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陕西葡萄安全越冬与砧木选择

2014-03-05徐志达高小松孙向军

西北园艺(果树) 2014年2期
关键词:根苗抗寒嫁接苗

徐志达 高小松 孙向军

浅议陕西葡萄安全越冬与砧木选择

徐志达 高小松 孙向军

近几年,陕西葡萄面积迅猛扩张,目前已近60万亩,约占全国葡萄面积的7.3%;陕西省果业局规划,今后葡萄将作为高效树种快速发展。多年栽培实践表明,葡萄在陕西不能安全越冬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主栽品种红地球葡萄上表现尤为突出。能否安全越冬已成为陕西葡萄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它既涉及栽培区域选择,与栽培技术紧密相关,还关系到砧木选择。

1 关注葡萄安全越冬的界线

1.1 有关葡萄安全越冬界限的认定 陕西地区葡萄露地安全越冬的划界,目前至少有四个科(调)研

结论:

1.1.1 《全国葡萄区划研究报告》的认定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经过长期深入调研与分析,形成《全国葡萄区划研究报告》。其中认定:我国冬季-17℃绝对最低温等温线是葡萄生产上的一条重要界线,此线以北为葡萄覆盖(即埋土防寒)栽培区,以南为不覆盖栽培区;-17℃等温线大体位于山东省掖县(现在的莱州市)、昌邑、寿光、济南,河南省范县、鹤壁,山西省晋城、垣曲、临猗,陕西省大荔、淳化、宝鸡直至甘肃省天水和四川省马尔康一线。此线以南的地区葡萄一般都可露地安全越冬,个别地区每10年中可能有一次冻害,一般对产量影响不大。以上轮廓性地指出了陕西栽培葡萄露地安全越冬的界线。

1.1.2 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的科研结论

1)葡萄露地安全越冬的划界。1976年冬季是一个特殊的低温年份。关中东部六县露地越冬葡萄遭受严重冻害,一般死亡率80%左右,但根系完好,可重新发枝。这是10多年栽培的首次冻害。白水县当年的极端最低温为-14.8℃,未达到历史最低值,也未达到葡萄枝蔓致死温度,但在40多天内日均温比历年同期低3.9℃,严寒持续期之长为历年罕见。依据本次冻害和多年来的越冬表现,陕西省果树研究所认为:葡萄露地安全越冬的北界自东向西为韩城(龙门→西庄→芝川)→合阳(坊镇→路井)→澄城(寺前→业善)→蒲城(永丰→白水县的雷村→翔村)→富平(老庙→雷古坊)。此外,淳化县、陇县县城之南的区域栽培葡萄可以露地越冬。东部六县的其他地区,特别是白水、澄城、合阳之大部分地区需要埋土防寒。这个划界与全国葡萄区划的轮廓性界定相比,明显精细,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2)葡萄栽培优生区的划界。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经过长期观察研究认为:淳化县城以南的城关、车坞、大店、石桥,海拔1 000 m左右的区域;三原四十原坡,包括鲁桥、西阳、大程、徐木四乡镇南向坡台地,海拔500 m左右的区域;泾阳县包括白王、口镇、蒋路、龙泉四乡长达25 km的山前坡台地,海拔600~700 m的区域;向西还可延伸到礼泉、乾县的向阳坡地,上述区域俗称陕西“旱腰带”,其他作物生长不良,但栽培葡萄却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病害少、不埋土甚至不立架等特点。这个划界也比较精细。

1.1.3 红地球葡萄露地安全越冬的界线划定2002年冬,陕西再现少有的低温。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界定的葡萄露地安全越冬界线以南的很多葡萄园,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冻害,枝条成熟度较差的红地球葡萄表现尤为严重。笔者调研后认为:①葡萄受冻的主因是超常低温伤害,其次为园地选择,再次为综合栽培措施的影响。②红地球葡萄露地安全越冬的界线宜定于海拔600 m以下。

先从气温看,2002年冬除礼泉县绝对最低温出现了近50年来的最低值(接近葡萄主蔓致死温度-21℃)外,渭北山塬一带多数县区的绝对最低温未达到历年最低值,也未超过葡萄芽眼的致死温度,但低温期20多天的日均温比历年同期低3.2~4.7℃,与上述1976年冬的气温极为相似。

再从地域看,海拔800 m以上的园地,凡未埋土防寒的红地球葡萄地上部基本死亡;海拔500~800 m区域冻害较重,最重区为白水、合阳、澄城等县常年需埋土而未埋的地块,主蔓基本死亡;乾县、礼泉两县葡萄主蔓冻亡率 80%以上的占总面积40%;泾阳县白王乡葡萄主蔓死亡率在70%以上;受冻较重区分布于上述重灾区周边,主芽基本受冻,浅层根系受冻;海拔300~450 m区域各葡萄品种的冻害最轻。此外,栽培水平高低、冬灌与否、砧木类型、根际培土情况及栽植方式等,对葡萄安全越冬均有较大影响。

