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英国侵藏急先锋古德评析——兼与国民政府驻藏人员比较

2014-03-06梁忠翠

关键词:国民政府拉萨西藏

梁忠翠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100875)

英国人柏斯尔·约翰·古德 (Basil John Gould,1883 -1956),牛津大学毕业。1907 年进入英属印度内务部工作,1912 年5 月任英国驻江孜商务代办,正式涉足西藏事务。1913 年10 月至1914 年9 月曾暂代英国直接干预西藏事务的要职——锡金政务官。20 年后,1935 年12 月古德又任此要职,至1945 年6 月(1937 年5 月至11 月黎吉生暂代),总计长达9 年零11 个月,为任时最长的政务官之一。古德任上竭力为英牟利,尤其是在中国抗战时期异常活跃,侵藏立场非常强硬。

一“急进”西藏的古德

1935 年日本侵华步伐加快,中国华北危机。在西藏问题上,国民政府显然希望借助国际社会力量特别是美国的影响对英国施压,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影响,但囿于实力和魄力所限,国民政府无法完全恢复对西藏地方的治权,形式上的管控要大于实效。英国方面,此时短视的英国政治家们鼓吹绥靖思想,对中日两国颇为暖昧,英属印度更是对中国局势熟视无睹。中国西藏方面,十三世达赖喇嘛去世后,1933 年热振·图旦绛白益西丹巴坚赞上台摄政,其政治思想渐趋亲近中央,西藏亲英势力的发展趋势不可预知。英属印度政府虽然希望趁中日战争之机将国民政府势力从西藏排斥出去,但考虑到中英间有联合抗击法西斯的可能,英国政府无法对西藏地方的分裂公开声援和帮助。加之印度独立运动的发展,英国牟取西藏利益愈发变得有心无力。中英两方间西藏问题的复杂、矛盾之状,使得西藏地方实权派游刃回转,浮想联翩,西藏亲中央派和亲英派间的激烈斗争依然如故。这一切在沉淀积蓄了20 年后重新上任的锡金政务官古德眼中却非常有利,深谙藏事、建功心切的他似乎找到了为自身政治生涯赚取筹码的良机。

1934 年国民政府派黄慕松入藏示哀十三世达赖,黄离藏时在拉萨留了个机构,即发展为后来的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决策层内部地于建立常驻拉萨使团并非高度一致,特别是英国外交部、英国印度事务部及英属印度政府在该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而成功地促成具有常驻性质的英国驻拉萨使团设置的正是古德,并成为了“培植和发展西藏上层亲英势力,谋划反对中国,进行‘西藏独立’活动的一系列事件的策源地”。①王贵,喜饶尼玛,唐家卫:《西藏历史地位辨》(上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年,第312 页。英国很快要求西藏当局按1904 年《拉萨条约》条款,给予它设立类似机构的同等权利,意欲取得与中国相等的对藏话语权。古德这样竭力劝说英国决策层:设置该使团的“成果与花费相比微不足道”①。该机构的设置意义重大,标志着英国在拉萨有了最直接的侵藏大本营。

1936 年8 月24 日抵达拉萨的古德使团,为反对九世班禅汉人卫队返藏,费尽心机在中国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当局间搬弄是非。西安事变发生后,古德即“在藏宣传蒋委员长被共匪监视,中国已无希望”②王贵,喜饶尼玛,唐家卫:《西藏地位辨》(上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年,第318 页。。受此影响,噶厦于12 月18 日致电蒙藏委员会再次要求撤回护送仪仗队。似这般阻挠有很多,九世班禅终未能返回西藏。

