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实践体系建构与实施策略
2014-03-06王恩才董玉芝
王恩才, 董玉芝
(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2 )
随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不断落实,各高等师范院校依据该标准先后重新制定了各学科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培养计划,积极调整课程,注重教师教育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性,解决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延边大学于2013年出台了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师教育类培养计划,该计划是在2005年、2007年出台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培养计划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本文依据该计划和地理学科的实际,构建了地理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实践体系,并介绍其实施策略.
1 延边大学地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设置
延边大学地理教师教育类课程由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选修课程3部分组成.其中:必修课有教育哲学、教育研究方法、有效教学、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师语言、教师书写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中学地理教学设计9门课,共288学时,其中实践课为112学时,占理论学时的39%;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有教育见习(1周)、站台训练(32学时)、教学技能训练(32学时)、教育实习(1学期)4门课.新的培养方案中在注重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加重视实践环节,如地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课时各占一半,地理微格教学课程中理论课设有12学时、实践课为20学时,教育实习从原来的8周增加至1学期,凸显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地理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实践体系的建构原则
1) 系统性原则.地理教师教育类各课程应具有独特的理论与实践部分,其实践部分既要独立存在又要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实践系统,使学生能够在完善的教育实践体系中得以训练、实践,培养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适应未来中学地理教育的需求.
2) 顺序性原则.教师教育类课程是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过渡到实践性的课程,由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组成.地理教师教育类每门课程的实践部分都有其先后顺序,以此形成教育教学的实践体系.
3) 整合性原则.地理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实践体系构建应把教师教育类所有的课程融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整合教师教育类课程资源,各课程实践内容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形成特有结构和功能,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
4) 实践性原则.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教学理论蕴含于教育实践之中,具有不可分割性.教育理论课程中要引申出实践内涵,在内容组织上要适当淡化教育理论知识的学科逻辑,强化教育理论知识的心理逻辑和问题逻辑,并以教育实际现象夯实教育理论知识.
5) 应用性原则.增加教育实践类课程的课时和学分,将知识、技能本位转向实践本位,提高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的养成.
3 地理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实践体系的建构
地理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实践体系的建构主要以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兼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体系,要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减少课程实践环节的盲目性,促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3.1 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建构
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建构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能够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进行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依照2013年延边大学教师教育类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地理教师教育类课堂教学实践体系按其原则建构为:将教育哲学、中学生认知与学习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理论,将教师语言、教师书写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作为基础教育技能,将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地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课程作为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最终通过微格教学、“站台训练”、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达到课堂教学的实践.
3.1.1基础教育理论与技能 教育哲学是培养教师教育哲学素养的课程,是培养教师运用教育中最普遍规律的基本理论进行思考和探讨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诸方面问题的一种特殊性的、综合性的素质和修养.中学生认知与学习课程是研究中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这两门课程从教与学的角度去认识教育中最普遍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地理教师教育类课堂教学实践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基础教育理论.
教师语言课程主要注重教师口语技能训练,掌握普通话,旨在培养教师职业口语和一般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口语修辞手段表达情意.教师书写技能课程主要注重教师板书设计技能训练,同时能够规范教师正确使用汉字,提高教师粉笔字和硬笔字的书写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旨在培养教师教育技术技能,使教育者能够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这三门课程主要培养地理学科师范生的基础教学技能,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
3.1.2地理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的理论侧重于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下的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及其教材的使用问题,实践侧重于地理课程标准下教材的分析和相关教辅材料的掌握.理论学时为32学时,其中中学地理教材分析占12学时,主要分析《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内容;实践学时为16学时(自主学习),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区域地理》(全国高考大纲新编教程)和《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地理》(新课程专用)中的基础习题.
地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新兴的理论与应用学科,该课程以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为基础,实践活动为重点,着重分析、研究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需求、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核心内容有地理教学材料及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活动的设计与教学技能、媒体、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等.理论学时为32学时,实践学时为16学时(自主学习).实践部分是以高中一节地理课为教学设计对象,全班进行集体备课,与理论学习同步进行,共同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确定重点与难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教学活动设计、板书设计,进而各自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站台训练课程课时为16学时.将设计的教学方案在微格教学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并采用微格教学中的自评、小组评价和指导教师的综合评价来规范教学行为,以此达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1.3地理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实践是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由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核心环节.地理微格教学课程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教学论的理论指导下,以现代电化教学设备为手段培训地理专业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主要掌握的技能有教学语言技能、教学体态语技能、板书技能、板图技能、板画技能、现代媒体运用技能、导入技能、讲授技能、用图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总结技能、教学组织技能.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在系统掌握地理教学各种技能理论基础上,确定训练技能、观摩示范、编写教案、角色扮演、评价反馈、校正行为,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地理教学技能.理论学时为12学时,实践学时为20学时,同时利用“站台训练”的课时(16学时),完成单项和综合教学技能的训练,并与地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课程训练相配合,以此做到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全面的教学技能来规范地完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站台训练”是延边大学师范学院为教育类专业师范生设立的教学实践训练课程,每周站台训练一次(2课时),用来辅助地理微格教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技能与教学训练.
