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具教改中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014-03-05季进军叶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堂质量提升模具

季进军+叶畅

摘要:随着我国的模具工业迅猛发展,对于模具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是随着各地高职院校大规模地开办模具专业,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投入到社会中去工作,不过社会上模具企业却招不到适合的、能够尽快投入工作状态中具有实用性的模具人才。供需矛盾对于模具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面对模具专业的教学方式时应当开展适应性的改革。所以近几年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将加强生产实践的教学环节,从而改革创新某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从而落实模具教改中的任务,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模具;高职;提升;专业教学改革;课堂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78-03

一、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模具的地位以及发展现状

模具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已成为了各种工业产品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设备,例如在建材、家电、仪器、电器、电机、汽摩与电讯等产品里,大部分都是依赖着模具成型,模具生产制件所具有的低消耗、高生产力、高一致性、高复杂程度与高精度等优点,使得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望尘莫及。“效益放大器”是模具的别称,因为用模具所生产的产品其价值通常都比模具要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生产模具技术的高低除了量度一个国家其产品制造的水平之外,还决定着其产品的开发、效益与质量等能力。众所周知,我国模具的发展还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但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模具越来越得到重视,对于模具的要求也日益严格,所以,具有长寿命、复杂、大型、精密等特点的模具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如今,模具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少行业的重视,若要更好地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模具行业每一年一定要有所增长,并且增长的速度一定要和产品的结构合理化调整一起实现。为了让这个目标得以实现,一定要尽快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模具人才。

二、模具人员的社会需求

模具的发展不仅标榜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发展,还标榜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越高,其模具的生产水平就会越高,好比德国、日本、美国。同理,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需求模具方面的人才也比较多。例如上海、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因为模具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制作精度高、成本低、批量大等优点,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生产。根据国际生产协会的预测,未来产品零件的粗加工为75%,精加工为50%。比如汽车工业,每个车型的轿车大概用4000多套模具,价值在2~3亿元。在各式各样的汽车当中,一种车型所冲击的模具约为2000套,大中型覆盖件的模具为300套。由此可得,模具工业是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尤其是模具CAM/CAD技术的使用,其是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革命。所以,模具市场急需一大批模具设计和制造的专业人才。根据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而言,模具专业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尤其CAM/CAD技术的遍及,先进设备快速增加与高新科技的应用,对于既会保养、维护设备,组织生产、制定工艺、编制程序,还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等综合素质的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根据发达国家的统算,这种综合性人才约占工程人员的50%。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也逐渐缩短,模具与模具专业人员的关系就越发突出。所以,尽快培养出一批模具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显得非常紧迫。

三、提升高职高专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教学质量的策略

大多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教改的目标与指导思想都以“市场为导向,在服务行业与地方重视教学质量,创办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院校。遵守高职教育的规律,从而建立能力本位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关键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时俱进,将企业对于人才的能力与知识结构的要求都考虑充分,根据高职高等教育的‘实践、实用、实际三实原则,确保理论的前提下,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能够成为‘管用、能用、会用的综合性人才”。所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努力促进模具专业的课堂效率。

1.改变教学的观念与培养新的教学模式。普通教育其主要解决的问题为“是什么”与“为什么”,是认知世界的范围之一。但高职教育所需解决的问题是“做什么”与“怎么做”,是改造世界的范围。所以,高职教育并不能照搬普通教育,而是应将培养能力作为前提,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高职教育的教学基础向来着重于培养职业技能,教学过程与相关联的教学环境都是围绕其进行的,并要求运用与把握职业的技能技术。所以,一定要对陈旧的教学方式以及脱离现实的课程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更有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按照模具专业所要培养的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培养其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还有利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推陈出新,使得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重塑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改变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寻求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及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及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综合技能及综合实践能力,只有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模式,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不再单调乏味,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对于模具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应当着重于将学生作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本位,采取启迪式、探讨式,以自学为中心,教师引导,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项目式”、“任务式”、“主题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使用,这样才会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把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当中移动到重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开发学生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必须强化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与激励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对模具专业产生信心,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4.强化建设软件与硬件,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模具的专业人才一定要有其对应的软件与硬件。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一些实训中心、CAM/CAD技术中心等,并且要配备一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如此一来,实践教学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可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推动了学习进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对于提升课堂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教师将上课地点从教室转移到了生产加工现场或实验室,不仅把传统的理论教学变成了实践教学,还能有具体的操作与演示。在完成教学的过程中,不但强化了学生感受教师讲解的能力,还有利于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观察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四、总结

现在工业的生产与发展都不能脱离模具,所以,大量培养模具人才除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之外,还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必须抓住机遇,极力提升高职模具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为培养高职模具专业化人才奠定基础,牢牢抓住时代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建潮,卞平,李顺军,赵明炯.“冲压模具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2]吴华春,黄庆专,张珂.高职模具专业的研究性实践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03).

[3]伍先明,文泽军.“模具设计”专业教学与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4]张勇,张敬芳,宁同海,李文涛.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1).

