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学历教育教学管理考察及其思考
2014-03-05罗永新
罗永新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2013年7月5日至8月4日,受学院派遣,我与15名同事到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学习考察德国的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学习德国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时间虽不长,但对德国应用大学的教学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考察的代根多夫应用大学和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它应该相当于我国地方性二本学院,人才培养规格是学士及硕士。但是,就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与机制,我认为对提高我们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水平,还是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一、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教学管理
(一)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基本情况。代根多夫是德国巴伐利亚州东北部的一个小镇,地处巴州的森林地区,位于多瑙河畔,人口只有3万5千人。20世纪70年代,德国大学教育改革,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把培养工程师等高技能人才教育纳入大学学历教育之中,兴办了许多应用技术大学,代根多夫应用大学应该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于1994年兴起的一所由巴州政府举办的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公办大学。1994/95学年,在校学生只有90人,到2013年上学年,在校学生已达到4800多人,预计在2016年将增加到6000人规模,现有5个院系,19个学士专业,7个硕士专业,8个继续教育硕士方向,教授120人,其他人员40多人,兼职教师80人,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
(二)学制及入学条件。学士7个学期,每年秋季招生,学分210分,学生在校最多只能学读10个学期;硕士3个学期,大约是90学分。和国内一样,每年2个学期。学士前4个学期是以在校课堂教学为主,每个专业有一定差别,但至少要学61个学分,才能进入第5个学期——校外实习,共18周。第6个学期选择专业方向,第7个学期做专业论文。硕士期间,要学习6门课程,完成专题研究项目。高中毕业,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或文理中学毕业,有6周以上实践经历的青年,都可以报名申请入学。由于有些专业报名人数过多,要参加入学的选拔考试。
(三)专业及课程设置。专业和课程设置要考虑教学和学习两个方面,还应包括研究,它应该是开放的、能动的、网络的学习。一个新的专业,首先由教授提出,给出一个方案,然后交学校的委员会讨论确立,再后才有方案的论证和认证。提出方案的教授完全是出于对专业的研究和热爱,往往是不计工作时间的,是一种奉献。在代根多夫应用大学,设置专业更多的是考虑巴州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与德国政治经济整体趋势相吻合。比如,随着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考虑到今后需要有更多的老年人护理从业人员,而护理从业人员需要有专业的教师来培训,但是现在还没有这个职业,所以他们就开设了老年人护理师范专业,为今后能培训更多的老年人护理从业人员做教育准备。
一个新专业的教学计划是要经过论证和认证的,不管是论证还是认证,都有来自外部的意见。认证是由专门的认证机构来完成的,经过认证后报州教育部批准方可实施。在德国,一个学士专业的教学计划,应该考虑6-7学期的教学,学分180-240分之间,每学期可以修到30分,每一个学分大约30学时。
课程设置体现在教学计划当中。如果教学计划能够有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在应用大学是很受欢迎的。学习和研究结合在一起,是现代大学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计划的重点内容。
一个教学计划文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培养的专业目标名称,如机械电子学士;学制;入学要求;学习的可行性论证,学生学习的可学性论证;学费;职业描述;课程构成,学习重点和可选择的方向,如图1所示的专业教学计划;模块手册,如图2所示。在学习科目表中,主要描述清楚课程的名称,主要模块结构,周课时数,学分,开课的学期等;在模块手册中,要详细描述每一个课程的内容、结构、学习要求、考核要求及主要授课教师。
表1 专业教学计划
(四)管理体制
整个大学设有一名校长,4名副校长,其中一名副校长属于公务员系列,其他人员都是由选举产生,任期6年,可以连任。校长负责聘任教授,代根多夫应用大学有120名教授,还有4名教师,由校长聘任。
