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策略分析

2014-03-06柳金强王敬博何婀妮姚战鹏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导师研究生

柳金强,洪 流,刘 涛,王敬博,金 鑫,何婀妮,姚战鹏

(第四军医大学:A.西京消化病院;B.西京医院医教部,陕西 西安 710032)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设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和学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国家人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必然要求。其目标在于培养既有扎实医学专业知识基础,又熟练掌握各种临床操作技能,人文素质良好,医德医风高尚,同时具备较好临床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

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各院校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招生规模和培养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培养质量却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1]。军队医药院校作为部队高素质、应用型卫勤保障人才培养重任的主要担负者,如何在新形势下确保部队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使其充分适应新军事医学变化需求,更好地为部队建设和发展服务,是当下军队医药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目前部队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浅要分析,以期为相应院校今后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生源参差不齐,学生认识不足

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压力增加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日趋复杂,质量亦层次不齐,主要表现在:①应届生(包括应届本科毕业、七年制本硕连读及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工作经验,有些学生甚至为考研放弃实习机会,致使临床训练不足,整体临床能力较弱;②往届生由于工作时间和单位不同,临床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来自基层单位的考生,工作平台低,病患少,设备旧,缺乏系统有效的临床训练;③部分跨专业和跨学科的考生,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技能均显薄弱。其次,入学动机不一,思想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迫于就业压力考研,甚至利用上学期间休假结婚、生育,将读研作为缓兵之计,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真正教育目标、培养方法、毕业标准则认识不清、了解不够。这些均给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挑战。

1.2 师资遴选不严,导师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以学术型为主,专业学位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导师遴选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大都由学术学位导师或医院临床科室主任兼任。由于导师对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和特点认识不足,经验不够,且受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思维定式的影响,重科研轻临床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次,目前导师资格评审、职称晋升等受课题和论文水平的等级和数量影响较大,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通科轮转之余,很难有时间下实验室帮导师完成课题任务,致使一些导师带教积极性不足。再次,专业学位研究生下科轮转期间,主要在各科室临床学习锻炼,与报考导师接触时间有限,轮转科室带教导师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无暇指导研究生临床技能,大都交给主治医师甚或一线医生管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培养质量[2]。

1.3 课程设置僵化,培养方式单一

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公共必修课所占比例最大;在课程内容上90%以上的院校采取与科学学位研究生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设置,仅少数院校专门开设了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的相关课程;教学方法上大多仍延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3]。在培养方案的选择上也基本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专业如何选择、工作经验多少、是否已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无执业医师资格等实际情况,一律参加通科轮转,造成已有工作经历或规培过的学生重复轮转,临床和辅助科室大量交叉轮转的现象,既忽视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又是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1.4 轮转执行乏力,考核流于形式

实践证明,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是培养和训练临床综合能力最为根本和有效的途径[4]。而在实际临床轮转过程中,由于学生分散在各科,学校和医院无法集中统一管理,更多靠科室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科室每天承担大量的医疗任务,加之进修、规培、实习人员繁杂,管理难度增加;管理方法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是疏于管理,全靠学生主动性和自我约束;或是简单管理,采取与实习、规培人员同样的管理办法,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高层次临床能力培养要求;或是管得太死,迫于目前医患矛盾压力,对尚无执医资格的应届研究生,不敢放手让其从事诊疗工作。此外,在出科考核上,很多科室出科考核内容简单,程序简化,考核流于形式。

2 对策和建议

2.1 严把生源质量,做好院前培训工作

鉴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考虑在人才的选拔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潜力。可在入学理论考核以基础知识考核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临床型试题的比重,增设或将面试改为临床技能考核,要求考生能够熟悉或掌握基本的临床查体和操作技能。对已经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有临床工作经历的考生,在入学考核成绩同等的情况下可优先录取,同时对考生的入学动机、思想认识等也应有所了解。如此,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临床知识和技能的重视和掌握,还使导师对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入学后,应安排学生尽快投入临床科室轮转。同时开展院前教育,邀请资深专家、有威望的领导及高年级的优秀研究生授课,对临床医疗注意事项、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及校院规定、培养目标、轮转计划、毕业要求、具体轮转和科研中的心得体会等方方面面给予座谈式讲解,使其在思想认识上完成学习内容由理论到实践、工作角色由学生到医生、人际关系由同学到同事的必要转换,明确读研目标和要求,以更好地适应培养期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2 提高选评标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遴选上,应坚持以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带教能力为核心,具有端正学术风格和高尚师德为基础,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为导向。同时加强对优秀年轻导师的培养,注重导师队伍的梯形发展和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长效奖惩机制,完善导师复审制度,明确考核标准,包括:①导师自身临床能力、带教经历、科研项目、经费和成果;②所带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考核、科研工作及学位论文答辩情况等;③研究生和科室对导师的指导、带教能力和师德医风等的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对于自身能力不强,带教水平不够或医德医风、学术作风不正的导师,暂停或取消其招生资格;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相应表彰、奖励,并优先职称晋升等选评[5]。