[5]王荣,代永东,刘诗文,赵红梅,姜君.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6]李焕锋.深化模具专业改革?摇强化先进技术应用能力培养[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endprint

摘要:随着我国的模具工业迅猛发展,对于模具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是随着各地高职院校大规模地开办模具专业,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投入到社会中去工作,不过社会上模具企业却招不到适合的、能够尽快投入工作状态中具有实用性的模具人才。供需矛盾对于模具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面对模具专业的教学方式时应当开展适应性的改革。所以近几年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将加强生产实践的教学环节,从而改革创新某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从而落实模具教改中的任务,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模具;高职;提升;专业教学改革;课堂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78-03

一、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模具的地位以及发展现状

模具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已成为了各种工业产品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设备,例如在建材、家电、仪器、电器、电机、汽摩与电讯等产品里,大部分都是依赖着模具成型,模具生产制件所具有的低消耗、高生产力、高一致性、高复杂程度与高精度等优点,使得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望尘莫及。“效益放大器”是模具的别称,因为用模具所生产的产品其价值通常都比模具要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生产模具技术的高低除了量度一个国家其产品制造的水平之外,还决定着其产品的开发、效益与质量等能力。众所周知,我国模具的发展还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但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模具越来越得到重视,对于模具的要求也日益严格,所以,具有长寿命、复杂、大型、精密等特点的模具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如今,模具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少行业的重视,若要更好地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模具行业每一年一定要有所增长,并且增长的速度一定要和产品的结构合理化调整一起实现。为了让这个目标得以实现,一定要尽快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模具人才。

二、模具人员的社会需求

模具的发展不仅标榜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发展,还标榜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越高,其模具的生产水平就会越高,好比德国、日本、美国。同理,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需求模具方面的人才也比较多。例如上海、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因为模具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制作精度高、成本低、批量大等优点,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生产。根据国际生产协会的预测,未来产品零件的粗加工为75%,精加工为50%。比如汽车工业,每个车型的轿车大概用4000多套模具,价值在2~3亿元。在各式各样的汽车当中,一种车型所冲击的模具约为2000套,大中型覆盖件的模具为300套。由此可得,模具工业是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尤其是模具CAM/CAD技术的使用,其是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革命。所以,模具市场急需一大批模具设计和制造的专业人才。根据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而言,模具专业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尤其CAM/CAD技术的遍及,先进设备快速增加与高新科技的应用,对于既会保养、维护设备,组织生产、制定工艺、编制程序,还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等综合素质的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根据发达国家的统算,这种综合性人才约占工程人员的50%。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也逐渐缩短,模具与模具专业人员的关系就越发突出。所以,尽快培养出一批模具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显得非常紧迫。

三、提升高职高专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教学质量的策略

大多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教改的目标与指导思想都以“市场为导向,在服务行业与地方重视教学质量,创办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院校。遵守高职教育的规律,从而建立能力本位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关键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时俱进,将企业对于人才的能力与知识结构的要求都考虑充分,根据高职高等教育的‘实践、实用、实际三实原则,确保理论的前提下,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能够成为‘管用、能用、会用的综合性人才”。所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努力促进模具专业的课堂效率。

1.改变教学的观念与培养新的教学模式。普通教育其主要解决的问题为“是什么”与“为什么”,是认知世界的范围之一。但高职教育所需解决的问题是“做什么”与“怎么做”,是改造世界的范围。所以,高职教育并不能照搬普通教育,而是应将培养能力作为前提,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高职教育的教学基础向来着重于培养职业技能,教学过程与相关联的教学环境都是围绕其进行的,并要求运用与把握职业的技能技术。所以,一定要对陈旧的教学方式以及脱离现实的课程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更有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按照模具专业所要培养的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培养其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还有利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推陈出新,使得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重塑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改变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寻求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及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及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综合技能及综合实践能力,只有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模式,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不再单调乏味,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对于模具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应当着重于将学生作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本位,采取启迪式、探讨式,以自学为中心,教师引导,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项目式”、“任务式”、“主题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使用,这样才会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把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当中移动到重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开发学生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必须强化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与激励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对模具专业产生信心,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4.强化建设软件与硬件,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模具的专业人才一定要有其对应的软件与硬件。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一些实训中心、CAM/CAD技术中心等,并且要配备一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如此一来,实践教学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可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推动了学习进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对于提升课堂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教师将上课地点从教室转移到了生产加工现场或实验室,不仅把传统的理论教学变成了实践教学,还能有具体的操作与演示。在完成教学的过程中,不但强化了学生感受教师讲解的能力,还有利于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观察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四、总结

现在工业的生产与发展都不能脱离模具,所以,大量培养模具人才除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之外,还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必须抓住机遇,极力提升高职模具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为培养高职模具专业化人才奠定基础,牢牢抓住时代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建潮,卞平,李顺军,赵明炯.“冲压模具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2]吴华春,黄庆专,张珂.高职模具专业的研究性实践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03).

[3]伍先明,文泽军.“模具设计”专业教学与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4]张勇,张敬芳,宁同海,李文涛.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1).

