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锅炉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4-03-06
(大庆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所,黑龙江 大庆 163311)
0 引 言
工业锅炉是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广泛应用于工厂动力、建筑采暖、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需求量很大。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实行“以煤为主”的能源政策,工业锅炉的生产、使用一直以燃煤锅炉为主。但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政策的推行,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研发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的产品,倡导节能减排全民意识,工业锅炉的产品结构、燃烧方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流化床锅炉、生物质锅炉、余热锅炉等得到了较快发展[1]。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新能源技术和产品、余热余能利用技术和产品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产品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能源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的制约。对燃煤工业锅炉的节能提出了诸如推广采用高效工业锅炉、推广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等措施。城市化集中供热带来燃煤工业锅炉向着大容量、高参数、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发展,技术和管理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实现管理的创新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深刻考虑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实现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条件,可以实现技术、业务、组织等诸多方面的创新[3-4]。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工业锅炉涉及企业众多,设计水平不一,多数缺乏研发创新能力,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研发创新手段缺乏,缺少燃烧、传热等共性、关键技术及基础理论的研究和突破,很多企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低,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一些老厂因企业体制和生产能力等问题,其产品数量及规格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行业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我国产品本体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与国外相差不多,基本接近,但实际运行效率相差较大。调查发现我国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一般在65%左右;热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5%~20%。除了设计制造方面的原因外,燃料品质、运行管理水平、运行调节智能化程度以及节能、环保技术等都制约着锅炉运行效率的提高。
2 发展趋势
(1)专业化生产会日益加强
我国工业锅炉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问题,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涌现了一大批技术服务型企业,生产企业也逐步向大规模、专业化生产转变。
(2)燃煤锅炉向大容量发展
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具有燃尽率高,氮氧化物排放低,硫氧化物可以采用技术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脱除,具有较好的环保和社会效益,适合燃用劣质煤。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的平均热效率可以稳定地达到82%~84%,略高于层燃锅炉。但是,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锅炉房基建投资高,设备投资大,辅机电耗大,事故率高,运行维护费用比较高,容量在35 t/h以上并实施热电联产,才具有综合的节能减排效益;对35 t/h以下容量,单纯用于集中供热的综合效益低于相同容量的层燃锅炉。燃油燃气锅炉供热是一种清洁的供热技术,是城市能源较为理想的选择。但是,我国燃油和天然气供应一直面临着油价上涨和气源不稳定等问题,根据未来预测:燃油价格将会持续上涨,天然气也将持续短缺。因此,未来城市能源中的燃油和天然气主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用于供热的燃油燃气锅炉的容量一般不会超过10 t/h(7 MW),大容量集中供热锅炉燃用油品和天然气的可能性很小。
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全面替代层燃燃煤链条炉排锅炉技术。随着层燃燃烧设备大型化技术的发展,层燃燃煤锅炉的容量仍然具有上升空间,大容量层燃燃煤水管锅炉也会受到市场的进一步青睐。
(3)余热余能利用技术和产品进一步发展
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着各种窑炉,如回转窑、加热炉、转炉、反射炉、沸腾焙烧炉等。这些窑炉都耗用大量的燃料,它们的热效率都很低,一般只有30%左右,而被高温烟气、高温炉渣、高温产品等带走的热量却达到40%~60%,其中可利用的余热在冶金方面约占燃料消耗量的三分之一,机械、玻璃、造纸等方面占15%以上,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可用余热锅炉来加以回收利用,减低企业能耗,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冶金、机械、造纸、建材等行业。回收余热降低能耗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环保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进一步加强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锅炉上的应用不仅仅停留在CAD、CAM,从市场信息的收集、原材料的供应、生产资源和技术资源的管理、客户市场资源和企业财力资源的管理等,贯穿企业的整个运行过程。工业锅炉行业部分重点企业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做到企业科研、开发、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共享,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通过采用现代管理科学,以信息技术为实现手段,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的系统管理,真正实现管理的创新,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根据锅炉强度、烟风、热力、水动力四大锅炉计算标准,结合专家的实际经验,采用适合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信息化技术,运行自动监测、监控,运行优化专家系统,网络远程技术诊断与技术支持等),综合运用CAD、CAM、CAE等技术,实现工业锅炉设计、产品制造、工艺过程、运行与管理信息化、数字化。
3 结束语
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节能减排是事关全国发展大局,覆盖全国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参与并长期坚持的工作。
[1] 吴金卓,马 琳,林文树.生物质发电技术和经济性研究综述[J].森林工程,2012,28(5):102-106.
[2] 王善武.我国工业锅炉节能潜力分析与建议.
[3] 杨泽亮,杨 承,陈振林.工业锅炉煤洁净工程[J].动力工程,2004.
[4] 2013-2018年中国工业锅炉市场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D].北京:中研信息研究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