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指数的临床应用
2014-03-06陈祖涛彭会丽张瑞权韩俊
陈祖涛 彭会丽 张瑞权 韩俊
脑电双频指数的临床应用
陈祖涛 彭会丽 张瑞权 韩俊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不同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不同科室需行手术患者共计200例, 随机分组, 观察组在BIS监测下行全身麻醉, 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行全身麻醉,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物总量。结果 两组在插管后、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IS在麻醉过程中有助于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 具有重要价值。
脑电双频指数;不同手术;应用价值
不同手术、不同患者状况不一致, 患者机体情况, 对药物耐受性、敏感性均并不一致, 常规用药常忽略患者、手术大小等因素影响, 易导致麻醉深度过浅或者过深, 影响手术进程, 严重者, 麻醉过浅导致患者术后可记忆起术中所发生情景,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甚至导致抑郁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BIS监测下可随时明确麻醉深度,在BIS指导下行全身麻醉, 可维持麻醉深度与适合状态, 有效避免麻醉药物过度或者过少, 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避免生命体征的不平稳对机体手术预后的影响[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需行手术患者, 年龄20~56岁,平均(42.7±5.6)岁, 其中, 心胸外科患者40例, 普外科患者40例, 妇科患者40例,泌外科患者40例, 骨科患者40例, 男119例, 女81例, 随机分组, 五个科室患者各20例, 每组共计100例, ASA分级I-II级, 两组患者手术种类、年龄、性别构成、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监测生命体征, 开通静脉通道。两组均采取相同药物行麻醉诱导、维持、苏醒。诱导用药:长托宁,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芬太尼, 维库溴铵;维持用药:丙泊酚(国产), 卡肌宁, 瑞芬太尼。观察组在BIS监测下调整用药, 维持麻醉深度于合适深度;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方式维持。比较两组不同时刻:麻醉前(T1)、诱导插管后(T2)、手术进行1h(T3)、拔管后(T4)四个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及BIS值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规定,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变化 T1、T4两个时刻, HR、MAP、BIS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两个时刻, HR、MAP、BIS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的差异 经统计分析, 观察组苏醒时间(9.7±3.4)显著少于对照组时间(12.5±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1119.4±231.4)显著少于对照组(1569.4±35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以往, 缺乏相关麻醉深度监测, 临床常规麻醉方式多为麻醉深度过深, 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随着相关仪器及技术的发展, BIS逐渐受到临床重视, 并逐渐引进医院使用, BIS监测下行麻醉更加安全, 对麻醉深度的评估更为直观, 更为数量化, 避免了人为主观的评估带来的不准确性[2], 通过本研究发现, 常规麻醉用药药量常导致麻醉过深, 麻醉苏醒时间及药物用量均偏大。BIS监测下可准确评估, 既满足了手术要求,患者保持镇静、无痛、肌肉松弛状态, 又尽量减少了药物使用,避免了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影响, 苏醒时间同时缩短, 提高了麻醉质量, 此与陶国荣[3]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 BIS监测可应用于临床各类不同患者、不同手术, 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 牛悦峰.脑电双频指数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监测麻醉深度的比较.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 2008,24(2):132-125.
[2] 周少丽,刘德昭,庞红宇,等.全麻诱导气管拔管期间脑电双频指数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4, 20(2): 207-209.
[3] 陶国荣,宋小星,任瑜,等.维库溴铵对全麻患者脑电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镇静深度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7, 27(3): 240-243.
467000 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麻醉科
陈祖涛 E-mail:chenzutao88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