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颅底肿瘤的护理配合
2014-03-06孟祥惠赵文利王奕
孟祥惠 赵文利 王奕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颅底肿瘤的护理配合
孟祥惠 赵文利 王奕
总结了17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颅底肿瘤的手术护理配合。护士术前进行全面评估, 充分准备, 详细了解手术入路及颅内重要组织器官与肿瘤的关系, 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 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手术,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熟悉掌握手术的操作步骤、手术材料的使用方法, 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等。1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放射性粒子;颅底肿瘤;护理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有100多年的历史[1], 125I粒子是常用的内放射源, 在国外已部分取代了常规外放射治疗[2]。手术不能彻底切除的恶性肿瘤加以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对控制再复发、延长生命有着重要作用[3]。
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导管室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对17例颅底肿瘤患者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效果良好, 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7例患者, 男性12例, 女性5例,年龄22~66岁, 平均年龄44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确诊, 影像学(MRI或增强CT)诊断明确、病理证实。11例转移瘤, 6例原发病灶(2例鼻咽癌, 4例脑膜瘤), 其中8例有手术史, 3例拒绝外科手术;此17例患者中有12例分别接受过化学治疗。临床表现:眼睑下垂、眼球活动欠佳、张口受限3例;阵发性头痛、嘴角歪斜4例、视物模糊、视力下降10例。肿瘤部位:左侧颞下窝累及鼻咽旁间隙及中颅底窝3例, 右侧颞叶区5例, 颞下窝、视交叉转移4例, 单纯左颞下窝5例。
1.2 治疗方法 CT扫描后确定肿瘤组织的位置、形态及大小, 通过TPS设计治疗计划, 确定治疗区域, 算出植入粒子的数量。手术操作时按照CT所获得的影像信息( 主要依据瘤体的位置), 避开血管、神经和重要组织器官, 确定植入针穿刺点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 骨穿刺针钻孔, 按照TPS计划经粒子植入针将粒子植入瘤体内, 直至种植满意, 拔除穿刺针, 包扎穿刺孔;最后行CT扫描以确认粒子分布情况。
1.3 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情绪稳定,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2 护理配合
2.1 心理支持 由于此手术均从颅面部入路, 患者担心治疗效果的同时又担心术后形象受损, 再加上多数患者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了解, 会担心粒子伤害周围正常组织, 因而产生紧张、焦虑等一系列心理负担, 甚至延误手术, 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因此, 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通过术前心理支持, 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耐心细致的对者进行讲解, 使他们了解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的目的、原理、方法、效果,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 稳定患者情绪, 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2.2 术前检查 常规行头颅增强CT、MRI检查, 明确肿瘤部位、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行肿瘤标志物检查,确定肿瘤性质。因颅底肿瘤血供丰富或与颈内等大动脉关联密切, 必要时行CTA或全脑血管造影, 以了解肿瘤主要供血动脉。
2.3 常规准备 术前手术区域常规备皮、剃发、洗头;术前6 h禁饮食;做好皮肤试验, 如抗生素试验;根据患者个体差异, 术前半小时给予镇静剂、止血药、止痛药、止吐药等,以减轻术中患者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术前参与手术配合的护士应与术者全面沟通, 详细了解手术入路及颅内重要组织器官与肿瘤的关系, 评估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拟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4 物品准备 介入手术包、骨穿刺针、18 G粒子植入针和粒子包(由同位素室专职人员负责、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各种型号注射器, 2%利多卡因注射液、生理盐水、20%甘露醇注射液、急救药品和仪器设备。
2.5 术中护理
2.5.1 体位护理 根据手术要求, 协助患者在CT床上采取合适的体位, 既要利于医生穿刺治疗, 又要使患者舒适安全;体位摆好后, 嘱患者不能自行变换体位, 保持平静呼吸。常规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生命体征监护。
