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电线路状态巡视探讨

2014-03-06何旭亮

机电信息 2014年36期
关键词:外力危险点区段

何旭亮

(宁夏中卫供电公司,宁夏 中卫755000)

0 引言

输电线路架设在野外,常年受大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受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如公用事业基础建设中的土地平整,线路附近风筝、标语布条、塑料膜等飘浮物缠绕,道路桥梁或弱电线路、管道穿越架设等都可危及线路的安全运行,另外塔材、导线等还会遭到偷盗或恶意破坏等。如果按DL/741—200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的周期巡视,会造成绝大部分线路过度巡视,少量特殊区段的线路设备则会呈现出明显的巡视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就巡视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探索,但目前我国没有输电线路状态巡视的规程或规章制度,因此按照输电线路设备本体的运行状况和通道环境以及设备的缺陷状况进行有的放矢的状态巡视,目前还处于探索、完善阶段。

1 输电线路状态巡视的概念

1.1 线路巡视

线路巡视是线路运行人员对于线路设备、通道状况用观察、检查或扫描方法进行的状态量采样的过程。线路巡视的目标是经常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线路本体、附属设施和线路通道上的缺陷和隐患,为线路检修、维护及状态评价等提供依据、资料和参数,以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经济运行。

1.2 状态巡视

状态巡视是线路巡视的一种科学方式,其根据架空输电线路的实际情况和运行经验动态确定线路(段、点)巡视周期。线路实际状况包括线路设计条件/运行年限、设备健康状况、通道情况、地质/气候/环境/设备存在的危险点等,对线路进行状态巡视,可弥补周期巡视中的不足,既抓住了巡视的重点区域,又适当解决了线路多、人员少的矛盾,在巡视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实现了“该巡必巡,巡必巡好”。

2 输电线路巡视现状

DL/741—200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要求线路正常巡视为每月一次,巡视检查内容为杆塔本体、线路通道和保护区内树竹木、交叉跨越等。这种不论设备状况、地理条件、通道状况等而千篇一律的巡视方式,一方面造成大部分线路或区段“过”巡视、维护,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另一方面对线路危险点、特殊区域、易被外力破坏区等又明显表现出巡视检查不足,从而威胁线路的安全运行。按目前各供电公司运行、检修人员配备情况,即使巡视、检修人员全员出差在外巡视,仍难以按规程要求完成线路巡视工作。另外,由于线路通道内状况变动频繁,线路设备检修内容、要求的繁重和线路停电时间等相互矛盾,往往造成输电线路巡视、维护质量参差不齐,管理部门也无法全面掌握设备的真实运行状况。

$ 开展状态巡视的必要性

随着输电线路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逐步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基于传统周期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电网快速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在充分考虑电网安全、环境、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的情况下,研究和探索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的新的运行管理方式,开展线路状态巡视是解决当前线路巡视工作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

4 开展状态巡视的意义

(1)状态巡视解决了当前各供电公司运行线路多、维护人员少的矛盾,既抓住了重点进行巡视,保障了线路的安全;同时对运行环境相对较好和线路本体健康状况良好的线路或区段,又可延长巡视周期,避免过度巡视,人力、物力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2)状态巡视对易发生外力破坏区、鸟害区、树竹生长区、易建房区、洪水多发区等特殊区段,可做到有的放矢地巡视,保障了特殊区段线路运行的安全。(3)状态巡视可为输电线路检修、维护以及状态评价提供参数、资料和依据。(4)状态巡视解决了线路巡视任务繁重与各类检修工作频繁的矛盾,既保障了线路的安全运行,又可及时消除线路缺陷、隐患,提高了劳动效率,保障了电网安全。

5 确定状态巡视计划及周期的原则

(1)根据每条线路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和通道、运行年限、设备本体健康状况和保护区存在的外力破坏隐患等,按《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等相关规定,确定线路可能存在的危险点,确定线路巡视周期。对于经技术改造或运行环境发生变化的线路或区段,应及时修正巡视周期。

