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4-11-06司丽静
司丽静,万 勇
(川北医学院 麻醉学系,四川 南充 637002)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同样,医学高等教育也经过跨越式的发展,医学毕业人数的增加,满足了社会对高等医学人才的需求,但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医学毕业生就业难,医学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医学各专业供需不平衡: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等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1]。本文以麻醉毕业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希望通过掌握麻醉专业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顺利实现就业。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麻醉专业2007-2012届本科毕业生共517人的就业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文献资料法:借助互联网广范收集医学生就业和麻醉专业毕业生有关的文献、书籍、资料数据,并进行整理与归类;在学校档案室查找相关招生就业数据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采用Excel 2003版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逻辑分析法:对麻醉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流向以及影响就业的因素进行逻辑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麻醉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通过对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2007-2012届本科毕业生共517人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见表1),发现麻醉学系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县(市)级医院,随后依次为三甲医院、规培、考研,排在后面的是进入私立医院和转行,其中规培人数在2010年增长很快,并保持增长后的稳定数量。
2.2 麻醉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就业单位层次:2007-2012届麻醉学系的毕业生就业单位中71%是县(市)二级医疗单位,三级医院占9%,也有部分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而选择一些私立医疗机构。从整体趋势看,县市级医疗单位就业人数逐年上升。
表1 2007-2012届麻醉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n(%)]
规培人数增多:2007-2012届麻醉学系毕业生规培人数在2010年突然增多,并且保持增长后数量的稳定。这种现象与2007年四川省卫生厅颁布的《四川省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规定“2011年起,三级以上医院接受从事临床工作的中高级以下技术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2013年起,所有进入省内二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中级以下技术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须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从临床医师的使用规划上促进了专科医师/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实施[2]。毕业生中报考研究生人数不多但成功率高:通过对2007-2012届麻醉学系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发现每年都有毕业生考取麻醉专业领域公认的几所国内领先高校(如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的硕士研究生,说明麻醉系毕业生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操作比较扎实,毕业生质量得到国内各级医学院校的肯定。通过了解麻醉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人数每年基本上保持在7名左右,报考人数不多,说明麻醉专业就业相对较好,没必要通过考研提高身价,想继续深造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考研,而不是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选择考研,推迟就业。每年成功考取研究生的人数保持在5名左右,考研成功率为71%,成功率较高。
就业单位地区分布:2007-2012届麻醉学系毕业生就业单位四川地区占60%,而选择省外就业的主要分布在重庆、浙江、福建、湖南、安徽、新疆、河南、东北等地区。就业地区在省外的主要跟生源地有关,基本上都选择回生源地就业,很少存在异地就业的情况。
3 麻醉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
3.1 学生原因
农村生源居多就业取向明确。医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我校生源大部分来自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经济条件落后,医生是他们追求的理想职业。解决家庭经济压力的思想无形中就降低了他们的就业期望。
入学成绩高,生源质量较好。在近几年高考招生中,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而麻醉专业在我校的录取分数线位居前列。尽管应试教育有很多反对之声,但高分数从某一方面说明其学习能力强,在校期间麻醉学生四、六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较高,平均高于临床42.3%,获国家奖学金的比例也高于临床36.5%,好的生源质量保证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占有优势。
麻醉专业发展前景良好,学生对就业充满信心。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也不断增加,麻醉专业毕业生既可在各级医院的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疼痛科、急诊科、急救中心等部门,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复苏、术后监测、疼痛诊疗、药物依赖戒断治疗、生理机能调控等工作;也可到各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临床相关的工作。可见麻醉学专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就业领域较宽。而且麻醉学是我校的特色学科,近几年麻醉专业需求旺盛,麻醉学系学生有了比较好的心理优势。
3.2 学校原因
