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及基本经验

2014-03-06石和平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延安群众

石和平

(延安革命纪念馆,陕西 延安 716000)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依靠这条群众路线,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理论创新——群众路线理论的提出与形成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史”,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经由建党初期的萌发和土地革命时期的提出,到延安时期中共领导人开始系统地思考如何践行群众路线。七大“党章”系统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1],标志着群众路线的正式形成与成熟。

(一)建党初期——群众路线理论的萌发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进行革命活动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2]3党的二大《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规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2]90这是已知党的决议中最早提到了党群关系问题。

1925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为了总结五卅运动以来的革命斗争经验,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也称“十月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2]472大革命失败后,党被迫在境外召开六大。六大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群众路线的概念,并指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准备武装暴动,党的中心工作是夺取广大工农兵群众。

(二)土地革命时期——“九月来信”首次提出群众路线概念

最早在文献资料中明确使用“群众路线”概念的是九月来信。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对于红军给养与经济问题,指出“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是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但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在最短促时间中也要注意这一工作方式的运用。”[3]

根据九月来信精神,1929年9月28日至29日,红军第四军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开会议。古田会议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大会决议案。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它强调:“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4]

(三)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理论成熟并被载入党章

初到延安时,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论持久战》等著作中都强调了群众的重要性,号召党应该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努力服务好群众。

1943年,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它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成熟。毛泽东科学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内容和实施的步骤,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各环节。他指明,“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5]899延安整风期间,进一步丰富了群众路线思想。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发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等观点都提出于这一时期。1945年,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章和党纲。刘少奇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6]这些论述,说明了群众路线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中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说明了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七大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正式形成并且成熟。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的主要实践

党在延安时期不仅铸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实现了领导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伟大转折,而且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工作作风得到不断完善和更加成熟,从而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深厚基础。

(一)党群关系如鱼水关系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后,帮助群众打扫院落,挑水劈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凡损坏的东西照价赔偿。如宿营在头道川倒水湾的红军,做饭烧裂农民张宪杰的一口水缸,及时赔了两块银元;住在吴起镇的红军打破了宗维华的一个瓷盆,赔了五角钱;住宗圪堵红军受惊的马踩坏了宗维珍的猪食槽赔了一元钱。看到红军纪律严明,因不了解情况躲到山里的老百姓陆续回来了。徐特立在吴起镇后街察看地形时,发现一位老太太和孙女跌入河中,不顾自己的安危跳入冰冷沁骨的河中,救出祖孙二人。徐老的崇高精神,至今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1937年1月15日,王观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汇报了来延安后的二十天工作,李见珍汇报了进城的情况。毛泽东对他们在延安的工作方针与方法给予了肯定,并说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延安时期,党和人民群众之间一直保持密切关系。这种密切关系,是其他任何政党所不具备的。1943年的正月十五,毛泽东邀请枣园村24位年过60的老人来书记处小礼堂作客,为老人们集体祝寿,并送给每人一条毛巾和一块肥皂作为礼品,还请他们观看了《列宁在十月》电影,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二)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楷模

1940年4月,乐天宇提出《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工作计划》,得到党中央财政经济部长李富春的重视和提供480元经费支持。1940年6月14日至7月30日,乐天宇率以林山、江心、郝笑天、曹达、王清华组成的考察团,从延安出发,途经甘泉、志丹等15个县,考察了九源、洛南、华池、分水岭、南桥山、关中、曲西等6个林区,了解了南泥湾、槐树庄、金盆湾一带森林资源和可垦荒地情况。考察团向中央提出了开垦南泥湾以增产粮食的建议。考察团的报告为中央决策一二○师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提供了重要依据。

1942年1月至1943年3月,张闻天率农村工作调查团在陕北和晋西北进行了为时一年多的社会调查。撰写了《出发归来记》,精辟地论述了共产党人对调查研究应当采取的态度和从事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张闻天在农村调查期间,经常和房东促膝交谈,大家都知道他是张晋西(化名)团长,很乐意将心里话向他倾吐。群众议论说:“老张是共产党的大干部,可从没有架子,处处体察民情。”[7]1944年,任弼时用近三个月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经过调查研究获得许多材料。其中,农民蓝凤城1942-1943年各项开支表,就是在与蓝凤城交朋友、拉家常的过程中获得的。1948年春,任弼时在山西省繁峙县伯强村与伯强村贫农团主席耿香民拉起了家常。他详细询问了该村土改中划分阶级的标准,土改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以及地主在土改后的生产劳动情况等。为指导土改工作积累了素材,启发了思路。

