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教学实践
2014-03-06安庆宝王友炜马石楠
刘 欣,唐 怿,安庆宝,王友炜,马石楠
(湖北医药学院 实验动物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
实验动物科学是上个世纪50年代新崛起的一门独立的边缘科学,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带动下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综合性新兴学科。生命科学发展历史的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往往与动物实验密切相关[1]。我国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相对缓慢,实验动物学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高等医学院校中尚未开展此门课程的教学。因此,本文在实验动物学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经验,对课程专业设置、教材选择等进行探讨,为建立完善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1 课程专业设置
目前,实验动物学仍然属于我国学科专业目录以外的学科,实验动物学专业归口模糊。中国农业大学于1985年曾经举办过实验动物本科教育,扬州大学于1999年招收实验动物专业4年制本科生,两所院校将实验动物学归入兽医类[2]。而且国家未将实验动物学课程纳入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究竟哪些专业应该开设此课程?麻醉?临床?检验?口腔?还是药学、影像、生物医学等专业?是专业必修课还是专业选修课?目前均无明确的规定。
我校于2012年11月通过湖北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验收,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两个一级学科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9月,我校将开始医学研究生的教学,其中《实验动物学》作为研究生课程中的专业必修课,对于医学类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积累,还包括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是研究生教学活动的基本落脚点[3]。在此背景下,2012年9月,我校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10级学生中首先开设了实验动物学的选修课,采用组织报名的方式,理论课学时为20,实验课学时为4,同时,我校四年制本科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也将实验动物学设置为专业基础类的必修课程,并在2013年上学期开设了此门课程。
课程教师在与学生的课下座谈中了解到,选修课的同学们表示课程开班数目太少,同学们报名的积极性很高,实验学时太少,希望增加,而且希望将课程调至大二上,甚至是在上技能学实验课之前,因为技能学实验课主要是针对很多专业课设置的,如生理、病理、医学微生物、医学免疫学等技能学实验课,专业课老师在动物实验课上强调的是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很少会将动物实验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详细的解说,并进行动作分解操作演示,这就造成了学生缺乏对诸如大、小鼠,家兔保定,大、小鼠灌胃,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等操作技能知之甚少,而且还容易造成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实验动物误伤学生的事件。因此,很多上过技能实验课的学生,最后再来上实验动物学课程,发现自己还是不会大小鼠保定等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学生普遍反映如果能够在大二上,或者大一下完成实验动物学课程基本动物实验技能的学习,后期会对技能学实验课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选修课限定为临床专业的学生才能报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少其他专业学生到教室旁听此课程,因此,本教研室2013年下半年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取消了专业限制,诸如药学、影像学、麻醉学等其他医学类专业,均可以报名此课程。
2 教材和教学大纲
虽然目前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开始对医学研究生及本科生开设了实验动物学课程,但是没有针对医学本科生的全国统编教材及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而且各个医学院校教学的内容差异较大,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现行出版的实验动物学很多教材和著作尽管内容丰富,但专业性较强,在深度、学时上难以把握,不太适合作为医学本科生的教材。笔者认为本科生教学应从学生完成动物实验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基本的科研素质,教材不需要太厚,浅显易懂即可。笔者所在高校教学使用的教材是武汉大学汤宏斌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孔利佳教授编写的《实验动物学》,此教材在内容编写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知识安排合理,内容丰富,课程教师在教学深度上容易把握。在明年研究生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对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所掌握,课程教师还会把获得的最新知识信息及相应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比如某个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实验过程录像放给同学们进行观看,在视频观看过程中,强调动物实验规范操作,动物福利,带动学生回顾实验动物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动物实验的良好习惯,使教学内容不断深化,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 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治学态度、学历层次、授课艺术、知识水平、实践经验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质量。实验动物学由于整合了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跟踪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教学难度较大,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基础。所以,必须打造一支结构专业技能精湛、层次合理、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队伍,才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4]。我国实验动物学科发展滞后,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不能适应医学生物行业发展的需要,导致实验动物专业人才在数量上仍十分缺乏5]。而且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极不合理,“懂医不懂实验动物,懂动物不懂医”的现象十分普遍。大部分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师均为20世纪80,90年代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教师,有的院校甚至没有专门从事实验动物学的专职教师,没有成立实验动物学教研室,导致医学院校的实验动物教学发展相对缓慢。