1938 年国民政府派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转世事宜,旨在恢复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治权,意义重大。但在古德的操作下“吴赴藏途中,噶厦拟不等吴入藏即自行办理灵童之选定、剃发、受戒、赠号、坐床等事”②。1940 年1 月中吴抵达拉萨,几乎同时古德亦不顾极端恶劣的天气毅然进藏,2 月初抵拉萨。古德与吴的交锋就此开始,而其中最关键环节是十四世达赖坐床典礼的程序设计。古德与西藏亲英派预谋坐床典礼上两边分为国民政府代表团、英国等代表团,意将国民政府置于与英国同等地位。吴坚持按清驻藏大臣旧例:中央代表和达赖处平等地位。经过一番明争暗斗,最终2 月22 日坐床典礼临近,噶厦取消了英国人的方案。恼羞成怒不甘落寞的古德开始花心思装扮这段历史。领悟新闻话语权真谛的古德联手媒体,煞有介事的“描写”,搅浑事实真相,结果使得本易考证的坐床典礼座次问题却历来被国外史家讨论,在现实中失败的英国人成功地将此事发酵演化成扑朔迷离可以争论的话题。

但毕竟吴忠信使团使得西藏亲中央势力愈加强大,这是古德绝不愿看到的。等吴离去后,古德开始使尽全身解数发酵滋事,极力攻击热振,1941年热振一派遭到清洗,汉藏关系顿生变数。1942年7 月英国和新摄政达扎等人炮制出了个西藏“外交局”,国民政府没有理会“外交局”,但古德却与“外交局”打得火热,“外交局”几成西藏亲英派大本营。

在中日矛盾尖锐时期,古德竟极力主张对藏进行军火供应。古德坚持“英国应提供西藏政府需要的军火……要做一些切合实际的事情”③IOR. L/P&S/12/4197. P. Z. 3864/1937. Report on Lhasa Mission 1936 -1937. Military.。古德起先希望通过军火供应反制班禅护卫队入藏,英印政府并不情愿,但凭借印度事务部的支持,1937年1 月古德达到目的:英印政府提供现金交易的军火供应,并拟免费为藏训练官兵。为鼓舞英印军售热情,古德还帮助西藏讲价。④IOR . L/P&S/12/2175,P. Z. 1253/1937. Gould to Foreign Department,India,Telegram,No38,Dated 7th February 1937.两年后,1939 年9月古德成功鼓噪英印为藏提供了毛瑟枪。⑤IOR . L/P&S/12/2175,P. Z. 7828/1939. Gould to Foreign Department,India,Telegram,No143,Dated 26th September 1939.1941 年8 月古德又致英印外交部,希望得到德、意、美制武器,不过这次失败了。1943 年因西藏阻挠抗战跨藏公路建设,国民政府军事施压西藏,在古德的参与运作下,英印向西藏提供了大批军火,要求古德安排向西藏运输事宜,古德还动员英印向藏供应新式武器。1944 年古德又煽动军火援藏。中英联盟之际古德不断找寻机会鼓噪英国对藏军售,令人唏嘘。但英国对藏军火供应威逼之意大于实际效用,因为西藏财政的“短板”和军事工业的严重落后,古德的“强军”计划根本就是个赔本的无底洞。

1945 年初苏联以对日宣战为条件要求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这激起西藏亲英派的“西藏独立”梦。兴奋的古德煽动英国外交部,大肆叫嚣“西藏只要保持自治的地位,它仍然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缓冲地带”⑥IOR. L/P&S/12/L. Ext. 38/45. 1945,Gould to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古德早在国民党中央那里名声显著。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曾称:“(古德)曾向英当局提出,英帝国向以谋西藏之自由与独立为目的,并援助西藏以大量军火与金钱。现国际战事已息,各民族皆得有平等独立之权利,西藏可向中国要求与外蒙同样之独立。他如国际会议、国际联合会均可由英方提出邀请西藏参加。”①《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抄送英国嗾使西藏当局向中央要求与外蒙同样之独立情报致蒙藏委员会代电》 (1945 年11 月30日),张双智编著:《元代至民国治藏政策法规汇要》(下),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年,第1044 页。蒋介石也很清楚古德的行径:“最近以我桂战失利,遂在拉萨作不利于我之宣传,煽动藏人脱离中央独立”②《蒋介石为详查英人煽动西藏脱离中央独立及英军侵入我门达旺后渐向崔南推进致蒙藏委员会代电》(1944 年12 月10日),张双智编著:《元代至民国治藏政策法规汇要》(下),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年,第1045 页。。

