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蕉·虑》张友宪艺术展

2014-03-05

焦点 2014年2期
关键词:南京艺术学院芭蕉水墨

艺术家张友宪老师说:“我一直把芭蕉当作人来理解,从生长到枯萎,它具有生命人格的魅力。”

“芭蕉”这个词常常出现在古诗词和古画里,在中国画里,许多画家都十分喜欢画芭蕉,张友宪也不例外。但是,他笔下的芭蕉似乎与中国古画中对芭蕉的审美以及诗赋贤能所吟唱的芭蕉品质有所不同。他塑造的芭蕉,少了“绿天如幕”之势,逃离了“雨打芭蕉声声泣”的缠绵,多了雄厚与苍劲,蒸腾出无限的情意,传递了文人品格,铺天盖地的巨幅芭蕉给人以打动人心的震撼。

近观他的水墨芭蕉,却很难将它们归属在气韵生动、浓厚华滋的传统城池的水墨画行列。他的作品似乎包裹了一层“当代”的韵味,但又缺少了“当代”的时尚张力,或许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现代感”,一种自身色彩的绘画方式,是一个艺术知识分子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宣泄。他用自己情有独钟的芭蕉题材,用中国传统的水墨语言进行当代表达,向传统致敬,表现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现代转型。他表示“很多人看到我的芭蕉就会觉得它很当代,但我本身对当代并没有太多的概念。我不懂当代,只管画画。或许我画的芭蕉与同一时期的其他艺术家相比,显得更为与众不同一些,因为芭蕉体现了我对生命、对情感、对艺术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南京美术学院的山坡上种植了密密丛丛的芭蕉,你经常可以看见一个身影,支起画架,默默地在那里写生。有时候,他甚至将画纸铺在地上,肆意洒脱,如飞如动,用笔墨挥洒出他对自然、生命、情感的表达。

此次《蕉·虑》张友宪艺术展,选择立志发展和突破传统领域的南京先锋当代艺术中心展出可以说再适合不过了。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中国传统绘画的重镇,而先锋当代艺术中心很好的将传统和当代结合起来。本次展出的作品是以芭蕉为主题的水墨作品共60余幅,大部分是张友宪先生新近完成的力作,均是气势撼人的大幅巨作,都是十几年的笔墨浸淫和艺术修炼才能完成的非常成熟的精品力作。张友宪在经过几十年的阅历积累和笔墨滋养,他将对社会、对人生、对艺术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倾注在芭蕉这一曾经倾情的生灵上,向观众们表达了他对世界更为深刻和多元的认知。

艺术家简介

张友宪,著名中国画家,1954年生于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美术学院院长,南艺中国画研究院院长。1982年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人、山、花三科均有突出成就,作品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也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京艺术学院芭蕉水墨
南京艺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雨打芭蕉
南京艺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近期活动掠影
水墨
等闲托谁题芭蕉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