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探讨

2014-03-05贵州省毕节市机械化施工队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10期
关键词:威宁县降雨量岩溶

□陈 斌(贵州省毕节市机械化施工队)

1 水库灌区基本情况

1.1 工程概况

威西灌区位于威宁县西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3°42′48"~103°49′48",北纬 27°03′55"~27°15′02",包含威宁县的中水、牛棚等地方,所在地势较高,为贵州省地势最高高原山地,地形上为高原、高山,起伏较大,许多地方呈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河谷深切,河谷最大深度高差达300m以上,基本形成了群山起伏的山原景观,构成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中部山脉突起的倾斜地势,海拔多在1800~2900m之间。地貌类型以岩溶地貌为主,其组合形态为岩溶高原、岩溶峰丛高中山、岩溶峰丛盆地、溶丘盆地等,部分地段还分布有溶蚀~侵蚀中山地貌,属高原面缓丘盆坝,威西灌区灌面主要为耕地。

1.2 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

威西灌区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境内,由于所处位置海拔较高,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冬季较寒冷,夏季较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无霜期短。

据威宁县气象站记载,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0~12℃,极端最低气温-15.30℃(1977年2月9日),极端最高气温30.60℃(1963年5月29日)。年最大降雨量为1429.10mm(1954年),年最少降雨量为608.50mm(1989年)。丰水期(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7.90%,枯水期(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12.10%,多年平均年陆地蒸发量552.5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371.90mm。

威西灌区分为2个独立的片区,一是中水片区,多年平均降雨量8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297.50mm,现状75%可供水量943.02万m3(已扣除生态用水);二是白玉片区,多年平均降雨量8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297.50mm,现状75%可供水量462.33万m3(已扣除生态用水)。

威宁县历年来灾情复杂而严重。春冬旱灾、夏秋洪涝灾,故有“十年九月冬春旱,夏秋洪涝灾不断”之说,对农作物生产影响十分明显,成为灌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工程地处中国二级梯形地带的云贵高原上,贵州高原乌蒙山脉西北部。地形主要为中低山地形,起伏较大。工程区内碳酸岩地层分布广泛,岩溶现象发育强烈,以溶蚀地貌为主,其次为侵蚀中山地貌,主要地貌形态有峰丛洼地、峰丛峡谷及峰丛谷地等。

区内地貌属高原山区中山溶蚀形地貌,岩溶峰丛、凹地等溶蚀形态遍布,岩溶发育强烈,且以垂向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河谷深切,形成高山峡谷。工程区内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岩溶现象发育强烈,以溶蚀和侵蚀岩溶地貌为主,另外为侵蚀中山地貌,主要地貌形态有峰丛洼地、峰丛峡谷、峰丛谷地及溶洞等,地表河流在碳酸岩分布区存在明流和伏流两种形式。在非岩溶地层区,由于地层岩体的耐风化性较差,常在山麓坡面、坡脚及山间盆地平缓地带形成岩体成分一致的各种较松散残坡积物,厚度较大,河谷切割深度达200m左右,河谷一般呈“V”型,峰谷间高差较大;山体上植被发育;地表水丰富,地面沟谷较发育;河流、水沟均为明流,地表水丰富,无论地下水还是地表水均受地形控制,由高处流向低处;地下水仅存在裂隙水,地下水位较浅,地下水量小。

1.3 灌区工程状况

威西灌区水利资源丰富,灌区现有水利工程28处,其中,小(1)型水库3座,设计总库容971万m3,兴利库容550万m3;小(2)型水库3座,设计总库容193万m3,兴利库容113.11万m3;小山塘16座,设计总库容103.10万m3,兴利库容69.89万m3;引水工程5处,年可供水量261.50万m3,提水工程1处,设计引用流量0.06m3/s。灌区现有渠道8条,总长64.13 km。其中主干渠2条,长32.95 km,干渠1条,长5.20 km,支渠5条,总长25.98 km。

现有水利工程具体情况如表1、表2。

表1 威西灌区蓄水工程现状明细表(P=75%)

表2 威西灌区提、引水工程现状明细表(P=75%)

2 灌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工程设施大多数修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设施陈旧老化。渠道放水闸阀损坏,其启闭机启闭方式落后,引水流量不足,自然和人为破坏因素大,使之不能达到其额定出力和灌溉效率。②长期以来,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渠道未达设计长度要求,许多规划范围内的田土未得到有效灌溉。③渠道量水设施不配套,管理站通讯设备落后,不能对工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④水费征收制度不健全,按公顷计费,造成水资源浪费。

3 对灌区实施工程改造的重要性

威西灌区作为威宁县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灌区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与发展,对整个威宁县的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灌区内绝大部分工程为20世纪50-70年代修建,工程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再加管理措施不力,工程不能发挥应有效益。灌区内渠道普遍存在渗漏问题,有的渠道甚至垮塌,不能正常通水。灌区因受地域制约,经济相对落后,灌溉工程在修建过程中存在重水源轻引水现象,即水库建成后因资金欠缺,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少建或不建,渠系配套率低下,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致使灌溉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十分必要的,第一,实施项目建设是实现喀斯特地区综合治理、加强区域农业优势建设的迫切需要。第二,实施项目建设,是实行节水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迫切需要。第三,实施项目建设,是强化水利行业管理,实行水利产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综上所述,灌区独特的条件决定了当地群众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只有充分挖掘现有水土资源,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搞好农业综合开发,走科技兴农的路子,才能为当地群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迫切需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4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

4.1 施工准备阶段

4.1.1 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必须有出厂证和质量检验合格证,在单位验收入库前,由项目部实验室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材料质量控制程序及工程设备、材料的检(试)验严格遵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颁标准的规定进行。

4.1.2 工程设备质量控制

供方和生产厂必须有产品合格证;进货产品进行质量验证并进行恰当标识;制定设备、材料管理制度,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工程实体。

对移交的施工区域测量控制基准进行复核,将复核结果上报监理单位,待控制网点的精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测量放样。测量误差必须满足施工测量放样精度且满足表3规定。测量仪器要定期进行校验,精度应满足规范要求,校验单位应具备法定资格。

表3 放样点精度限差值表

4.2 施工过程阶段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组织施工,在施工中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得到正确的施工依据后方可组织施工,工程技术人员要深入现场,做好交底工作,并作好记录,积极采用类似工程成功的先进经验、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确保工程质量。

4.3 施工后期阶段

彻底杜绝重建轻管的旧思想、旧观念,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的新思想、新观念。广泛宣传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管理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管理处及两管理所把建后工程管理纳入议事日程,认真研究,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水法和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制订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措施,使工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划定工程保护范围和管理范围。

[1]蒋秀丽.通济桥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防渗施工措施浅谈[J].科技资讯,2012(12).

[2]南志勇.龙凤山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几点做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7).

[3]赵东成.复合防渗法在陆浑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8).

猜你喜欢

威宁县降雨量岩溶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降雨量与面积的关系
瑞雪兆丰年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贵州省威宁县老干洞洞穴成因与价值研究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洞庭湖区降雨特性分析
威宁县召开2015年关工委暨老年教育工作会议
威宁县高海拔山区冬暖式大棚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
罗甸县各乡镇实测降雨量分析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