办学定位明确,培养面向就业市场的麻醉医学人才。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越清晰,学生就越容易从中对自己的发展有清醒地认识,并加强对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培养和教育[3]。川北医学院是省属医学院校,位于地理位置偏远的川北革命老区南充市,很长一个时期,这里自然条件差,经济滞后,病多繁杂,缺医少药,解放前人均寿命仅35岁,针对本地的特殊医疗情况,形成了自己的两大特色,特色一:扎根川北,服务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特色二: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麻醉学专业紧紧围绕我校的办学宗旨,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对其进行“认识我的大学”教育,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培养模式与市场接轨,使学生到毕业时能认清自己和就业形势以便在就业环境中处于心理和技能的制高点,掌握就业的主动权。
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常抓不懈。对学生就业指导主要通过院系和学院两个层面进行。麻醉学系对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设计指导讲座;对二、三年级学生以院系为单位采用讨论、模拟招聘现场会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择业的技巧与能力;对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政策宣传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判断能力。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院招生就业处建立学生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网包括就业快信、招考信息、就业政策、最新需求信息、最新求职信息、就业指导、在线咨询、职业测评等板块,丰富学生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学院还通过60周年校庆、建设就业基地等渠道宣传、提高学校的社会声望,使毕业生就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 新形势下麻醉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展望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临床麻醉学水平比较落后,麻醉专业人员的学历层次不高,麻醉毕业生就业前景乐观。目前我国麻醉医学专业教育走的是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远期需要和近期需要相结合、不断发展与发展阶段相结合的道路。我国未来麻醉学专业医学教育必须是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连续统一的麻醉医学教育过程,以医学本科教育为基础,毕业后专科医师培训和研究生教育为重点[4]。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以徐州医学院为首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陆续开设了麻醉学专业,但事实是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麻醉学专业人才远远不够,因此麻醉本科毕业生就业仍有很大空间。
麻醉专业人员的数量及学历结构虽有很大的提高,高级职称的数量明显增加,但仍缺乏亚专科学术的带头人及在全国具有影响的高端人才。学科人才梯队的建设是麻醉学科发展的关键。学科梯队建设的思路应以“主治医师为基础,分支学科及亚学科人才为中坚,学科带头人为核心”[5]。麻醉学终生教授曾因明就曾提出全国所有医院的麻醉科主任必须明白自己是学科带头人,是一个科室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这个管理者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是长江学者,是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是两院院士,要有能力提高麻醉学科在医学界乃至国家社会活动中的发言权和权威性,这才是我国麻醉学科强大明天的希望。因此,麻醉专业毕业生就业不仅前景广阔,而且就业后个人发展提升空间很大,能够成为既懂业务,又懂管理,托起麻醉学科明天建设的综合型人才。
目前本科毕业生仍然存在比较高的职业期望,向往经济发达和比较大的城市,而基层、农村等条件差的地方想去的人少。据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统计,有65%的毕业生选择到沿海发达地区,仅有4%的毕业生选择到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工作[6]。目前的现状是大城市三甲综合医院岗位已趋于饱和,其招聘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或高学历者,除特别优秀的人才和个别岗位外,一般地区级三甲医院用人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一般大学的附属医院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或参加过5年住院医师培训的医师,能供本科毕业生选择的就业机会很少。因此麻醉本科毕业生应该尽早转变就业观念,把就业目标从城市转向农村,从大型医院转到基层医院,占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高地,使个人价值最大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通过对麻醉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显示,71%的毕业生选择在县(市)二级医疗单位就业,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数逐年增多,部分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即使待遇身份和地位不如县级医院,但省级医院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说明,现代毕业生没有紧盯眼前利益,对自身发展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思考。总之,麻醉毕业生就业心态正在走向成熟和理智。
[1]陈 晨,朱俊勇,许 斌.浅析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129-132.
[2]石景芬,张乐莉,王星月.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及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9):697-699.
[3]刘春华,杨春燕.医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12):430.
[4]邓小明,刘树孝,曾因明.21世纪初麻醉学专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1):227.
[5]曾因明.进一步加强我国麻醉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J].中国医院,2010,14(1):22-24.
[6]王江平.安徽省医学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