[5]王荣,代永东,刘诗文,赵红梅,姜君.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6]李焕锋.深化模具专业改革?摇强化先进技术应用能力培养[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endprint

摘要:随着我国的模具工业迅猛发展,对于模具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是随着各地高职院校大规模地开办模具专业,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投入到社会中去工作,不过社会上模具企业却招不到适合的、能够尽快投入工作状态中具有实用性的模具人才。供需矛盾对于模具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面对模具专业的教学方式时应当开展适应性的改革。所以近几年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将加强生产实践的教学环节,从而改革创新某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从而落实模具教改中的任务,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模具;高职;提升;专业教学改革;课堂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78-03

一、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模具的地位以及发展现状

模具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已成为了各种工业产品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设备,例如在建材、家电、仪器、电器、电机、汽摩与电讯等产品里,大部分都是依赖着模具成型,模具生产制件所具有的低消耗、高生产力、高一致性、高复杂程度与高精度等优点,使得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望尘莫及。“效益放大器”是模具的别称,因为用模具所生产的产品其价值通常都比模具要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生产模具技术的高低除了量度一个国家其产品制造的水平之外,还决定着其产品的开发、效益与质量等能力。众所周知,我国模具的发展还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但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模具越来越得到重视,对于模具的要求也日益严格,所以,具有长寿命、复杂、大型、精密等特点的模具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如今,模具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少行业的重视,若要更好地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模具行业每一年一定要有所增长,并且增长的速度一定要和产品的结构合理化调整一起实现。为了让这个目标得以实现,一定要尽快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模具人才。

二、模具人员的社会需求

模具的发展不仅标榜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发展,还标榜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越高,其模具的生产水平就会越高,好比德国、日本、美国。同理,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需求模具方面的人才也比较多。例如上海、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因为模具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制作精度高、成本低、批量大等优点,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生产。根据国际生产协会的预测,未来产品零件的粗加工为75%,精加工为50%。比如汽车工业,每个车型的轿车大概用4000多套模具,价值在2~3亿元。在各式各样的汽车当中,一种车型所冲击的模具约为2000套,大中型覆盖件的模具为300套。由此可得,模具工业是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尤其是模具CAM/CAD技术的使用,其是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革命。所以,模具市场急需一大批模具设计和制造的专业人才。根据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而言,模具专业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尤其CAM/CAD技术的遍及,先进设备快速增加与高新科技的应用,对于既会保养、维护设备,组织生产、制定工艺、编制程序,还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等综合素质的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根据发达国家的统算,这种综合性人才约占工程人员的50%。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也逐渐缩短,模具与模具专业人员的关系就越发突出。所以,尽快培养出一批模具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显得非常紧迫。

三、提升高职高专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教学质量的策略

大多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教改的目标与指导思想都以“市场为导向,在服务行业与地方重视教学质量,创办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院校。遵守高职教育的规律,从而建立能力本位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关键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时俱进,将企业对于人才的能力与知识结构的要求都考虑充分,根据高职高等教育的‘实践、实用、实际三实原则,确保理论的前提下,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能够成为‘管用、能用、会用的综合性人才”。所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努力促进模具专业的课堂效率。

1.改变教学的观念与培养新的教学模式。普通教育其主要解决的问题为“是什么”与“为什么”,是认知世界的范围之一。但高职教育所需解决的问题是“做什么”与“怎么做”,是改造世界的范围。所以,高职教育并不能照搬普通教育,而是应将培养能力作为前提,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高职教育的教学基础向来着重于培养职业技能,教学过程与相关联的教学环境都是围绕其进行的,并要求运用与把握职业的技能技术。所以,一定要对陈旧的教学方式以及脱离现实的课程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更有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按照模具专业所要培养的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培养其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还有利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推陈出新,使得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重塑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改变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寻求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及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及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综合技能及综合实践能力,只有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模式,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不再单调乏味,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对于模具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应当着重于将学生作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本位,采取启迪式、探讨式,以自学为中心,教师引导,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项目式”、“任务式”、“主题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使用,这样才会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把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当中移动到重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开发学生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必须强化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与激励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对模具专业产生信心,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4.强化建设软件与硬件,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模具的专业人才一定要有其对应的软件与硬件。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一些实训中心、CAM/CAD技术中心等,并且要配备一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如此一来,实践教学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可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推动了学习进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对于提升课堂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教师将上课地点从教室转移到了生产加工现场或实验室,不仅把传统的理论教学变成了实践教学,还能有具体的操作与演示。在完成教学的过程中,不但强化了学生感受教师讲解的能力,还有利于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观察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四、总结

现在工业的生产与发展都不能脱离模具,所以,大量培养模具人才除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之外,还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必须抓住机遇,极力提升高职模具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为培养高职模具专业化人才奠定基础,牢牢抓住时代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建潮,卞平,李顺军,赵明炯.“冲压模具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2]吴华春,黄庆专,张珂.高职模具专业的研究性实践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03).

[3]伍先明,文泽军.“模具设计”专业教学与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4]张勇,张敬芳,宁同海,李文涛.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1).

[5]王荣,代永东,刘诗文,赵红梅,姜君.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6]李焕锋.深化模具专业改革?摇强化先进技术应用能力培养[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质量提升模具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擦擦模具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课堂质量
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