以上可知,英国侵藏具体操作由锡金政务官完成,故其侵藏态度、行政办事效率都直接关系到英印侵藏政策的实效。中英结成反法西斯军事同盟后,按常理英国应与中国在西藏问题上“和谐”办理,但在古德的撺掇下,英国内部对中国抗战始终怀有猜忌蔑视心态,不惜游走于道义和邪恶边缘。其实“不识时务”的古德屹立锡金政治官一职十年不倒,是英国政府的常态机制使然:不管世事如何变化,老道的英国人永远冷静地留有纸牌捍卫其大国利益。正因如此,笃信自我的古德极尽挑唆怂恿之能事,放大、扭曲、渲染、差别性解读事实,且一再越权,尽最大限度挑战着国民政府的底线,终极目的是撕裂藏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蚕食西藏地方的核心利益。

古德实属英国侵略中国西藏的一员悍将,但占据抗战道义的国民政府真的无法掣肘古德吗?古德真的独孤求败,纵横无敌吗?

二棋逢对手

对抗国民政府驻拉萨官员是古德工作的重点。古德任内,国民政府驻拉萨最高长官分别是:专使行署留藏负责人蒋致余(1935.1 -1938.7)、蒙藏委员会驻藏咨议张威白(1938.8 -1940.3 代理)、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长孔庆宗 (1940.4 -1943.10)、第二任处长沈宗濂 (1943.10 -1946.1)。关于蒋致余和张威白,古德的继任者黎吉生曾如此说:“都是一些不像样的货色”。③[英]黎吉生:《西藏简史》,李有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79 年,第127 页。

1940 年4 月1 日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成立,首任处长孔庆宗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既做过出使官员又曾执教大学,是位学者型行政长官,但孔为人处事不够圆熟,其治藏思想简单纯粹:不顾现实处处以清驻藏大臣的地位自居,且在任期间,办事处内部分邦立派矛盾重重。总之,孔庆宗根本不是古德的对手。

孔在一片哗然声中走人后,蒋介石特意从侍卫室里调出了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并在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毕业的沈宗濂接任,“沈可不通过蒙委员会而直接言事,俨然是一特派大员”。④陈锡璋:《西藏从政纪略》,《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十八卷民族宗教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 年,第139 页。

1944 年7 月初,沈宗濂同古德在甘托克进行了私人性质的初次交谈。沈称:“战时中英并肩作战,辅车相依,战后两国经济复兴,尤须合作……阁下既一再谈及英对西藏并无领土野心,何必引出许多问题,致两大民族间心理上发生不良印象。”古德刻意强调西藏问题并不难解决,因为“西姆拉会议已有良好之基础,因当时三方代表均属干练有为、头脑清晰之士也。”沈当即否定了“西姆拉协定”的合法性,坚决反对古德提议的西藏应参加中英谈判。⑤《沈宗濂为与古德交谈有关西藏问题情形事致吴忠信函》民国三十年(1944 年)七月八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 年,第3157 ~3158 页。初次交锋,沈对古德的印象是:“这些做边疆工作的英国人,都是多年的老手,而我们却是新人,不是他们的对手”⑥柳陞祺:《拉萨旧事(1944 -1949)》,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 年,第10 页。。古德则预感沈宗濂“是一位能干的中国官员,他那坦率且温和的态度可能会在西藏受到欢迎”⑦英国外交部档案,371/41586,1944 年7 月4 日古德致印度政府的电报第237 号。。

