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式仪和她临摹的《八十七神仙卷》
2014-03-06季旭
新天地 2014年3期
季旭
摩古人是如何让线条与人物表现结合起来的。
中国画的线条十分适合表现丰富多变的肌理,古人早已创造出许多真实的纹理表现手法,例如用均匀的细线表现微观的毛发,用不同的皴法表现不同质地的山石,用不同的描法表现不同的衣物材质。这种经过夸张与省略的表现手法,再现了艺术的真实。
在刘式仪眼里,她临摹的每一条线都要有生命,这是临摹的最高境界。正如潘天寿评论《八十七神仙卷》时所说:“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
所以,流传至今大名鼎鼎的《八十七神仙卷》全幅作品虽没有着任何颜色,却有着强烈渲染效果。
入其境,得其味
刘式仪退休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88年退休后才开始学画。她说,自己学画起步较晚,缺少基本功的训练,唯一的办法就是刻苦学习。几乎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她就开始动笔,一画就是几个小时,这已然成了她多年的习惯。
“入其境,得其味”——全神贯注,杂念全无,刘式仪十分享受这种怡然自得的状态。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来,她的画作频频获奖,有些作品不仅入选中直机关、全总机关的画展,还有一幅画作荣获了联合国在中国主办的“世界遗产画展”优秀奖。
有追求,就有收获;心情好,身体就好!如今,八旬刘式仪身体倍儿棒,可精神着呢!(责编:萧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