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筑梦
2014-03-05李强强
李强强
一条奔腾之江,流经于此——闻名遐尔的金沙江,像一条玉带,从青藏高原悠然而下,蜿蜒而流,在四川西南部接纳岷江,欢快地注入长江。
一座活力之城,崛起于此——在长江上游和金沙江、岷江下游“金三角”地区,有一座宜居宜业的滨江之城,这就是“一曼故里”、“油樟王国”———四川省宜宾县。
一份炽热情怀,奉献于此——于1992年成立的宜宾县关工委,凝聚起全县近3000名“五老”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像燃烧的夕阳,将人生中最美的光与热奉献给了下一代,在天地间留下了一抹永不消逝的晚霞,催人奋进。
《祖国》记者本期对话宜宾县关工委执行主任郭时录,让广大读者从“宜宾筑梦”中感受到广大“五老”的使命与责任,从关爱事业的强劲脉动中感受这座历史名县的未来和希望。
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就要有为
记者:宜宾县关工委成立20多年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作为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能否谈谈从事关爱事业的鼓舞和信心来源于哪里?
郭时录: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指导和关怀,关爱工作尤其如此。2013年底,受县委书记王光柱委托,县委副书记张瑞英主持召开了解决关工委建设问题工作协调会。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秦孟刚,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宜宾县关工委是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关心下一代、教育青少年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在开展关心下一代、教育青少年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关工委建设。会议从四方面为关心下一代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是落实工作机构和人员。设立县关工委办公室,落实办公室专职主任人名和工作人员;二是强化经费保障。每年为县关工委落实工作经费,同时,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应将关工委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三是落实车辆保障,为关工委的日常工作交通支持;四是建立宜宾县关心下一代基金。原始募集金额不少于150万元,力争达到200万元,其中县财政注入100万元。同时,加强宣传发动,适时召开全县动员大会,积极向全社会募集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支持配合县关工委开展各项工作,整合资源,加强协作,共同推动我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
“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就要有为。”宜宾县关工委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利益于党委、政府真心重视,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利益于党委、政府真诚支持,充分发挥关工委桥梁和纽带作用;利益于党委、政府真情关心,激励我们“五老”为这一崇高事业不懈奋斗。
走近特殊群体,创建“一帮一”的“宜宾模式”
记者:目前,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失足青少年等下一代中的特殊群体受到了社会的更多关注,您在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调研中,感受最深的什么?
郭时录:这些年来,宜宾县关工委广大“五老”特别注重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走访调研。留守儿童多存在于乡镇,特别是偏远山区。从宜宾县来看,呈现的分布特点是:2011年9月止,全县留守学生31330人,其中小学生18688人 初中生12642人,占学生总数的35.87% 女生约占45%。全县单亲外出人数占了留守学生人数的36.32%,双亲外出的人数占了留守学生的63.68%。
我们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类型也进行了分析,隔代监护型占70%;寄养监护型占15%;自我监护型占4%,尤其令人担优。
宜宾县关工委针对这些情况,在全县开展了对社区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活动,县委书记王光柱带头在柏溪镇联合社区牵手结对一名困难学生,资助其学费,关心其生活,推动了“一对一”帮扶活动蓬勃开展,取得了显着成效。初步统计,仅2013年全县对社区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结对就有3000 余对。同时创新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措施,把对社区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活动,作为关心下一代的重要工作来抓,促使“一对一”帮扶活动常态化。
“五大考问”,宜宾留守儿童背后的思考
记者:青少年成长环境,特别是留守儿童环境不断发生新变化,给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宜宾县关工委针对留守儿童如何思考和谋划?
郭时录:我们认为,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结合宜宾县实际,有五大问题在考验着我们。
一问环境——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如何得到进一步优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工程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人,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的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问制度——与户籍相联系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城乡隔离制度如何破除?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取消实行农工“城市待遇”,让农民工子女到父母务工地就近入学。公办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三问学校——学校监管建设机制如何得到进一步加强?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职员工的作用,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在生活、学习、思想上给予帮助;二是要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三是要进一步深化德育环境,创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四是要创新家长学校机制,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
四问家庭——如何强化家庭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职能?首先要帮助家长认清自己所担当的角色,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如果确实没有办法的,外出打工前一定要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项安排好,而且最好选择就近务工,外出打工后要通过电话、网络、通信和定期探望等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其次,要花大力气更新监护观念,提高监护水平。
五问部门——教育部门、妇联和各级关工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如何履职?各乡镇的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发挥维护、教育和服务职能及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优势,组织“五老”人员和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类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环境。
只有解决了这五大难题,才能找到关爱留守儿童的主要抓手,才能为下一代编织更加美好的未来,才能创造更加和谐的宜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