为支持古德谈判,1944 年8 月2 日英印政府向古德强调:“你对西藏政府及印度东北边界情况的了解是有政治利益的”,要求古德“帮助西藏抵制汉人渗透的同时,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英政府的西藏权益”⑧IOR. Government of India,External Affairs Department to Secretary of State for India,3rd August 1944.。英印政府官员哈里逊也说:“古德要竭力将沈宗濂给西藏人带来的影响消除掉”,因为沈宗濂“表明了最高统帅(蒋介石)准备在西藏问题上采取强硬政策”①IOR. Ext. 3408/14. 具体时间不详。。1944 年8 月6 日,沈宗濂一到拉萨,便频繁交际,驻藏办事处与西藏当局的“感情较前确有好转”②陈锡璋:《西藏从政纪略》,《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十八卷民族宗教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 年,第141 页。。国民政府涉藏官员称“全藏同胞内向之忱,已趋一致”③《蒙藏委员会向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一次大会所作工作报告》民国三十四年(1945 年)七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 年,第2977 页。。古德是英国侵藏急先锋,沈宗濂倒算是罕见的国民政府西藏进取派。古德遇到了强劲的对手,但他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9 月7 日古德怂恿噶厦,按国际惯例“西藏自主已近三十年,当然可认为独立国家”④“蒙藏委员会致外交部电”1945 年1 月6 日,英对藏宣传独立案,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172 -1/0014/019/14;PRO,FO371/41589,B. Gould to the Government of India,30 October 1944.。他还对西藏软弱地对抗沈宗濂的态度非常不满,就连不丹驻藏代表将一条丝织哈达捧送给沈都大为恼怒。10月5 日古德与沈会谈,沈表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中、藏、英间关于西藏签订协议不合适。⑤IOR. Ext. 4437. From Government of India,External Affairs Department to Secretary of State of India,?October 1944.27日古德则坚称英国在没有西藏参加的情况下,毫无兴趣与中国商谈。10 月末二人再次会谈,沈表示英国应支持修建中印公路,但无权过问西藏问题,古德彻底领教了沈的“顽固”态度。

沈宗濂还利用中英同盟契机,不断向国民政府报告古德的破坏活动,督促外交抗议。1944 年4月至1945 年1 月英国在与沈的交涉中没有取得预设结果,相反噶厦却与沈的感情甚笃。沈希望西藏遣团参加1946 年11 月的国民代表大会,而噶厦亦有意派人赴内地。尽管英国政府对于古德在沈面前的表现颇有微词,而古德也对英国政府内部并不完全配合他工作频有牢怨,但英国却无更合适的人选对抗沈宗濂。

但好景不长,沈在藏事上较为“生猛”的“真知灼见”,与蒋介石的“以无事为大事,以无功为大功”⑥柳陞祺:《拉萨旧事(1944 -1949)》,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 年,第62 页。治藏思想相悖,沈遭到蒋的训斥,于是这位从蒋身边出道的侍从官对藏事灰心。1946年1 月平庸的陈锡璋接替沈任第三任处长。

不能否认,国民政府的国力与治国理念都较之前的晚清与北洋政权有很大进步,藏务态度也较之前强硬。但国民政府办理藏政相比英国还是事权严重不统一,涉藏人员无和衷共济之心,行政效率极其低下,人事制度也不健全,国民政府治藏依然失效失衡,流于表面化。卸任后的孔庆宗曾如此评述: “中央在抗战期中须安定后方。外顾国际情势,致对英不能为有效之交涉,对藏不能作实力之控制,故英人乘隙,藏人思逞,形成困难之局。”⑦《蒙藏委员会卸任驻藏办事处处长孔庆宗述职报告》(1945 年6 月1 日),张双智编著:《元代至民国治藏政策法规汇要》(下),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年,第1103 页。

藏政一方面强调的是稳健和连续,另一方面,藏事的处理更需智慧和技巧。国民政府亟需古德这般人才:既懂藏语藏文化,准确拿捏藏人心理,又精通外交;既有坚不可摧的定力,又要有处事的圆滑和敏锐;既韬光养晦,从长计议,又针锋相对。而这种人才不只是培养非朝夕之功,更需其职业成长的土壤。总之,沈宗濂涉藏职业命运的夭折,与数十年潜心藏事“急进”的古德截然不同,英国人对能力的认同要大于服从意识。沈的“昙花一现”和古德的“十年磨一剑”实为中英两国政府用人机制和传统的差距,这也是沈宗濂与古德斗法中略逊一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古德的“魅力”

英国与中国西藏在历史与现实、世俗与宗教、经济与政治、民族与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英国人要想挟西藏为己所用,须苦心经营。这要十分热情、精致、耐心的工作,古德就是这种人的突出代表。