教授周课时为18学时,可以有科研假,但必须完成相应的工作量。没有超工作量,教授的月工资约4900元,校长还可能给予300多元左右的奖励(注:数据来自学习课堂笔记)。教授有教学的自由,如何教学完全是教授的事,别人不得干涉,也没有教务、督导等教学管理的概念。教授的聘任程序是,首先由系主任提出教授的岗位申请,学校领导决定是否设置这个岗位,成立招聘小组,由系提出招聘方案,人事部门审查是否符合规范,上报州教育部批准,发布招聘公告,约4-5周后人事部门审查应聘人员,通过的报招聘小组、请有外校教授人员参与的评估,招聘小组提出应聘候选人,应聘者试讲+一个报告,试讲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人人都有参与的权力和评价的权力(包括学生,且很重视学生的意见),试讲通过的再做一个报告,报告由招聘小组打分排名,交校委员会讨论,校长面谈聘任。教授聘任的条件是:博士学位或相关成果证明+教师培训经历+5年的工作经验。
其他成员由公务员副校长管理,享受公务员的待遇,不能随便解聘。他们必须完成每周40小时的工作量。在代根多夫,和国内很多大学一样,行政管理人员要有奉献精神,因为他们一人承担多个工作职位,不提高劳动效率和加点班,是不能完成预定工作任务的。我们在德国学习期间,经常看到有教师早上7点钟不到就来到了学校,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为我们培训主讲的老校长,培训期间的教学工作量,肯定超过了18学时的。
每个系配有1个系主任,一个副主任和一名教学干事。系主任负责管理本系的教授按教学计划上课,负责专业发展和教学用的费用分配,负责招聘授课人员,授课人员一般至少聘任1个学期。授课人员的待遇是:综合大学毕业+三年工作经历的,29元/小时,应用大学毕业+一年工作经历,18元/小时。据给我们上课的德国教授说,在德国有很多成功的企业人士很乐意无报酬的到大学当兼职教师,把他们成功的经验传授给年青人。
在德国的大学里,学习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没有人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指手划脚。学校甚至没有宿舍,没有食堂,没有年级辅导员,更没有班主任。但学习是有秩序的,是十分严谨的,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通过严格的考试修成的。
一个学期只有一次考试,考试的所有工作由一个由8个人组成的部门完成,当然,这些人不只是管理考试的,还要管理包括学生学籍、入学、成绩、毕业等其他学生工作。考试通常在开学时发出通告,公开考试的科目(项目),规定考试报名的时间,考试地点。
一次考试设立了考试准入要求,没有完成考试要求的学生,没有考试的资格。考试的资格要求通常是根据课程来决定的,比如机械制图课程的考试,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的作品,是不能参加考试的。和国内课时规定不同,学生怎么上课没有严格的限定。
如果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参加考试,那就要等到下学年了。但是,德国规定,一个本科学士生,最长的学习期不能超过10个学期,如果你长期不能正常考试的话,你就会有退学的危险。
考试成绩采用5分制,1分成绩是最好,5分是不及格。2分以内的成绩是优秀,通常,如果你考到了2.3分,那你就是获得了个好成绩。4分就是很差的成绩了,但你仍然可以获得学分的。考试不及格,你有两次补考的机会,第一次是在考试的下一个学期,如果你仍然没有通过考试,那只有再等2个学期了。如果有考试没有通过,通常会有人找你谈话,告诉你不适合这个专业的学习,建议你转学或放弃学习。如果你有考试没有通过,你不能再呆在那儿的,不存在给你一个肄业证。你也不能通过逃避考试长期滞留在学校的,前4个学期,如果你没有完成至少61分,你就不能进入第5个学期,18周的企业实习,也就是说你也必须退学。
学分修满后,你再完成了学士论文,学校会发给你一个成绩证书和一个毕业证书,成绩证书中有总成绩和各功课的成绩以及学分。毕业证书只有学位,由校长和系主任共同签发。
对于考试成绩,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可以申请复议,考试机构必须做出回答,并有书面通知,如果不满意,还可去州法院诉讼。及格率不作为老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但及格率过低是要接受调查的。一个教授讲授的课程长期考试及格率偏低,也算是个问题,至少说明课程设置的可读性是有问题的。
宽进严出给所有人学习的机会,我想这就是公平,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某个大学、某个专业,这也是符合人的个性化特质的,所以,当你读不下去的时候,你就不能因为你来过这个学校而一定要得到些什么。
二、学习启发与思考
(一)学历教育仍然要注重文化教育。在代根多夫学习期间,老校长(我们培训课的教授)在谈德国高校史时,反复在讲,工程师培养以前不是德国高等教育的内容,是不能登上高等教育大堂的“手工艺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哲学、法学、医学、神学和师范。虽然现代改革了,但洪堡传统依然存在:强调教学科研并重、学术自由。从专业教学计划中很容易看出,学历教育中十分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几乎每一个学期都安排了基础理论的课程。与国内高等职业学校突出实践教学,与“够用、实用”作为理论教学规格要求形成了显著的对比。从德国应用大学的教育经验看,高等学历教育仍然是以提升人的教育为主,注重人的素质发展,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值得注意的是,与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教育不同,职业培训是重视实践培训的,职业培训教育中实践时间约占整个学习时间的3/4或4/5,但它不是学历教育,不发学历文凭,只发职业资格证书。
