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规律及其教育引导
2014-03-06倪守建
倪守建,赵 敏
(济宁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将个体的感性的职业价值认知,内化为个体的职业价值认同,经由理性的判断和选择,进而提升为个体职业价值观的过程。要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必须准确把握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基本过程和主要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1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过程
1.1 职业价值理解
职业价值理解是指医学生用自己的职业价值结构去领会外来信息对职业的评价,从而使其转化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认知。医学生对职业价值的理解不仅是为了获取有效和有利的职业价值信息,更重要的是为了把握自己未来职业行动的方向和目标。当医学生在社会整体职业价值观念的影响和规约下理解了某种或某类职业的价值后,就会把这种职业价值作为自己职业价值活动的目标,并在日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中自觉地、以实际的行动去追求。职业价值理解可以帮助医学生深切地感知、把握外来职业价值信息和职业价值评价,是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1.2 职业价值认同
心理学家Niemi认为,职业价值认同是职业人的自我概念,人们在长期从事某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对职业的性质、内容、价值、个人意义等熟知和认同的情况下形成,是人们尽职做好工作、达成团体目标的心理基础,也是自我意识在其职业领域中逐渐发展的过程[1]。Antonek等人则认为,职业价值认同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对职业的自我反思与理解而形成的[2]。从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趋向来看,职业价值认同是其在职业价值理解的基础上,对职业形成的肯定性评价,是一种对职业价值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赞许与遵从。医学生一旦形成了对某种职业价值的认同,就会在自己的职业行为中贯穿自己的职业价值认同,并在具体的职业生活中保持与职业价值规范的一致。
1.3 职业价值选择
职业价值选择是医学生在对社会职业价值规范基本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标要求,遵从自己的职业价值标准和内在尺度,自觉地对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效益及其对选择主体可能产生的效应,进行综合的分析、权衡、比较与取舍的行为过程。医学生职业价值的选择,基于两个方面的认识与考虑:一是个人基本情况的认识,包括认知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社会关系等;二是个人的基本职业价值取向,包括职业的社会地位、职业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职业地域及生活环境等。
1.4 职业价值整合
职业价值整合实质上就是缓解个体与社会总体的职业价值之间的利益矛盾、建立价值理念及利益协调机制、促进主体价值与利益实现的过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医学生的职业价值选择也必定会表现出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念的冲突,职业价值选择和职业价值评价难免会走入两难选择的困境。总体来看,当前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念变化中的冲突性,主要体现为积极、先进的职业价值观念与落后、消极的职业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前者是与当前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念相适应的,也为大部分医学生所认同和接受,后者是一种唯利是图、个人至上、享乐主义式的职业价值观念,是与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念相背离的。医学生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社会整体的价值要求,从个体发展的全局出发,将纳入个体价值体系的各方面职业价值加以调整、修正、更新、补充和完善,使个体职业价值体系中的各种职业价值兼容并存,既不背离社会整体的价值规范,也满足个体的职业价值诉求,使个体的职业价值在总体上获得更高层次、更全面的实现。
1.5 职业体验——职业价值强化
职业体验即医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来认识和了解职业,是医学生通过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参加真实的职场活动或劳动,体验职业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并与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相联系,以加深职业理解和认同。具体来说,职业体验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一是通过职业体验,可以加深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认同,培养医学生乐业、敬业、爱业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品质;二是加速医学生职业价值认知的进程,使医学生在职业体验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修正职业发展的方向,增加职业工作的稳定性;三是通过职业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操作水平,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稳定的职业价值观。
2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建立是伴随着专业认知、社会实践以及临床见习与实习的逐步推进而实现的。因而,医学生职业价值观从模糊的认知到清晰的定位并最终形成,是在大学学习的各个阶段渐次完成的。
2.1 大学一年级——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探索与初步认知阶段
医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其职业价值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与社会的职业现实存有较大差距。随着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逐渐适应,以及对所学专业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将所学专业与其对应的职业相联系、相比较,初步形成自己的职业判断和选择。职业判断和选择是医学生对于自己未来就业的方向、就业的领域与范围、职业的种类与性质的挑选与确定,它是医学生进入职业生涯的重要行为,也是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环节。特别是随着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设,医学生开始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尝试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因而,医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努力向符合职业要求的方向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2.2 大学二、三年级——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发展与成熟阶段
随着对专业学习的深入,医学生的专业认知更为明晰,独立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加强,不再完全依赖父母而开始独立计划自己的职业,会更加主动地思考自己的职业和未来人生,对生活和社会有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初步形成一定的职业价值观念。可以说,医学生在大二、大三阶段,专业知识有了更多的积累、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较为娴熟,也开始关注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整体的就业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在这一时期,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得以稳定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2.3 大学四、五年级——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反馈与调节阶段