(一)古德性格颇为高傲固执,思维非常敏捷,藏务讲求全面精致

古德体格高大威猛,“不是一个可以忍受胡来的人,他有着无尽的能量,极具热情”,其行政风格“具有逻辑性的、有系统的和完全集中的”。古德任职期间“故意保持一种帝国权威的冷漠形象”①Alex McKay:Tibet and the British Raj:The Frontier Cadre 1904 -1947,Richmond:Curzon Press,1997,p. 143 -14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黄慕松 吴忠信 赵守钰 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 年,第233、197 页。。为使藏人感到英国人的优越地位,“即使是露营,古德也每晚八点就餐,而且总是穿着礼服”,他非常“享受这种骄傲的位置”②Alex McKay:Tibet and the British Raj:The Frontier Cadre 1904 -1947,Richmond:Curzon Press,1997,p. 194.。之前的英国赴拉萨代表总是试图隐匿姓名,古德却对他1936 年赴拉萨进行大肆宣传。

高傲而又极具工作热情的古德因二战期间英国缺少优秀职员而被长期留任,“但古德任职时间也太长了”③Alex McKay:Tibet and the British Raj:The Frontier Cadre 1904 -1947,Richmond:Curzon Press,1997,p. 169.。1943 年霍普金森就已经准备好接替他的位置了,他嫉妒地说:“古德是一个有着大胆想法的人,只是待得时间有一点儿长。如果我能做到他的一半,就会很高兴了。”④IOR. MSS Eur D998 -17,Hopkinson to Mrs Hopkinson,21 April 1946.

工作细致的古德还指使属下“精挑细选”一些电影,其目的不只是向西藏展示英国现代科技,更是想通过具有鲜明政治印记的影像加强对藏人的笼络,这可谓英国殖民侵略方式的现代变种之一。古德对本职工作非常严谨,他曾如此评价前任的工作是“令人失望的”。至于热振,古德认为应全面重估,通过对热振的成长、性格和爱好、行政风格等分析后,古德得出:“他很有意志力,很有可能发展为强权人物”⑤IOR. L/P&S/12/4197. P. Z. 3864/1937. Report on Lhasa Mission 1936 -1937. The Regent.。虽然古德主观地评论热振,但事实上,热振后来的人生轨迹没有脱离古德的“预言”。古德等人还非常注重“经世致用”研究西藏。古德在1941 年提交的仅供官方使用的有关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发现、确认和坐床的报告,连篇累牍数十页,当年已出版,不啻为英国探险、揭秘西藏历史文化的详细的普及性官方读物。另外,精通藏语的古德还著有《藏语词汇》、《藏语词根》等。与之对比,沈宗濂担忧地说:“国内非常缺乏了解西藏情况的人,关于西藏方面的研究,我们远远不如外国人了。”⑥柳陞祺:《拉萨旧事(1944 -1949)》,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 年,第22 页。

知人善任的古德还不吝提携和精心培养了侵藏骨干黎吉生和英籍藏人诺布顿珠。黎吉生是公认的对十四世达赖分裂思想影响最深的英国老师。诺布顿珠是为数极少的被英藏双方都接受和信任的藏人,古德对二人很信任,极力向上推荐。

(二)古德深谙公关社交艺术,将“情感攻势”发挥到极致。

早在古德刚出道时,便显现出较强的公关能力。十三世达赖从印度返回时,就由古德秘密陪同, “在返回的路上,他们一起捉蝌蚪、培养花植,并在达赖的要求下,在江孜举行了一场印藏马球比赛。作为胜利一方的队长,西藏领袖赠送古德白色哈达”⑦Alex McKay:Tibet and the British Raj:The Frontier Cadre 1904 -1947,Richmond:Curzon Press,1997,p. 143.。

古德首访拉萨时曾说“我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常态和稳定的印象”。古德与藏人一块踢足球,也玩撒纸屑追逐游戏,参观寺院,拍摄和放映照片,古德标榜“大肆娱乐,且非常友好”⑧IOR. L/P&S/12/4197. P. Z. 3864/1937. Report on Lhasa Mission 1936 -1937. Continuance.。古德还称:“更喜欢参加西藏人的家庭聚会,圣诞节的一系列形象也成为笼络孩子们的好机会”, “事实证明,用这种方法来处理微妙的事情很可行。”⑨IOR. L/P&S/12/4197. P. Z. 3864/1937. Report on Lhasa Mission 1936 -1937. The Mission stays on.