目前,我校从事实验动物教学的老师一共有5名,均为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在良好的专业背景下,都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队伍从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得到了全面优化,提高了实验动物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为使课程教学达到较好效果,教研室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理论功底划分章节,进行重点备课、新课预试讲等教学活动。教研室定期进行集体讨论和学习,经常安排教师去国内一流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听课,不定期组织湖北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去培训基地学习,指定专人进行传、帮、带,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还聘请在国内实验动物科学领域有影响的教授担任我校的兼职教授,培养我校的实验动物学师资队伍。
4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很多高校仍然采用的是闭卷考试。从评价的客观性角度出发,一般都更为强调基础知识的测试,题型以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为主,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很难设计合适的题目去检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我校在2012年实验动物学选修课程考核的形式上,采取了学生撰写小论文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撰写论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为了完成论文,学生不断上学校图书馆网查询资料,借阅书籍期刊,阅读抄写,下载资料,促使其掌握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的意识,拓展了科研思路和知识视野,为将来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础[7]。本次学生论文选题显示,以动物福利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相关论文为主,其中动物福利方面的论文占36.7%,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相关论文占30%,说明在实验动物领域,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始终是大家研究的热点,而且此领域相关文献较多,实验动物福利也是目前越来越受科研人员的关注,但学生撰写的论文同时也存在多种问题,文章格式不够规范,结构不清晰,极个别学生存在论文抄袭现象。
实验教学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考核相比,具有促进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技术,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8]。因此,期末的课程考核中操作考核占30分,采用抽签的办法,由双人监考双人考试,监考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动作当场评分,考核只涉及到8个基本操作,具体操作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见下表。通过学生座谈会,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考核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无论是从提高学习积极性,还是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以往的课程考核方式。
5 改革方向
我校实验动物中心现建有2,600㎡的标准化实验动物设施,其中屏障环境动物生产和实验面积380m2,普通环境动物生产和实验面积1,800m2。2001年,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实施以后,我国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已基本普及。高校实验动物屏障环境主要用于实验动物的生产或科研,一般不允许在屏障环境内进行学生实验教学。在屏障环境内容上的教学多以理论为主,原本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普遍感到抽象。因此,建立独立的实验动物屏障环境教学实验室,并在其中进行实验教学,通过学生自身对屏障环境的接触和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特别是对屏障环境的人流、物流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建立独立的实验动物屏障环境教学实验室,还可以对其它屏障环境的动物实验室起到应急、保障作用。如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一旦发生污染,能把贵重的、重大实验的动物转移、隔离到该教学实验室,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同时如果科研实验用房紧张时,在未进行教学实验时,还可以让一些短期的实验在该教学实验室进行[9]。
2014年,我校研究生教育开展后,实验动物学拟对课程教学进一步进行改革,将错位教学法引入课堂,在学生提前预习书本内容的前提下,以小组讨论课程重难点汇报PPT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师给予一定的建议、指导并评分,纳入期末考评总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团队的合作,同学之间对课程内容的讨论,以及最后的PPT汇报,整个过程既是学生对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10]。
总之,医学院校本科生中开展实验动物学课程是必要的,将来本校将继续积累教学经验,扩大师资力量,加强实验动物基本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本科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争取将实验动物学打造成为医学院校的精品课程。
[1]陈丙波.实验动物学与医科学生教育[J].医学教育研究,2002,15(2):13-14.
[2]赵 微,巴彩风.《医学实验动物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8(9):1087-1089.
[3]王 萧,郭学军,张永斌.中医院校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76-78.
[4]邵义祥.浅谈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建设[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5,22(4):28-31.
[5]王 钜,陈振文,卢 静.开办“医学实验动物学”本科学历教育的构想[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4,21(2):58-61.
[6]刘小宇,卢小玲,高 云,等.优化生物化学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创新能力[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43-745.
[7]龚戬芳,郑舟军,郁 迪,等.《护理研究》课程考核实施论文撰写的结果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1,10(10):901-902.
[8]余琛琳,汤 球,江鹏亮,等.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模式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1001-1004.
[9]王德军,王 辉,林 琳.《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6):819-820.
[10]崔淑芳,蔡丽萍,袁 卫,等.错位教学法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72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