(2)按线路和杆塔所处情况,针对树竹生长区、易建房区、易受外力破坏区、鸟害区、雷害多发区、洪水冲刷区、采石爆破区等危险点和特殊区域,根据季节性、区域性等特点,结合巡视员工、工程技术人员的运行经验,制定有针对性的危险点巡视要点和预防控制措施,将其纳入相应的危险点数据库,并根据危险点数据库和运行人员经验,确定此类设备巡视周期,实现“危险段短周期、多巡视、多控制”和“相对安全段长周期、少巡视、可控制”的状态巡视管理模式。

(3)根据3年内设备一类障碍,如因雷击、风害、覆冰、外力破坏、违章建筑等引起的设备故障跳闸,总结分析故障原因和规律,为线路状态巡视周期的确定提供参考。

(4)根据各线路污秽区段划分查找污秽比较严重的区段,建立污秽等级监控点。通过盐密和灰密监测,逐年根据测试结果修改线路的污秽等级,根据污秽等级确定线路巡视周期。

(5)对近年来大力推广的在线监测装置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控统计,并建立相关台账,结合每月运行分析,制定和修改状态巡视计划。

(6)根据3年内线路技改大修实施情况,总结和分析已经实施过的大修技改与设备可靠运行比率,为今后的状态巡视周期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6 状态巡视实施方案

为了对各类不同状态下的线路设备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可按线路所处环境、线路设备本体健康状况、运行中收集到的各类数据以及运行人员经验等,将线路归纳为以下3种状态:Ⅰ类——可靠状态、Ⅱ类——正常状态、Ⅲ类——可靠性下降状态。

6.1 划分标准

Ⅰ类——可靠状态:(1)线路区段停电和带电检测数据正常,运行情况正常;(2)线路区段设备资料、试验数据齐全。

Ⅱ类——正常状态:(1)线路区段不存在可能引发线路跳闸的一般缺陷、特殊天气、通道变化等因素;(2)线路区段无外力破坏迹象。

Ⅲ类——可靠性下降状态:(1)线路区段存在可能引发线路跳闸的一般缺陷、特殊天气、通道变化等因素;(2)线路区段存在易发生外力破坏因素;(3)正常检测数据值有超标趋势或超标现象。

6.2 不同状态区段巡视周期确定

6.2.1 正常时段的状态巡视周期

可靠状态线路巡视周期一般为3个月,主要包括:(1)设备状态评估为Ⅰ类的线路;(2)高山大岭、沿海滩涂地区线路,在大雪封山等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周期,但不应超过6个月;(3)戈壁沙漠、无人区等车辆、人员难以到达区域的线路;(4)退运、退役线路。正常状态线路巡视周期一般为2个月,主要包括:(1)设备状态评估为Ⅱ类的线路;(2)远郊、平原、山地、丘陵等一般区域的线路区段。可靠性下降状态线路巡视周期一般为1个月,并应加强针对性巡视,主要包括:(1)设备状态评估为Ⅲ类的线路;(2)外破易发区、偷盗多发区、采动影响区、大跨越、重要跨越、水淹区等特殊区段。

6.2.2 特殊时段的状态巡视周期

(1)树竹速长区在春、夏季巡视周期一般为半个月。(2)地质灾害区在雨季、洪涝多发期巡视周期一般为半个月。(3)对线路通道内固定施工作业点,每月应至少巡视2次,并视具体情况缩短巡视周期,必要时应安排人员现场值守。(4)重大保电、电网特殊方式等特殊时段,应制定专项运维保障措施,缩短巡视周期。

7 结语

输电线路常年运行在荒郊野外,影响线路状态巡视的因素众多,如何做好线路巡视工作,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是电力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及时掌握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中出现的异常问题,积极采取状态巡视这样的新方法,进一步细化巡视区域,提高巡视质量,增强线路运行的可靠性,是输电线路巡视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

[1]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状态巡视规范(试行).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2]DL/T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猜你喜欢

外力危险点区段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带低正则外力项的分数次阻尼波方程的长时间行为
站内特殊区段电码化设计
站内轨道区段最小长度的探讨
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分析及应用
浅析分路不良区段解锁的特殊操作
电力调度运行中危险点的控制对策分析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
四列氮氢气往复压缩机外力及其平衡的分析与计算
配电网电缆线路防外力破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