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教学知识在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4-03-06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医学院校外语

刘 鹏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00)

1 研究背景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这一概念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舒尔曼(Shulm)于1986年首次提出。其基本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所用的知识与学科知识和技能不同,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对学科知识所进行的一种筛选、重组和对教学形式的一种创造。一种广为接受的观点将教师知识区分为4个部分,PCK则为其一。它们是:学科知识(subject matter knowledge)、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也可译为教育知识)、情景知识(knowledge of context)和学科教学知识(PCK)[1]。

Shulm认为PCK是指教师根据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能力,将学科内容转化和表征为易于学生接受、有教学意义的形式,是教师综合了学科知识、课程和背景的知识而形成的新知识,是教师特有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知识表现。具体说来,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原理有机融合而成的对具体课题、问题或论点如何组织、表达和调整以适应学习者的不同兴趣和能力以及进行教学的理解。

大学英语教学知识是在大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源于大学英语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并在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部分。它以知识呈现与讲解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为中心,经由大学英语教师实际教学、评价、反思、转化而获得,是大学英语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知识。这种知识能够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去建构课程内容并选择适当的呈示方式,将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情景知识、学生的知识、跨文化知识等进行融合,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对教育教学的认识[2]。

从教师知识建构的过程来看,教师只有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决策和交流,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与个人教学实践知识和经验融合在一起时,才能发现教与学的个人意义,获得教师知识转化为课堂教学形式的基本依据;从教师知识建构的结果来看,仅有学科知识而缺乏教师能力或仅有教学能力而学科知识薄弱的人都不会是好教师[3]。

2 医学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成人,都是在本国学习外语。一般说来,他们到课堂来学习语言知识并练习使用语言,走出课堂后便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对英语的接触非常有限。医学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同时医学生主修专业压力较大,英语只是他们的一门公共课程。再加上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少、班级大、人数多,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普遍阅读能力较强,口语听力较差。尽管他们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甚至取得了优秀成绩,却依然难以自如地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大多数医学院校都以理科学生为主,文科生所占比例不足5%;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薄弱,加之对英美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总之,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质量并不理想、针对性不强,在学生的专业领域内,英语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薄弱。但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国际间医学技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而医学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也迫切需要掌握医学知识、熟练运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医学英语复合型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学科教学知识在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 扩大医学英语的使用环境,提高医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

桂诗春曾经指出,在中国要学外语的话,从教师乃至学生的角度来看都必须要想办法尽量地加强与外语的接触。不能把学习限制在课堂上,或者限制在某一本教科书上,以为这样就能够学好外语。必须要尽量地加强和英语的接触,通过接触来学语言。特别是这种接触是要有交往的接触。你问我答,交往式的接触,学外语的效果就比较好。而且他还强调,这个问题要让学生认识到,也要让教师认识到。教师认识到以后,要尽量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接触外语[4]。

但是对于医学院校的外语教学来说,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专业课压力大,对公共课比较忽视。同时,外语作为公共课,所选的教材大都还是英语的基础教材,教师的侧重点也主要在于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因而,医学生对于英语的接触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而对英语的实际运用则相对有限。但是外语的语言基础和培养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脱离了实际使用的语言教学只会是了无生气的,教学的成果也无法直接得到社会的承认。

所以,医学院校的外语教师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扩大学科教学知识。其中,了解教学对象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只有根据医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背景,进行情景设计,使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以适当的方式呈现,才能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易于学生接受。例如:可以通过阅读进行一些常见病的英语表达及简单的临床表现或者模拟一些去医院看病咨询的场景来进行口语练习等。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英语课堂内容应贴近学生,多介绍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知识,让学生树立“学有所用”的意识。总之,英语教学应该尽量结合一些医学教学,使学生把所学英语知识运用到专业课中,学以致用。

3.2 促进学生医学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

2007年颁布的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5]。

随着社会经济和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医学在国际交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不仅需要有很大词汇量尤其是专业领域的词汇量,还要有很强的读写能力。要看懂原文的专业文献,吃透原文的专业教材,光靠普通英语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医学生有必要进行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积累足够的专业词汇、熟悉医学英语的结构等才能读懂专业英语文献。很难想象只有一般听说能力的学生就能顺利参加国际医学大会,听懂英语学术讲座,能够读懂专业英语文献,能用英语写各种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那么在要求医学生掌握好医学英语的基础上,外语教师更应该注重扩展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增加自己医学知识的储备,包括适当的了解一定的医学知识,比如三理一化方面最基础的学科知识以及常用常见的医学词汇及其简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借助英语,学生可以更快地获取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以及所学领域发展最前沿的信息,继而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

3.3 提高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医学院校教学一直存在片面强调医学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素质教育,加之现行的医学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文化教育的注入不足,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的下降。而且,医学生侧重专业知识学习,其专业课程本来就很多,学习任务繁重。因此,许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学校和校外的各类校园活动,导致医学院校的人文氛围不浓,医学生的视野相对狭窄[6]。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就是讲,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娴熟的英语语言技能,同时具备较强的文化意识,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现今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重视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英语教师大多能够有意识的通过对课文的背景知识进行介绍,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知识,可以让医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领略异国文化,品味地道英语,在轻轻松松的声像并茂的学习环境里去领悟英语的妙趣及所含的文化内涵。而且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大都选自原著,真实性强,内容生动,语言优美,知识性强,人文知识涵盖面广。但是其中也有不少问题出现,学生虽然能够体验到异国风情,感受到人文气息的熏陶,但是觉得和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些距离,引起共鸣并不强烈。

因此,作为大学教师可以结合医学专业,利用自身的学科教学知识,找到人文教育的切入点,比如可以着重介绍一些医学名人的生平传记以及医德方面内容的讨论,甚至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医学影视鉴赏,观看和医学生活相关的影视节目,例如《豪斯医生》或者《实习医生格蕾》等。学生可以从相同的环境中找到共同的经历、体验和感受,生动的人文教材,学生很容易可以起到共鸣,并对其自身也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4 结语

国内学者戴炜栋、束定芳等曾经指出,我国的外语师资队伍比较薄弱,合格的英语师资缺乏,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许多高校复合型的外语教师紧缺,大大制约了我国外语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

因此,作为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更需要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科知识,以及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特点的教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教与学的概念在特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实际含义,以及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如何才能适应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总之,只有掌握全面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才能从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原则出发来分析、反思、归纳、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保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而在教师PCK的研究方面,研究者已清楚地注意到,研究不能只是简单地局限于教师PCK如何界定、如何解构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继续发现教师PCK的新问题,以及如何汲取其它研究理论更好地促进该理论研究的深化与发展,而其最终极目标无疑是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Lee S. Shulman.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6(2):4-14.

[2]高战荣. 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的必要性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184-185.

[3]韩 刚. 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桂诗春. 关注《大学体验英语》[J].中国大学教学,2003(8):4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6]张 艳. 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0):1075-1077.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医学院校外语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品读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