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科护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03-06施海
施 海
(第四军医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外科护理学是医学护理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外科护理学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护理方法对外科手术病人进行护理治疗,能为学生提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外科护理学和所有的临床医学一样,需要了解疾病的定义、病因以及临床表现、诊断、分期、治疗、预后,而且外科护理学更重视术前、术后的护理、手术的并发症的护理以及采用心理护理的办法对病患心理干预等[1]。笔者从事临床外科护理教学多年,针对目前的临床外科护理教学与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 注重情景化外科护理教学模式
传统的护理专业临床课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学安排上忽视了护理专业的实践性,使理论学习和临床学习脱节,不利于护理生理论联系实际,不利于护理生外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情境模拟可以将单调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简单、生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加以实践,使护理生乐于参与、容易理解,认真投入实践,从而提高了护理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因为从事外科护理学习的学生年龄大多是16-18岁,他们所要求的学习氛围是活泼的、生动的、切合实际的,因此情境教学生动、直观,能加深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使学生主动的、自觉的学习。符合当今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能够教会护理生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患者,对其进人临床后接触真正的患者非常有益,也是临床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2]。外科临床实践性较强,尤其强调护理操作的应用,通过改革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2 标准化患者概念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化患者(模拟患者)是经过训练,能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情况的正常人或患者。由于外科具有患者急症多、抢救多、病情重、疾病复杂多变等特点,而传统的外科护理教学侧重于技能教学,导致外科护理生缺乏对患者的整体评估、病情观察、整体护理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护理生尽快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观察细微,学会护患沟通技巧,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为工作后能尽快适应临床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标准化患者概念在外科护理教学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
2.1 标准化患者提高了护理生的应急能力
在外科临床工作中,紧急抢救或突发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护理生在短暂实习时间里更是极少能遇到相关场景,传统教学带教无法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而标准化患者在模拟情景下,教师结合临床设置意外及突发事件,营造紧张的现场气氛,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模拟演练,护生在演练过程中针对病情变化情况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明显提高了护生的应急能力。使外科护理生增强了外科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2.2 标准化患者提高了护理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方式不注重护理生与患者的互动,当护理生真正面对患者时易出现紧张、语言生硬、甚至辞不达意的情况,增加患者的不信任感。运用模拟标准化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护理生在完全没有沟通经验的情况下直接面对患者的弊端。通过反复进行情境教学,使护生在面对真实患者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并能注重倾听技巧训练,在双向沟通的互动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护的关系。
2.3 标准化患者提高了护理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与护生的互动参与,使教学能接近临床实际,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护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传统教学中,多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或演示,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培训内容不能转变成学习者的一种实际能力,影响到学习效果。而标准化患者教学法提高了护理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评判性思维,能主动思考要如何做才能使工作完成得更好,把自己的想法与教师进行探讨,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学满意度大幅提高。
3 注重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与其他疾病患者不同,患者往往会对自身疾病和手术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产生畏惧心理。这些畏惧、焦虑心理会影响患者对手术的接受程度,对患者术后的恢复能力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时更需加强心理护理工作,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等情绪。相关研究显示,外科手术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后,其负面情绪表现程度显著低于传统护理模式下的患者,并且患者对手术的抵触心理较低,术后恢复情况也远高于传统护理模式下的患者[4]。因此,笔者积极主张推行心理护理工作,要求外科护理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心理护理知识,并对心理学有所理解。外科护理生需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保证手术正常施术,保证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4 注重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护理教学,培养护理生良好的外科护理思维
鉴于外科护理学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宜将外科学内容全部系统地讲授给护理学生,一是很多知识将来可能用不到;二是护理生接受能力差,难以完全消化吸收;三是太过杂乱的知识不利于护理生培养良好的外科思维。所以,教学过程中,对于临床及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要讲细讲透,务求学生消化吸收,并能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这些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护理生都未有所了解,而且比较感兴趣,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用心,掌握程度也优于罕见病或者疑难杂症。那么通过这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系统学习也将很好地培养护理生的外科思维,举一反三,这些思维为学生后期去接触罕见病或疑难杂症打下良好的基础。
5 注重护理生基本功的训练
外科护理最主要是对护理操作的学习与实践,因此需要特别注重外科基本功训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5]。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多动手,从外科手术中最基本、最共性的一般性技能开始,比如各种手术都必不可少地更换清洁的鞋子、手术衣裤,戴帽子、口罩,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术前准备,以及各种手术器械的识别和使用、包扎、止血、换药、拆线等基本技能操作。在掌握基本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熟练、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理生适应后期更加复杂、繁重的外科护理工作。
6 重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
由于教学条件及教学医院条件的限制,临床上很多疾病的诊断治疗都不能被护理系学生直观地看到,甚至很多教师也没见过。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以其高效、直观、生动、课堂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形式新颖、趣味性浓的优势,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了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促进其消化吸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6]。
综合以上,在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要综合教师、学生、教材、临床需要等多方面因素,整合情景模式教育,融入标准化患者概念,注重外科病人的心理护理,并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良好的外科技能和理念。只有选择合理外科护理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提高护理学生学习外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俞 珍. 临床教学中整体护理教学法应用分析[J].高教研究,2013,34(24):3685-3686.
[2]李小丽. 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时代教育,2014,68(2):83.
[3]张锦莲,曾芝云,刘玉兰,等. 标准化患者在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245-246.
[4]刘春梅. 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2):135.
[5]张峰连. 浅析卫生学校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4,269(5):55.
[6]张 娟. 多媒体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