在进入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后,医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职业生涯中的各种问题会及时而准确地反馈到自己的职业价值体系。真实的职业体验一方面对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也促使医学生更加慎重地定位和选择自己的职业。此外,医学生进入大学五年级后,除了更加深入地进行实习外,还要进行毕业设计,参加求职应聘,这一时期,他们的经历也会变得丰富起来,会更加客观地看待职业和评价自我,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职业预期和求职行为,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不断地进行整合和修正,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稳定的职业价值观。
3 加强教育培养,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1 通过“两课”教学,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杂糅并处,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人的价值理念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对职业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两课”教学可以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医学生学会从思想上、理论上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医学生通过系统的“两课”学习,能够正确地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真正懂得人生意义和价值取向,进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基本认知和初步合理的规划,这对于医学生择业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2 通过大学语文等人文课程的教学,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本质上在于“肯定人的尊严、价值和内心世界,重视人的感情、意志、道德和良心,弘扬人的主体性和在此基础上的创造性”[3]。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也是医学生职业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大学语文由于其教学内容的广阔性和丰富性,它本身就蕴蓄着丰厚的人文精神,能够直接影响和濡染医学生的情绪、情操、情感、情趣以及人格等。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把医学生培养成精神充盈、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人格完善的社会发展建设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只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医学生加强人生价值的引导,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维系其人格的完整,从而摆脱荣誉、地位和财富的庸俗观念,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
3.3 通过医学伦理学课程,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医学伦理学以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素质为教学目的,是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加强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医德素质,不仅是医学伦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医学伦理学教学需要特别强化的一项重要职责。因而,通过医学伦理学教学,能使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医学伦理规范,促进医学生医德修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医学伦理教学,引导医学生将医学伦理学的价值理论转化为临床伦理规范,对临床实践发挥导向作用和对不道德的医疗进行警示与惩戒,并最终在临床实践中将医学伦理规范内化为医德人格。
3.4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医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4]。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医学生分析所学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使其对所学专业及职业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医学生了解职业环境,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从而做出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价值诉求等相匹配的科学的职业选择,并帮助医学生树立实际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使他们能够根据阶段性目标的任务和相应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步骤和措施,使医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以及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职业实践,挖掘自身的潜能,构建适于职业发展的能力结构。
3.5 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加深医学生对职业价值的认识
实践教学是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校内教育的必要延伸和有效补充,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深化医学生对职业价值的认知。对医学生来说,通常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社会实践调查——医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深入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参观、访谈或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医疗卫生职业的状况,了解从业者对医疗卫生职业的评价与感受,从而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提供借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三下乡”活动,医学生深入社区和农村地区,通过测量血压、验血型、推拿按摩等活动或通过为困难群众进行疾病问诊、送药上门等医疗卫生服务,了解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同时,还可以通过与群众的交流,增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改善人民群众对医院和医生的偏见。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医学生了解当前基本的国情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实际,加深了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有助于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1]Shida S,Sekine R,Mochizuki Y,et al.Study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nurse(InJapanese)[J].Annual report of university of Shizuoka Hamamatsu College,2000,13(2):13-19.
[2]Waterman AS,Waterman CK.Factors related to vocational identity afterextensive work experien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6,61(3):336-340.
[3]李文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论[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1.
[4]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