2.5.2 病情观察 该手术穿刺点多采用面部、耳后等部位,此部位血管丰富, 术中极易出血, 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准确记录出血量,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治疗过程中随时倾听患者的主诉, 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剧烈、烦躁不安等症状,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生处理,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另外, 此类患者术中大多精神紧张, 护士应及时与其沟通,嘱其放松, 适当应用转移注意力方法, 必要时用纱布遮挡患者眼睛, 来缓解精神压力。
2.5.3 头部制动 操作中避免患者头部活动, 以保证粒子植入的准确性, 避免因头部活动造成局部损伤;如术前访视评估患者不能较好配合头颅制动, 可在术前给予咪达唑仑等药物镇静, 必要时行全身麻醉, 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术毕拔针按压穿刺点3~5 min, 无出血后用无菌敷贴粘贴伤口。术后CT扫描复查无颅内出血, 观察30 min, 无不适返回病房。
2.6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6.1 植入部位疼痛 大部分患者在粒子植入后都会出现局部轻度的疼痛, 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 一周后均能得到缓解;有少部分患者在植入后的两个月仍偶有针刺样感, 无需特殊处理[4]。护士在护理过程中, 要采用深入浅出方式, 介绍生理知识、疼痛反应的规律, 帮助患者解除恐惧心理, 分散注意力, 提高疼痛阈。因为每个人对疼痛的忍受程度不同,过度紧张和疼痛不能控制, 会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 千万不能因患者忍耐性强, 而忽视了心理护理。疼痛实在难忍时,遵医嘱应用止疼药物。
2.6.2 植入区皮肤充血 多由植入位置过浅、局部皮肤剂量过大引起, 一般无须特殊处理。护士定期观察患者的植入区皮肤情况, 通过观察、询问, 了解局部皮肤的充血情况,及时处理,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6.3 植入部位溃疡坏死 局部粒子剂量过大可导致植入部位的溃疡坏死, 尤其是植入时伤口未愈合或者曾行放射治疗的部位。术前应做好皮肤准备, 剔除毛发时防止皮肤损伤,清洗局部皮肤, 勤剪指甲, 避免抓伤皮肤;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宜穿柔软、宽松、开衫衣物, 避免套头衫穿脱摩擦局部皮肤;避免阳光照射、出汗、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勿用过冷过热的水清洗皮肤、毛巾揉搓皮肤, 勿在局部粘贴胶布等物品, 穿刺处愈合后可用温开水清洁皮肤, 以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如果出现触痛、充血、红肿等轻微皮肤反应,可应用马铃薯片帖服, 或涂抹有收敛作用的药物, 如0.75%龙胆紫溶液、VB12、3%硼酸溶液湿敷等[5]。出现溃疡坏死后局部可行清创处理, 碘纱布条外敷刺激肉芽组织生长。
3 小结
Kumar等[6]的经验表明:无论什么组织学类型, 一般颅底肿瘤都对125I有反应, 用125I进行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过程中几乎不发生急、慢性并发症。对于手术危险性大而症状轻的颅底肿瘤患者,125I “种子”持续种植的间质内放射治疗可作为一种有临床实际意义的治疗手段[7]。125I粒子植入治疗颅底肿瘤可直观地了解粒子植入针的位置, 确保粒子植入的正确性, 并可连续低剂量长时间照射肿瘤细胞, 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治疗时间短、可重复、易护理等优点, 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 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又和术中护理配合密不可分, 护士必须详细了解手术入路及颅内重要组织器官与肿瘤的关系, 评估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熟悉手术的操作步骤、手术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放射防护, 密切配合医生操作, 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1] 王俊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1-2.
[2] 吴朝晖,田增民.125I粒子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24(11):1247-1249.
[3] 王雨琳,左峰.125I粒子在颅内恶性肿瘤植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0,9(9):970-972.
[4] 胡效坤,张福君.CT介入治疗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447.
[5] 彭金娣,齐莉,钱银霞,等.浅谈肿瘤放疗皮肤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 2011,8(44):439-440.
[6] Kumar PP, Ptil AA.Interstitial brathytherapy for skull base tumors.Neurusurg Clin N Am, 2000,11(4):639-649.
[7] 潘力雄.颅底肿瘤的放射治疗进展.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2,29(2):161-164.
450003 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导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