2.3 改进教学模式,灵活选择培养方案

改变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法,分析国内外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如EBM教学法有益于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模拟教学法有益于信息获取、动作技能训练及决策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法有益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3]。科学选择相应教学模式,并结合单位实际和特色,在原基础上加以综合或改良。开展丰富多样的专题讲座、病例研讨、读书报告、经验交流等;鼓励学生参加大型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学术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组织学生到社区或基层部队开展实践诊疗。

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不同生源专业特色和工作经验的不同,临床能力迥异的现状,建议使用阶梯式培养方案。①总培养方案:根据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结合院校培养能力和学科建设实际,设立临床轮转总方案,供绝大多数学员执行。②个性化培养方案:对于专业特色较强的学科,如B超、检验、病理、放射等,应合理安排轮转时间,侧重专业相关科室比例;已参加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征求本人和导师意见,直接安排科室考核,考核合格的科室可不再进行轮转。③特殊培养方案:对于已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优秀学员,可在修满课程学分后,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院校批准,直接参加毕业考核,成绩合格者无需参加临床轮转,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准予提前毕业。

2.4 优化课程结构,突出部队培养特色

课程体系设置应涵盖医学基础知识、临床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四个项目,包括专业基础理论、交叉学科理论、医学前沿进展、方法类课程、实验技术类课程以及人文素质类课程六个部分[3]。①在课程内容上,整合简化原有基础课程,增设临床和人文学科课程。②课程形式以必修和选修课相结合,可课堂讲授,亦可尝试运用网络课程,课程常年定期开设,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实际和导师安排,自由选择上课时间,毕业前修满学分即可。③灵活课程考核方法,部分课程尤其是基础课,如政治、英语等,允许学生申请提前考核,成绩合格即可免修。

另外,作为部队院校,在课程的设置和培养上要体现出部队培养特色。由于各部队医药院校有地方和部队双重招生资格,目前普遍采用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以适合最广大的研究生培养要求为主,缺乏针对性的部队特色专业教材。因此,有必要组织专家论证选择或编写紧扣部队实际、适合部队卫勤保障需要的军事医学教材,如高原军事医学、军事医学心理学、军事训练伤防治等,并开设相关特色专业课程,供部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所在部队实际需要选修。

2.5 具体管带责任,规范各级考核标准

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临床科室轮转,其管理亦应以医院及科室管理为主。建立三级管理体制:学校研究生院和医院院办各选派领导共同牵头负责原则性大项管理;研究生院教学培养处和医院医教部负责沟通协调及督查工作;轮转科室和专业导师实施具体管理带教。要求每个科室选定一名副主任负责科室轮转研究生日常行政管理。在临床带教上,创新导师指导模式,实行专业导师总体把关,科室导师主导带教,高年资医师辅助带教的三级指导模式。研究生所报专业导师负责其在专科学习期间的带教和临床课题申报、学位论文答辩把关;在通科轮转期间,由轮转科室副主任职称以上医师任带教导师,与科室高年资医生作为辅助带教老师一起,组成带教指导小组,共同负责本科轮转研究生的带教指导工作,包括研究生在科室期间医疗质量及责任。

考核可分为出科考核、阶段性考核和毕业考核三级。①出科考核:主要检验研究生对所轮转学科临床知识掌握情况,由科室副主任和带教导师负责实施。考核方法可参考采用mini-CEX考核模式,其评估项目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德医风、医患交流、临床诊断、治疗方案、整体评价等七种能力考核,基本涵盖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所要求的培训范畴,且具有客观、合理、操作性强的特点[6]。②阶段性考核:在完成一个二级学科如内科轮转后,由轮转二级学科内各科抽选专家教授统一实施考评。仍可采用mini-CEX考核模式,考核病例范畴在所轮转二级学科之内,由研究生随机抽取。两次考核不合格,重新轮转本二级学科。③毕业考核:由学校和医院成立专家组,分点统一实施考核,方法与阶段性考核大致相同。考核合格者方能参加论文答辩。

2.6 培养科研思维,坚持“两条腿”走路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能只注重“应用性”,更不能完全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混为一谈。如果只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则失去了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意义,且难免不走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反的“重临床、轻科研”的畸形发展路子。

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注重临床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培养。首先,学校和医院应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包括优秀的导师、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其次,导师应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研究生从文献查阅、论文选题、临床资料的整理归纳、数据分析处理到论文撰写等全程给予悉心指导,培养研究生建立系统的科研思维,使其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为以后的临床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任重道远的事业。只有打破传统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思维定式,充分总结分析国内各大医药院校实践成果,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经验,才能及早探索出一条既能与国际先进医疗教育体制接轨,又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路子,持续为部队和社会输送更多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更好地为提升军民健康水平服务,为中国梦助力。

参考文献:

[1]彭伟莲,卢捷湘,卢 莉.探讨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问题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15):76-78.

[2]王洪恩.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12(4):710-711,767.

[3]祖雅琼,马 骏,李丽剑,等.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69-70.

[4]董靖竹,张东华,薄 红,等.浅谈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学科轮转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 2008(9):956-958.

[5]曹恩凤,刘诗宇,滕 达.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8(4):426-427.

[6]董靖竹,张东华,周 佳,等.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出科考试中运用Mini-CEX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12):126-127.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