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训包模式和信息技术类专业开发
2014-03-05卓先德夏汛崔伟
卓先德+夏汛+崔伟
摘要:培训包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材料,也是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的特色。本文对澳大利亚培训包与以我院企业清华IT的培训认证体系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类专业现有课程和认证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技术类专业未来专业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澳大利亚;培训包;课程体系;专业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04-02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已引起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或特点的具体体现,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国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开发。
培训包是一套认识和评估人们关于某一行业或企业能力的,在内容上具有连贯与可信赖特点的,并且在全国得到认可的能力标准、评估指南和资格。培训包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指导性材料。一个完整的培训包涵盖了学习策略、评估材料和职业发展材料等组成的辅助材料。每一培训包都提出了自己的能力单元(Units of Competency),这种单元包括公共单元和专业单元。下文以ICA11-信息和通信技术培训包为例,通过和我院合作的企业清华IT的培训认证体系作对比,对国家培训体系和企业培训体系做出比较,讨论在目前国情下,我们该如何开展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开发。
一、ICA11-信息和通信技术培训包
ICA11是ICA05的升级,于2011年发布。该培训包有以下几个组件。
1.资格证书和文凭。ICA11的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前三个等级是通用的,第四个等级进行了细分,分为了软件开发、数字和互动游戏、数字媒体技术、信息科技支持、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个不同的门类。文凭分为三个等级,除基础文凭外,进阶还可以获得高级文凭和研究生文凭。
2.能力标准。ICA11设置了26种不同岗位的能力标准,在其中对其进行了分解,对每种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进行了描述。
3.基本技能组成。ICA11对26种岗位能力进行了分解,最终细化为397种基本技能,每个岗位包含其中的多个技能。
4.进阶技能。除基本技能外,ICA11同时制订了一些职业需要的其他进阶技能,这些技能一般属于其他培训包,如“BSBCMM101A运用基本的沟通技巧”属于商业服务培训包。
通过这一系列的能力标准和评估准则的制订,办学者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省去了调研岗位能力的步骤,只需要考虑如何达到评估准则即可,使得办学者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做好教学。
二、能力标准的制订比较
澳大利亚的培训包通过政府推动,不以盈利为目的,培训包由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根据全国或某个行业的需要,与可以承担培训包开发的行业协会签署协议,委托行业协会开发设计培训包,开发完成之后,国家质量管理局进行审定核准,并支付培训包的开发设计经费。具体的开发流程如下。
(1)由国家培训管理局召集行业协会成立开发培训包的专业委员会,由行业内技术设备较先进的几个企业共同参加;(2)成立专业咨询小组;(3)咨询小组与本行业上级主管就职业教育培训包开发问题进行交流与磋商;(4)编写培训包草案,提交专业委员会讨论并做适当修改;(5)上报国家质量管理局审核;(6)通过后确定为职业培训包;(7)每1~3年组织更新培训包内容,以确保内容更新。
通过审核之后的培训包要记录在案,载入澳大利亚培训信息服务网站上,便于在全国推广使用。同时,由澳大利亚培训产品有限公司开始出版和发行培训包。
清华IT依托国内职业教育先锋清华大学,作为一家以培训信息技术人才为主的培训机构,通过收取培训费盈利。它没有一个公开的能力标准方案,但有详细的培训体系方案。而该方案是通过业内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制订的。同时,由于企业主体盈利性质决定了它的培训方案较为讨好市场,通过该方案培养出的人才是市场上所急需的。显然,清华IT这种模式,因为培训方案是部分行业人士所制订,没有澳大利亚行业协会的权威性,有时可能会有失偏颇,但基本能够反应市场所需。同时,由于过于迎合市场,未免缺少前瞻性。
三、教学质量评估方式的比较
教育者都知道,如果要让授课教师自觉地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求得好的教学效果,就教学评估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教考分离。
澳大利亚的评估准则是公开的,由国家制订,类似于我国的高考,执行国家标准,实现了完全的教考分离。同时,培训包提供了详尽的资料,能够让教师知道,培养的学生达到何种程度可以实现某种目标。清华IT也实现了教改分离,教师根据清华IT提供的课程体系和相关资料进行教学,最终由清华IT总部统一命题进行考试,达到标准的学生发放资格证书。
应该说两种模式都能够达到让教师注重教学的效果,但由于主体先天的差别,总的来说还是澳大利亚培训包模式更为权威,因为由清华IT作为一个专业培训机构,其所提供的相关教学资料虽然较为齐全,但对岗位能力的分解远不如澳大利亚培训包模式更详尽。
四、监督机制的比较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各州管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组织机构是由来自代表各行业意志的人员组成的。例如澳大利亚国家培训管理局就是由政府、行业、教育界的代表组成,其中一半以上的组成人员来自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这些机构对培训包制定与实施等问题做出宏观决策,充分体现了培训包实施过程中的行业主导作用。澳大利亚规定,根据全国统一的框架体系,先由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具体标准,收集整理最后发展为全国统一的培训包。国家培训署通过其下属的国家培训质量保障委员会定期督促检查培训包相关标准的制定进度和实施情况,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兴技术与行业的需要。
清华IT的模式则主要是由企业自律和合作学校的监督作用。一方面,企业为可持续的发展,也会尽心尽力去做好教学和评估;另一方面,校方加强监督作用,对企业培训方案的实施状况做出全程跟踪,以使得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环境。
两种模式,一个是宏观上的监督,一个是微观上的,企业合作的模式对校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全程跟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校方的监督人员在行业中不够资深,甚至专业上不对口,使得监督出现偏差。
五、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及开发探索
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模式很适合信息技术类专业,因为从全国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和项目经验,使得教师对于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能力一头雾水,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模式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当前我国IT行业没有国家层面的能力标准,行业和企业也没有可用于职业院校参考的岗位技能标准体系,我们如何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呢?信息技术类专业较好的解决方案是和知名的IT专业培训机构合作,通过培训机构对IT企业的天然接近性,获得企业用人的岗位标准,在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逐步构建类似于培训包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大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通过企业需求,细分培训岗位;(2)根据岗位要求,制作培训资源;(3)根据培训资源,认真开展教学;(4)采用教考分离,确保教学质量;(5)校企双方联动,规范教学评估;(6)通过企业认证,提升学生价值。
其中,岗位的细分和培训资源的制作都需要与时俱进,站在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用得上的人才,才能保持信息技术类专业永远焕发青春,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谭佳.澳大利亚TAFE学院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