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探讨
2014-03-06刘怡,张怡,景戌
刘 怡,张 怡,景 戌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技术学院,重庆 401331)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医疗资源分配极度不均,乡镇村的医疗配置低,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普通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显然远远不够,职业教育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1]。而目前对医学职业教育的管理及发展规划与其他学科差别不大,存在着缺乏专业特色,忽视地域特点等问题,难以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的能力[2]。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医学专业特点及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等,对构建适合地区发展需要的医学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探讨。
1 我国医学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西部地区特点
我国医学职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种,它们都为基层医疗服务输送了大量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的中等职业教育逐渐缩减,而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目前的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来说只是在普通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做了减法,不具备实用性与针对性[3]。除此之外,其办学思路和管理机制也和其他学科没有区别,这使得医学职业教育无法形成学科特色,在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理念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显得格格不入,发展受到阻碍,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专业特点不明确。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而非其他物品,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进行临床诊疗、辅助检查或护理,而不是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机械仪器操作或者产品生产,因此医学职业教育在招生、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行政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应有特殊的标准,不能等同于其他技术行业的要求。②工学结合不到位。对于实用性医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应体现工学结合的职教理念,医院的共同培养可以明显缩短培养进程,但综合实力强的大型医院更重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培养,对中高职学生比较忽视,而中小型医院由于硬件设备和教学水平等原因,对学生的能力提高作用有限,因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只能浅尝辄止,医院与学校双方合作沟通较为乏力。③校企合作难实施。在我国,大中小型公立医院均属于事业单位,只有部分社区医院属于企业性质,在缺乏行政干预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尤其是业务繁忙的大型医院很难与医学职业院校展开深度合作。而在行政管理上,医学院校与医院分别隶属于教委和卫生局,管理上有所交叉但各自为政,缺乏一套自上而下的完善机制将两者的职能结合起来,使其对校院双方合作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从地区特点及需求来看,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西部地区众多的农村人口转入城镇生活,使得社区医院的数量快速递增,加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大面积推广和收入的逐步增加,对基层医疗资源的建设和人员充实已经是社会发展所必须,医学职业教育则能够满足基层医疗的需要,对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医疗保障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4]。因此,通过分析学科特点,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状况出发,正确解读西部地区的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使其更好地为地方社会服务,是当前必须完成的任务。此时,合理借鉴国外的成功模式,突破目前的困境,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符合发展需要的办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
“双元制”源于德国,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双元制历史悠久,为德国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也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职教模式关键点是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形成“双元”,其中又以用人企业的培训为主,从而使学生的技能培养重点突出,解决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由于双元制教育体系是由国家立法支持,在州政府及企业密切配合下进行实施的,执行力度得到保证,效果显著[5]。
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均进行过“双元制”的试验以改善本国职业教育,但由于政策支持的乏力和教学成本的提高使其在我国实施效果不佳。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现状,建设有专业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时机成熟。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文化基础、社会认可、行业需求情况不尽相同,要使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借鉴国外成功模式的优点,进行系统的本土化研究,形成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6]。对于医学职业教育来说,“双元制”能够从行政层面进行规划,促使医院和学校密切配合,并能对专业课程设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双师队伍建设、职业资格考核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7]。因此,通过对“双元制”进行解析,使其融入进我国医学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中,能加快教育改革进程,提高人才质量,推动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这也符合了西部地区的医疗发展需要。
3 “双元制”职业教育与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融合思考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双元制”模式招生对象范围广,包括多层次的学生,学制为2年-3.5年,教学分别在企业和学校里交替进行,约2/3时间在企业,1/3时间在学校。在实现方式上,采用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培训,双方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工作。这种模式培养的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由于学生有充分的行业实践基础,不仅可以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务,还学会大量基础知识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8]。从招生要求来说,医学职业教育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知识储备及能力基础要高于其他学科,因此招生对象的学历起点应在高中及以上才能满足培养的要求;而不同医学专业的学制也应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差异化安排,根据行业需求适当分配理论及实践时间,例如临床医学类应延长学制,护理及医疗经营类则可适当缩短;在能力目标及评价考核方式上也应根据学制的改变及学习时段分配的改变进行相应调整,这样才能达到为行业培养人才的目的。从地区发展来说,西部地区对职业医学人才需求量大,要满足地方社会需求而又不降低培养效果,必须依靠学校与医院,即“双元”的主体间密切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各方面为专业量身定做计划,同时应考虑到医学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职业教育,并非只是以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为主,而是需要大量基础理论的支撑,因此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必须占有相当的比重,才能进入临床开展实践。在实现方式上,应避免简单的“分段制”教学,而是根据课程需要在医院与学校里交替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中不断摸索,以真实的医院工作为基础,提高培养效率。
