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闻学专业新闻策划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4-03-05黄鸿业
黄鸿业
教育部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意味着研究性教学在国家层面上得到肯定和推广。但如何结合课程实际实施研究性教学,当前仍然是值得大部分教师在推动教学改革时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总体来看,我国关于新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中涉及“研究性教学”的比较少,大多是集中在“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改革”这两大研究领域,这与开展研究性教学程序较为复杂,没有现成的有效范式可供借鉴,如果实践效果不好往往得不偿失有关。当然,也有一些涉及新闻学课程改革的论文提及研究性教学,但只是作为论文中提出建议的一部分,没有对研究性教学的具体开展进行详细论述。可见,探讨研究性教学在新闻学相关课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弥补学术研究上的缺憾,还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适应新闻行业岗位实际的技能,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内涵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提出“问题教学法”,倡导“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这为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为目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新的成果,通过对研究内容的深刻认识,产生新的观点,完善个人认知体系。“研究”的核心在于创新性思维。
新闻策划是新闻学的专业课程,重在阐述新闻报道策划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新闻策划在现实新闻行业中的具体实施,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本门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其天然的优势,也更利于教师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将研究性教学循序渐进地拓展到其他课程。
二当前新闻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教学缺乏实践环节
与新闻写作、新闻评论学等课程不同,本门课程的实践必须有专业平台的支撑。有些教师对于“实践”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对某个活动进行新闻策划并形成策划文书,但这样的策划方案必须经过媒介实体来检验,然而这是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得到执行的,也就无法验证它的可行性或执行效度,仅凭教师的主观认定来判断新闻策划方案的优劣,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很多高校教师没有新闻行业的从业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和对新闻实务的直观感觉,只能从理论上来判定,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新闻策划的深入理解。
(二)缺少与其他课程的结合
很多教师把新闻策划上成一门偏重理论的课程,只注重新闻策划单方面知识的讲解,与之前教授过的课程断裂开来。新闻策划与新闻采访写作、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一次新闻策划依赖众多的新闻写作才能实现,而很多新闻策划行为的深层次动因都可以从传播学理论上追根溯源。通过现有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学会“怎样进行新闻策划”,但对“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新闻策划”缺乏理论层面上的理解,同时对“在新闻写作中怎样表现策划的意图”这样的细节缺乏感知。
三新闻策划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
(一)结合传播学理论讲授新闻策划的重点知识
在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占据了绝大部分课时,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要精简理论的讲授,把重点提炼出来,留更多的课时用于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而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将之前已经教授过的传播学理论与新闻策划的知识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从理论的层面加深对新闻策划的认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为稍后将要开展的案例分析和策划实践奠定基础。
在实践中,笔者将“新闻策划的原则”“新闻策划的选题确定”“新闻策划的评价”“新闻策划的方案制订”作为讲解的重点;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对会议报道策划、典型报道策划、突发事件报道策划进行详细分析;开设两个专题研究,即“新闻策划与媒介经营”和“新闻策划与炒作”;在讲授过程中融入的传播学理论包括议程的设置、沉默的螺旋、培养分析、社会责任论、拟态环境、刻板印象等;同时介绍比较值得深思的观点,如“娱乐至死”、“危机传播”,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至于如何将传播学理论与新闻策划案例结合起来,则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选择案例的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范式。
(二)运用理论进行案例分析
在这个环节,学生正式进入新闻策划研究性学习的自主阶段,研究任务则是对报纸或网络上的某一新闻策划专题进行评述。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学生自由组合,每组成员6~8名,设一名小组长,小组内经过协商合理分工。学生选取的案例不限时效性,近年内比较成功的新闻策划都可以作为分析对象,教师引导学生从事件背景、栏目规划、文本内容、版面编排、整体效果、媒介经营等方面对该策划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新闻学或传播学的理论对其分析。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出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能想出怎样的措施来完善这个策划。在这个环节,学生要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以研究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对该策划进行完善。这样,学生就能初步尝试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而教师只是一名指导者、引路人。
这个环节的任务必须提前布置,教师理论讲解结束后,马上进入案例分析的课程模块。每次课安排一组学生讲述对某新闻策划的分析,每位成员都必须上台发言,发言的内容在小组内分工确定,一般由小组长进行综述。该小组的评述结束后,由其他组的组员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是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于理论分析不到位的地方要及时指出,以便学生在稍后的实践环节中完善。
(三)提供新闻策划实践的平台endprint
很多高校对“新闻策划”课程的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往往以学生写一份策划方案为考核方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少新闻策划的平台。对此,要动用多方资源,确保学生新闻策划的实践得到落实。笔者与校报编辑部联系,遇到校园大事件时,请校报编辑为新闻专业的学生预留一个版面,用于他们实施新闻策划。学生策划的新闻专题可以包括新生军训、校园运动会、社团活动、节日庆典,甚至是带有商业性质的“校园好声音”活动等,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或熟悉的活动,能够激发他们开展新闻策划的热情。完成的方式依然是小组合作,成员与案例分析环节相同,小组间相互沟通协调,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策划,每次策划的实现形式就是在校报刊登一个专版,从栏目的设置和版面的安排,再到新闻稿件的采写,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学生不仅能完成新闻策划的实践,还能复习新闻写作的知识。
学生对于此次校园新闻专题的策划,必须经过调查和可行性分析,这是开展研究的必经环节,调查报告成果同样是作为实践考核的一部分。在实施新闻策划前,学生要对在校的老师、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以利于在策划时根据受众的爱好和需求调整报道策略和版面设置。新闻专题刊登后,还要在校园范围内收集反馈信息,总结此次新闻策划的得与失。在这个阶段,学生充分经历了一次小型的调查研究,认识到只有经过实证调研以及行为分析,即有了理论研究的基础,新闻策划才能有明确的指向,实施效果才会更好。
(四)创建课程微博,利于日常指导
因为新闻策划实践的很多活动必须在课外进行,为确保学生遇到疑问时能及时得到解惑,在上课之初就创建一个课程微博,由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学生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新闻策划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疑问,都可以求助,教师要每天固定时间查看微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另外,教师要勤于更新课程微博,内容可以是转发媒体微博或名人微博对于最近热门时事的见解,也可以是自己对某报纸或网站专题策划的看法,表达自己的体会,与学生分享对事件的认知,或对于相关新闻策划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灵感,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研究性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因此传统闭卷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必须改革,转为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平时表现、案例分析报告、作品质量、调查研究的报告组成考核的四个内容,权重分别为20%、20%、40%、20%,作品即实践环节的校报专版。考核的主体也由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改为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主要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创新性和整体效果进行评价。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合理反映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峻颖,吴亚春,孙建.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
[2]张爱凤.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研究性教学的经验与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2).
[3]孟玲.研究性教学在新闻实务课程中的应用———以”广播新闻采制”的课程改革为例[J].今传媒,20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