教育见习课程使师范生有机会亲临教学现场,亲历教学过程,切身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掌握常规教学程序.教育见习形式有分散与集中见习,分散见习安排在中学的开放日、教学比赛、教学观摩等活动时期进行,要求观摩3至4节课;集中见习安排观摩初、高中各一节地理课.集中见习分3步骤进行:首先是教学见习的准备阶段,该阶段指导教师和主讲教师商榷并确定观摩教学授课的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备课和确定教学过程,见习生与指导教师对所观摩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完成该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保证教学见习的针对性;其次是教学见习课堂观摩,此阶段是做好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的反思记录工作;第三是教学见习的总结阶段,由学生撰写教育见习的总结报告,报告具体包括地理课程理念的体现、教学理论的运用、教学过程实施情况、有效教学的达成等方面内容.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必修课程.通过教育实习,学生能够巩固所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师范生对如何当一名教师,如何教学,如何从事班主任工作有个感性认识,培养师范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师范生将来从事各级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生在讲课前必须先进行听课、试讲,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认可后方可讲课;实习期间,每个实习学生必须参加观摩实习学校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以及随堂观摩指导教师的课,观摩和听课总时数不得少于10学时,并要有详细记录;每个实习生必须至少完成4学时的教学设计编写、6学时以上的授课.实习结束后,实习学校教学指导教师要根据以上几方面的表现对实习生的教学进行评价,其成绩占实习总成绩的40%.师范学院组织各专业师范生进行汇报讲课,并由3位学科教育教师给予综合性评价,其成绩占实习总成绩的40%,并选拔成绩优异者参加全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通过教育实习的课堂教学实践,地理学科师范生能够驾驭地理课堂进行教学实践,为今后从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建构
教师不仅是教育理论的执行者,而且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终身学习者、反思实践者、行动研究者.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中,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由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育调查、毕业论文(地理教育教学研究)3个方面组成.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是用科学的方法探讨教育教学领域内的各种关系、现象,并揭示其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应用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师范生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打下基础.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期末考试方式为撰写一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通过确立研究方向、查阅文献、确定课题名称、明确目的与意义、选择研究方法、进行问题假设及其论证等,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地理教育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以地理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来撰写毕业论文,以此深化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理解与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进入教育实习阶段,实习生要撰写出一篇教育调查,调查由准备阶段(选题、研究设计)、行动阶段(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总结评价阶段(形成成果、总结评价)3个基本程序组成,完成后由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师依据教育调查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价,其成绩列入到教育实习评价表中,占实习成绩的10%,并且在全校对实习生的教育调查进行评比与表彰.
3.3 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建构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2].班主任工作能力主要是由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和教育实习中的班主任工作两部分组成.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主要针对的是学科教师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可能会遇到学习、交往、意志、情绪、人格等一系列的学生心理问题,为师范生班主任实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实习生在教育实习期间,要制定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并交由班主任指导教师审定后执行;实习生做实习班主任期间,要了解1~3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做出具体分析;要在班主任指导教师的协助下组织一次学生主题班会或有效的班级、团组织活动;实习即将结束时要将实习班主任期间的工作做出书面总结,以此作为评定教育实习成绩的依据之一.班主任指导教师要根据以上几方面的表现对实习生的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价,其成绩占实习总成绩的10%.学生经班主任实习后,基本能够独立操作班主任工作,为今后从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础.
4 地理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实践体系的实施策略
1) 以评促教,知能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根据课程的特性和师范生学习的需求而设置的,如何有效完成其任务,需要因不同的实践活动而设置不同的评价机制.通过以评促教,推进师范生对地理教育知识的掌握,形成地理教育教学的能力;通过知能结合,促进地理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
2) 充分运用微格教学实验室进行教学训练,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微格教学实验室是培训学科教学技能,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的工作室.微格教学的过程为事前的学习和研究→确定培训的技能→编写教学设计→提供示范→教师角色扮演者进行微格教学实践→学生角色扮演者做好角色扮演并进行准确记录(包括录制)→回放微格教学录像→教师角色扮演者自评、学生角色扮演者讨论评价、指导教师进行整体评价→教师角色扮演者修改教学设计→重新微格教学实践.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硬件环境能够满足微格教学的录制、回放、评价、再录制、再评价的功能,为受训者创造和谐的氛围和条件.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可逐步掌握教学的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达到组员共同提高.依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按照每组6人至8人进行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训练.要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确立共同的地理教学任务,通过小组组员间的相互探讨,达成小组的教学实践方案,实施同教学技能、同教学内容而不同的方式、方法与手段,进行同课“异构”,通过自评、小组组员评定、教师的综合评定等多元评定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达到组员共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的目的和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
4) 注重教育实习的监管与评价.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教育实习总结4个方面.教育实习主要采用集中实习方式,由具体实习带队教师从地理教学、班主任指导教师的落实、实习生的出勤、地理教学的教学状况、班主任实习的状况、教育调查的情况等方面执行监管,特别是在地理教学方面要求带队教师掌握实习生的教学实施状况,查找实习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要对实习生教学实习进行多元评价,注重教育实习的监管与评价,促进地理师范生教学、班主任、教育研究等实践能力的提升.
5) 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活动,推出地理教学精品.教育实习结束之后,由教务处与师范学院联合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通过教学实习的汇报讲课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进行培训,并参加地理教学精品大赛,参赛优秀者作为今后地理微格教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课程中的范例加以推广,丰富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的课程资源.同时,学校可推荐学生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以此鼓励学生提高教学技能,推出地理教学精品.
参考文献:
[1] 李家清,陈实.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
[2] 韩东才.班主任基本功:班级管理基本技能[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5.
[3] 李家清.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 俞爱宗,金哲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9.
[5] 李凤月.教育实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 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