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本科实习教学中微信即时通讯平台的应用

2014-03-06张欣多崔国光徐立善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医学生微信临床

翟 博, 张欣多, 崔国光, 刘 昶,徐立善

(哈尔滨医科大学 附属第四医院: A普外科;B外科教研室;C教务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当今,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基石,绝大多数毕业生由此走向工作岗位,构成了我国执业医师的主体;而实习教学是临床医生培养的关键环节,该阶段的教育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医学实践充分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实现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我院作为医科大学的附属医学院,多年来承担了大量的医学生的实习教学工作。但同国内兄弟单位一样,感到近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科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实习教学工作倍感压力。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升教学效果,在详细分析实习效果欠佳原因的基础上,探索了微信即时通讯平台在临床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现汇报如下。

1 临床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医学生缺乏有效的主观能动性

当今,由于医疗环境的复杂性,有较大比例的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选择并非源于对“救死扶伤”、“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神圣职业的敬畏与追求,相反而是在“亲朋病痛”与“就医贵与难”的窘迫心态中被家人强行推向了从医之路。

另外,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更迭,当今“90后”已经成了接受医学教育的主体,而不同时代本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当今,很多人,包括部分临床带教老师,都对“90后”的医学生存在诸多看法,诸如“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等,甚至指责这些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揭示了他们的另一面,虽张扬个性却爱好广泛,虽性格叛逆却好奇心强,虽特立独行却精于网络,且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敢于担当。此时笔者想起我求学时的一位老教授讲过的话“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显然,对这样一群年轻人,不从其自身特点出发,将无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1.2 现实医疗与教学环境的羁绊

当前,我国正处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期,“看病难”、“看病贵”仍旧是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特别是近年医患矛盾的加剧,医疗纠纷不断,甚至伤医、弑医事件时而有之,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的求学信心与实习积极性势必受到较大的挫伤。而临床医生作为临床实习教学的教师队伍主体,在这种医疗环境下亦恐难有让学生独立完成更多临床操作的热情与实际可行空间。笔者不禁想起自己在本科阶段学习时,必需能独立完成阑尾切除术或腹股沟疝修补术才可以通过普外科轮转结业考试,而今由于腹腔镜等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外科操作需要更少的操作助手,对于实习医生而言争取更多的上台机会已经较为困难,特别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诸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手术分级管理规定》及《侵权责任法》等一些列医疗法规的渐为完善,在对临床医师的执业行为进行规范化的同时,亦对实习教学工作进行了诸多限定,甚至规定“参与临床教学实践的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不得独立从事临床诊治服务”[2]。可以想见,在当前医疗环境下,企图让实习医生在患者身上完成独立的操作已几乎不可能,这无疑使得临床实习教学面临更多挑战。

2 深入分析教学现状,扬长避短,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在当前环境下,一方面存在着现实医疗与教学环境对临床实习教学的诸多羁绊,可另一方面随着科技与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诸如多媒体、互联网技术、虚拟模拟操作等新的技术手段也愈加方便了临床实习教学。特别是由于临床实践机会的减少,临床实习教学特别是有创性操作对多媒体技术更加依赖。诚然,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将临床操作过程异时性播放,配以声音、文字,更加形象生动;但不可否认,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缺乏亲和性、应变性及互动性,特别是长时间的观看多媒体,易致视觉疲劳[3]。而当今大学生对医学学习又存在主观能动性缺乏等现实问题。特别是“90后”大学生虽自我、追求个性,但聪明、勇于创新。因此,如何结合当今大学生自身特点与临床教学现实环境,扬长避短,是有效开展临床实习教学的关键。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智能手机即时通讯服务软件,可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群功能允许多人聊天交流服务,且可实现图片、视频、网址等资源的共享。特别是新版本的软件中加入了实时对讲机,甚至视频聊天功能,实现了实时通讯。另外,微信尚有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如“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正如微信官网所云:“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微信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在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中,就经常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仍沉迷于微信。于是就想到将学生钟情的微信操作平台与实习教学相结合,发挥微信的即时性与互动性,将其应用于临床教学的课前预习,课中互动与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的兴趣性。