课程体系构建。“双元制”模式的课程体系以职业需求为核心。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都是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综合编排,围绕具体工作实践展开的,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9],即以任务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这样的课程体系使得理论与实际保持高度一致,学生能迅速融入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也需要学校与医院两个主体合作研讨,从临床需求角度出发,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建立深浅适度、综合性强的课程体系,并共同开发实用性强、更新及时的实训教材。同时由于学科特点和对人才水平的要求,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在教学内容里融入更多的实际案例,例如地区多发疾病案例分析等,并注重与时俱进。
师资队伍建设。我国的医学职业教育已经做了较长时间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引进兼职教师、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派送专职教师参加行业实践等,但实际效果不佳,原因是医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检查手段、检验项目、药物品种层出不穷,各种新型临床病例也在不断涌现,在缺乏经验积累的情况下,常年从事教学工作的医学院校专职教师很难跟上行业进展,若派其在临床长期工作,也没有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不管是经费支持还是工作协调上都难以满足需要,加上过低的专职师资比例也会影响到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与可靠性[10]。而行业兼职教师授课亦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福利待遇较低、授课质量难以保证、授课时间安排不便等,并且仅靠与学校的协议进行管理,存在着诸多弊端。在“双元制”体系中,师资队伍是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组成,分工明确,职能清晰,管理规范,这是因为德国政府有着明确的立法基础,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和细则都有着明确规定。因此借鉴“双元制”的优点,建立行政管理机制,使专职教师的行业实践和兼职教师的到校授课都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作为指导,并加强官方的系统培训计划,提高授课质量,强化实践技能,同时制定管理细则,详细解读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事管理,落实待遇,提高两者的工作积极性,这在医学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规划中是十分必要的。
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区别,也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核心,“双元制”体系中,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培训中心,由政府规划和企业合作建设,经费则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减轻了职业院校办学的经济压力,并且两种实训基地各自承担相应的实训功能,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由于医学的快速发展,设备更新换代快,医学职业教育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投入大,但却很难跟上临床发展,造成了较大的浪费,还形成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状;而临床实训基地则由于需要处理患者或待测样本过多等原因,无法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训机会,只能分批分时段地进行实训,显然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可借鉴“双元制”体系的政府牵头建设方式,从职能部门管理层进行统一规划,通过整合相关专业课程,合理配置资源,将校内实训基地社会化,积极开展基层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并可为临床实训基地分担简单工作,如承担小型体检业务、配制各种试剂等,而临床更新换代后的设备也能及时进入到校内实训基地中。通过这样的资源整合,不仅提高了校内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水平,增加了实践机会,也减轻了临床实训基地的负担,使其能提供更多的实训岗位。
行政管理机制。“双元制”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政府的制度保障,在颁布相关法规后,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这是该模式成功的核心原因,而不完善的制度也正是阻碍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对于医学职业教育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机制,对提高行业支持度、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考核与证书颁发、经费管理、教学监督与实施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定职能部门进行协作管理,教育管理部门与卫生管理部门交叉对医生的教育工作、教师的临床工作进行定义与考核,并从上而下整合资源,将合理待遇落到实处,激发工作积极性,促使双元的主体间密切配合,才能共同推进医学职业教育的发展。
4 结语
如今职业教育已进入稳步快速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就业形势的良好与工资待遇的增加使其社会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面对这样的新的社会形势,把握机遇快速发展适合自身学科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双元制”是一套具有代表性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其他国外成功的职教模式如美国的“CBE”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等相比,它的培养机制表现出更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政府规划更完善,参与度更高,这恰好是我国医学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借鉴的。同时需重视的是,由于医学专业的特点,我国在引入“双元制”时应避免纯粹技能本位的思路,而应该以基础理论和实用技能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实现合理的本土化移植。通过借鉴“双元制”优点,加快办学机制改革进程,形成个性化的医学教育体系,也为地区基层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起到了人才支撑作用。在这样的体系构建中,正确理解“双元制”的含义,以医院和学校的合作为基础,在政策的支持与引领下,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体系,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1]刘 伟.创新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社会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2(3):68-70.
[2]钟雅文,张 琦.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188-189.
[3]高艳玲.当前就业形势下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3):166-168.
[4]魏晓锋,张敏珠,顾月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92-93.
[5]柴彦辉,周志刚.双元制的可移植性研究:机理、内涵与借鉴[J].教育科学,2008,24(5):1-3.
[6]菲利克斯.绕奈尔,李玉静.双元制:消除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界限的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656):5-6.
[7]李通国.基于工学结合的师徒制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探讨[J].职教论坛,2011,4(2):32-33.
[8]肖争鸣.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10(3):56-58.
[9]朱丽佳.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职教通讯,2011,6(1):65-67.
[10]Xu M.Development of Dual Educational System of Germany in China[M].Advanced Technology in Teaching,2013:2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