1944年5月,毛泽东听说西川侯家沟村的妇女不能生孩子,就找来延安市委书记张汉武询问此事。后来,经过中央医院的化验,果然是水的问题。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村里的饮水进行了消毒和处理。不久,侯家沟村又传出了婴儿的嬉闹声。

(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最受群众欢迎的电影《南泥湾》(原名《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1943年2月4日在延安大礼堂举行首映式。消息传出去,轰动整个延安城,人们纷纷涌入礼堂,有些人甚至走了十几里山路赶来。影片的前面是毛主席的题词:“丰衣足食”,字幕一出现,群众掌声如雷,群众看到自己开荒种地、纺线等情景和领袖活动的场景,感到特别亲切。周恩来鼓励电影团把影片送到群众中去,使边区军民都能看到这部影片,鼓舞边区军民克服困难,发展生产,支援抗战。

大生产运动中,杨步浩得知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还要亲自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时,十分感动,主动向延安县委领导提出,为毛泽东、朱德代耕,每年代他们交一石(约150公斤)粮食,完成他们的公粮任务。1947年春,党中央撤离延安时,毛泽东请杨步浩来到自己住处。毛泽东说:“我们要撤离延安了,你是跟我们一起走,还是上游击队呢?你是劳动英雄,有点名气,敌人来了不会放过你的,不能留在村子里。”[8]杨步浩表示要扛枪上游击队去,用实际行动保卫党中央、保卫边区、保卫毛主席。

(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43年1月,毛泽东为西北局高干会上奖励的22位领导经济建设受奖同志题词。其中,为习仲勋(关中特委书记)题词: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刘秉温、王丕年、马文瑞、马锡五、李丕福、任成玉分别题词:“善于领导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离开群众”、“面向群众”、“为群众谋福利”。

1944年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枣园隆重举行追悼张思德大会。毛泽东在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5]1028

三、群众路线是党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

(一)为民务实、廉洁从政

立党为公、勤政为民是延安各级军政干部的事业观、工作观。1940年1月16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农工展览会开幕典礼讲话中强调:“政府的人如不同老百姓结合,事情就办不好。有两种政府,一种只知道刮刮刮,另一种则帮老百姓的忙——边区政府就是这种帮忙政府。”[9]1940年1月,毛泽东和顽固派论战时,高度赞扬陕甘宁边区是模范“示范区”,出现“十个没有”景象。

1941年6月3日下午,延川县三科科长李彩荣代替县长辛兰亭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参加县市长联席会时被雷电击死。同时,一位农民的毛驴也被雷电击死。这位农民抱怨地说:“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有人把此话告诉了毛泽东,并要严惩出言不逊者。毛泽东立即阻止,并从骂声中深刻反思,下决心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同志一道,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工作。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毛泽东抓了两件事:一是号召积极开展以农业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二是实行精兵简政。从而极大地减轻了人民负担,提高了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

(二)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铜墙铁壁的保护,才能一次次转危为安、化险为夷。1947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神泉堡出发,过佳芦河到达佳县城,进行调查研究。当晚,在住处召集县领导干部谈话,了解当地土改情况,嘱咐大家要依靠群众,把工作做好。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军队的建设,对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都起了伟大作用。转战陕北期间,彭德怀、习仲勋号召战士打仗时爱护庄稼,并且指出要设纪律纠察队,保护人民财产。

毛泽东与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下转战陕北一年零五天,行程1000多公里,居住过12个县境内的38个村庄。渡过黄河后,他回首陕北高原,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三)加强党的纪律,从严治党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肃风整纪、严惩腐败作为纯洁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1933年毛泽东签署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反腐法令。1937年3月13日,毛泽东重新颁布了第26号训令,对腐败分子产生了极大威慑作用。1938年延安发生了“黄克功案件”,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依法公正公开宣判,立判处死刑。毛泽东写信表明支持判决,指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10]。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重新修改的《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贪污数目在1000元以上死刑,500元以上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死刑。1941年,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简称五一施政纲领),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增加了“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11]的条文。这两部法规的制定和颁布,成为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的标志。1942年1月,延安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肖玉璧因贪污公款3050元,被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大大提高了党的威望。

新时期,党只有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竭力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17.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3]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9.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802-803.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6]刘少奇.论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0.

[7]牛新宇.张闻天晋西北农村调查[J].党史文汇,2011(11).

[8]侯党生、邓亚斌.一位陕北农民与毛泽东的浓厚情谊[N].党史信息报,2011-09-07.

[9]毛泽东年谱: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60.

[10]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10.

[11]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辑[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59.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延安群众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多让群众咧嘴笑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