2.1 基于微信平台,开展课前PBL讨论

PBL教学模式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其以问题为先导,注重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对预先设计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将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与临床问题相结合,培养临床思维[4]。

为便于教学工作,预先以年级及实习科室为单位由相应教研室及教务部门建立了微信群,在开展实习教学前一周邀请相应同学及任课教师进入该微信群,并将实习教学的科目、地点、时间及任课教师予以通知。

在实习教学过程前,由任课老师于微信平台模拟PBL教学模式,对要开展的授课内容预设问题,开展讨论。诸如临床甲状腺疾病的教学,首先提出甲状腺都会有哪些疾病?其解剖、生理学特点是什么?疾病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是什么?基于病理生理学,如何理解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基于解剖学,如何有效避免外科手术并发症?从而明确提出授课的内容,让学生贯穿于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影像、内科、外科乃至检验学中所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并培养临床思维方式。当学生们在讨论中发现新的问题时,教师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并指导学生利用文献检索工具查询最新的进展及解决方案。特别是利用微信的语音、图片及视频传输功能,教师可将检索网址、文献、解剖图片乃至术中视频及时实现人群共享,作为讨论的素材或作为前沿进展供学生阅读,增加讨论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最后,在对预设病例开展讨论后,带教老师对讨论中争议最大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点评,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2.2 基于微信平台,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不同教学模式,采取不同方案,应用微信平台作为课堂互动、问题抢答的工具;甚至在导课前,预先经患者同意,应用微信的子软件“微视”录制短视频,反映患者的主观症状、一般状态及就医经历等信息,于导课时进行群共享,供学生观看、讨论,提高教学的互动性。而在多媒体播放过程中,为防止单纯观看多媒体所致的视觉疲劳,在教学过程中预设问题,在多媒体不同播放节点上,将问题公布于微信群,同时以微信抢答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回答与讨论,特别是最近微信平台推出了网页版,使得我们可以在网页浏览器里收发手机微信消息,甚至是在电脑和手机之间传输文件,使得教学工作中可以利用播放多媒体的同一电脑终端,方便在播放多媒体的同时进行微信互动。

在实践教学前,预先将诊断学中与本课学习相关的诸如问诊、查体技巧以群共享的形式发送,以达到复习的作用;而对于拟实习的病例,同时将涉及患者知情同意及隐私的问题,如不向肿瘤患者告知诊断结果、避免将患者病情信息告知无关他人等,以微信形式重申,提醒注意;对于实践操作,及时重申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并配以操作分节图片,使授课内容形象生动,易于掌握。

2.3 基于微信平台,进行课后复习与讨论

在教学后的课后复习环节,也采用微信平台与学生即时互动,一方面接受学生的提问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基于微信平台及时与学生讨论、解答问题的同时,对教学设计及时调整。对于疑问较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通过课后预设问题,进一步深入讨论,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当今临床医学本科实习教学正受到多重挑战,在教学实践中将微信平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明显增强了教学效果。体会利用学生熟知的沟通模式,增加了亲和力、兴趣性,发挥了当代大学生的特质,扬长避短,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微信平台,增强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性,特别是通过群共享,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当然,不可否认,对于微信平台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有待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张伟辉,沈怀庶,薄 红,等. 浅谈“80后”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9):969-971.

[2]曾冬竹,余佩武,青 廉,等.普外临床医学五年制医学生实习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839-841.

[3]袁建林,赵雪曼,李建成. 现代信息技术在腹腔镜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 26(6):81-83.

[4]薛东波,张伟辉,薄 红,等.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 PBL 教学模式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 6(1):54-55.

猜你喜欢

医学生微信临床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微信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微信
微信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