少要栽三棵树,要包栽包活。”
种树要科学,砍树有必要
一般来说,我国的植树传统对植树造林有积极的作用,不过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比如说种树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念。在环境方面,树木的作用包括保持空气湿度、减少土壤流失、阻挡沙尘暴和净化空气水系等。但是只有在降水量和蒸发量高于一定值的地区,树木的这些作用才能体现。有学者就指出,我国西部一些戈壁荒漠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以上,这些地区就不适宜种树造林,一旦大搞绿化让这些地区的绿洲比例过高,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就会导致下游的原有绿洲出现荒漠化。
另一个误区就是种树只种一种。人工的单一树种并不能替代原始森林,比起自然选择、生长出的混合林,单一树种的树林容易种,却容易爆发虫害。大袋蛾虫灾曾在安徽、江苏等地的泡桐林集中爆发,松材线虫病也曾在江西、安徽等地大面积爆发。
最后,一味禁止砍伐树木,也是不科学的。我们真正要反对的是乱砍滥伐。因为植物跟动物一样,也有一定的寿命,也会生老病死,树龄达到一定年限的老树,会发生空心现象,并逐渐老死。对于老化的人工林和原始林,在树木空心之前进行有规律有计划的砍伐,不仅能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也有利于森林的健康生长。
简而言之,要避免这些误区,就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因地制宜。
(责编:石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