(二)应用技术学历教育把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放在了一个并重的地位上。应用技术学历教育,它的培养目标就是工程师,所以德国称这类学院为“工程师的摇篮”。工程技术人员的最主要能力体现在对具体工程问题的解决上,所以学校开设了以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各种实践和设计等实践课程,而且与理论课程一样,分散到了7个学期中,与理论课程形成了一种相当的比例关系(1:1)。但与国内职业学院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不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仍然是比较独立的两种课程。它把集中实践学期放在专业教育的中间(多在第5个学期),前期的实践多为实验性学习,之后逐步转移到综合应用上来。这样教学安排更能促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使学生自觉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或在实践中提升理论水平,更能突出课程的可学性。这点与国内本科大学培养只重理论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德国应用大学更好地兼顾了国内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并使两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一个较为稳妥的平衡。究其能够成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入学前就强调了实践经验的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有6周以上的实践经验,使接受应用大学高等教育的学子一开始就有了实践重要性的感性认识,这个启发我们,高职学院的生源选择应该转向中职学校和社会青年,而不是普通高中生,普通高中生入学时应该给其创造先实践的教学条件,使其对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有一个初步认识,更好地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可学性是专业与课程论证的重要依据。在专业设置上,与国内专业论证有相当大的差别。专业论证要经历认证阶段,认证是由独立于学院的专门机构来完成的,有一套专门的认证体系,这与国内专业设置由申报学校自论证相比,要客观得多。特别是在专业论证和认证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意见,重视课程的可学性,为使专业教学计划更适合教学提供了可能,那种教师认为很重要,而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的课堂现象应该会有所缓减。
理论教学是一个长期的、递进的过程,国内那种“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课”三段式的课程设置安排是学生可学性的一个障碍,而把理论课和专业实践交替地安排,并不断地提高的课程设置能更好地体现出模块式教学、更好地执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也有利于学生研习性学习的创设。通过制订项目学习任务和开展跨专业项目协作任务,学生们能够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形成研究问题的习惯,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团结协作的主要思维意识。
(四)认真严格地执行教学计划,按教学要求教学。德国高校的教授教学,虽然没有国内那样重叠的评价监督体系,但由于教授们很好地执行了教学计划,教学质量是严格保证的。每一门课程的不及格率一般在30%左右,个别难学的课程,如果学生们不严格执行教授们的业余指导,可能是只有30%左右的学生通过。有些专业,新生开学时有200多人,到了第4个学期,据说只剩下不到80个学生了,其他学生因为“不适合”学习这个专业而被淘汰了。这个事例恰恰与国内情况相反。当考试合格率较低时,领导们心里很着急,急于干预教学结果,要求提高合格,给不正当的厌学学生出路,使得国内高校缺课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
通过学习,我认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在于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教师和学生都按教育规章制度教学和学习,不强调个别的培养结果,而注重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高等学校不只是要培养人才,也具有选拔人才的重要性。人们通过高等教育学习,不只是能看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高等学校的学习,也能看到自己最擅长的能力和潜在的最感兴趣的事物。如果真是那样,我想,从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来看(不包括社会需求导向),那种过热或过冷的专业现象应该有所缓解。
[1]赵晓茜.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现代应用型教育的转型之路【J】.考试周刊,2013,(9).
[2]李杰,孙娜娜,李镇,等.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