国民政府官员对于古德的公关能力也有评述。沈宗濂刚进藏便充分领略到了古德的热情,古德对沈说:“阁下一行,此次入藏经过地方,凡英方能协助者,如交通、住宿等项,当尽可能予以便利。”○10《沈宗濂为与古德交谈有关西藏问题情形事致吴忠信函》民国三十年(1944 年)七月八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 年,第3159 页。1940 年1 月吴忠信在日记中有:“(古德)对余一再表示,谓入藏途中各事定为帮忙,意极诚恳,前此谣言谓伊将往拉萨之种种情报,足见不确”,“抵锡金京城之冈多,即下榻英驻锡行政长官古德家,招待甚殷”。吴还发现“(英人)对于一般世家公子联络尽致,每年必请客送礼一二次,并随时邀约作种种游戏”○11。

曾近距离接触过古德的国民政府驻藏职员柳陞祺曾如此评述:古德是英印政府驻锡金首府甘托克的“太上皇”,是“实际主持英帝国主义侵略我国西藏地方头目”; “大约三十年来,他一直在我国西藏以及藏印边境一带工作,所以是一名西藏通。从清末民初,驻藏大臣和文武官兵撤离西藏,到十三世达赖喇嘛等从印度返回拉萨,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都是亲眼目睹或参与其事的。现在他又是掌管这个大门钥匙的人。从甘托克入藏,经亚东、帕里到江孜,沿途所有英人的设施和办事人员都归他管。再具体说,英国根据不平等条约在这一线设置的两个所谓的英国商务代理处,11 个驿站,沿途的电线、电报,凡这一切都归他管”; “古德接待我们时,显得非常礼貌”; “古德那时已接近退休之年,但看上去精神还很健旺”; “无论是在锡金王宫,还是在官署打桥牌,都由古德调度一切。他处处给人以彬彬有礼的印象,但同时又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严肃之感,尤其是他在锡金王宫那种顾盼自若的神情,使我至今未忘”。正是古德在西藏严密控制,以至于柳惊诧道:“从帕里起我们已不得不住英人修建的驿站”, “就沿途所见一直到后来在拉萨的期间,我看到的总共不到几张英国人的脸,但他们就能够把这条路控制得如此严实,而我们自己却是一盘散沙,毫无作为。”①柳陞祺:《拉萨旧事(1944 -1949)》,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 年,第9、10、11、13 页。

1941 年古德获封爵士头衔,1945 年6 月古德于锡金政务官之位离职,1946 年2 月从驻江孜商务代办一位上离职。至于对古德的评价,有学者认为:“到1930 年代,边境官员在自己管辖范围之外很少享有实权。但是像古德,做得仍像前任如荣赫鹏一样享有权力。”

其实荣赫鹏之后,英国侵藏最主要的急先锋有三人:贝尔、古德、黎吉生。贝尔赚取了十三世达赖的信任,描绘了英国侵藏蓝图,但无时间和机遇做这些事情。高傲固执、精力旺盛,心思缜密的古德的职业生涯则主要在中国艰难抗日之时,更易施其才。古德很好地“负责贝尔政策建议的全部实施,其努力使其不断老练”②Alex McKay:Tibet and the British Raj:The Frontier Cadre 1904 -1947,Richmond:Curzon Press,1997,pp. 1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古德可谓将英国激进的西藏政策演绎到了极致,之后的黎吉生则是步古德侵藏成果后尘。

可以说,中国抗战时期的古德既是英国藏政方略的思考者,也是具体藏务的执行者,古德深谙公关之道,精通情感攻势,对西藏人施以小恩小惠,对其属下不吝提携,对对手则笼络,娴熟于细节,敏锐捕捉其要害。毋庸置疑,抗战期间中国西藏问题的进一步国际化、复杂化与古德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国民政府拉萨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拉萨舰,入列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拉萨姑娘美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