2002年冬红地球葡萄受冻最重,这与该品种枝条成熟度差、根系耐寒性弱(比其他欧洲品种耐-5℃还要弱)密切相关。据此笔者认为,栽培红地球葡萄至少应将陕西省果树研究所1976年确定的安全线南移至海拔600 m以下,并在其中地势低洼、坡向背阴等小气候条件差的园地积极推行简易埋土防寒;海拔600 m以上区域应确定为红地球葡萄埋土防寒栽培区。

1.2 小结 综上可以这样归结:①陕西渭北“旱腰带”既是葡萄栽培优生区,也处于葡萄防寒越冬与露地安全越冬的交错地带,园地和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等对其能否露地安全越冬影响很大。②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界定的葡萄露地安全越冬界线、红地球葡萄海拔600 m以下露地安全越冬界线,对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价值。

2 重视落实增强葡萄越冬性的技术措施

笔者认为,以下增强葡萄越冬性的技术措施对于埋土防寒区和露地安全越冬区同等重要。

2.1 选择在小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块建园 渭北山塬地带处于葡萄越冬埋土防寒与否的交错和过渡地带,因为埋土防寒与否对生产投资和收益影响很大,所以露地安全越冬栽培区一定要优先选择在背风且缓坡南向、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建园,这样可以适当扩大不埋土防寒的区域,更直接的效益是降低生产成本;此区内已建成的小气候条件差的园地,则应视具体情况采用下述简易防寒乃至埋土防寒措施。在渭北山塬地带海拔700~800 m区域内建园时,大多数葡萄品种应随海拔和纬度增高实施简易防寒到完全埋土防寒措施;完全埋土防寒区更要重视在小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块建园。

2.2 重视不同品种的耐寒性差异

1)根系受冻临界温度不同。葡萄根系的耐寒性比枝芽弱得多,大多数欧洲种品种根系受冻的临界温度约-5℃,而红地球葡萄仅为-4℃;欧美杂交种品种根系受冻的临界温度较低,约-7℃。

2)品种间枝蔓的耐寒性不同。科学研究发现:①有核品种枝芽的抗寒性总体上强于无核品种;②酿酒品种枝芽的抗寒性强弱顺序是:赤霞珠>西拉>蛇龙珠>梅鹿辄>玫瑰香;鲜食品种枝芽的抗寒性强弱顺序是:矢富罗莎、葡萄园皇后、大粒六月紫、红玉霓、京秀>奥古斯特>巨峰>美人指>红地球、无核白鸡心、克瑞森无核等无核品种。

以上提示人们:①葡萄种及品种间的耐寒性差异在建园时应给予充分考量。②陕西葡萄主栽品种红地球的枝蔓、根系对低温的耐受度明显低于其他品种,则更应予以关注。

2.3 多措并举,预防根系受冻

1)尽可能地冬灌。冬灌能提高土壤蓄热能力和枝蔓含水量,减轻根系和枝蔓冻害。冬灌后,地温可提高2~3℃,这对决定根系“存亡”有特殊作用。埋土防寒区和露地安全越冬区的冬灌时间均应在土壤始冻期,这可以避免前者埋入枝蔓的霉变,能够促使后者根系经受充分的抗寒锻炼,并适时提高土壤蓄热量。

2)幼树期埋土越冬。1~2年生幼树根系较浅,枝芽也不充实,无论处于埋土防寒区还是露地安全越冬区,都必须埋土越冬。埋土期一般在土壤结冻前,用黄干土顺行压倒植株(压倒向根颈处垫土防折)、堆土垄高20~30 cm、底宽50~70 cm即可。

3)浅栽深埋,逐年培土。在露地安全越冬过渡区,定植葡萄苗的畦面低于地平面约15 cm,冬埋时平畦,再逐年起垄,最终垄高约30 cm。这能提高植株的抗寒力,也利于抗旱保墒和防止出苗期风害。渭北旱塬区大量优质高效栽培的典型充分表明,应用本技术十分有效。

4)冬前根际培土。在露地安全越冬过渡区,土壤结冻前在根颈处培高30 cm、底宽50 cm的土堆或土埂,生长季再撤去堆土,可明显减轻根系受冻。

5)避免选用营养袋苗。上述2002年冬季冻害调查发现:该年自根苗根系受冻轻重的次序为:深栽浅埋、逐年培土<1年生苗木常规定植<营养袋苗定植。营养袋苗冻害最重。这是由于其主根群分布深浅不同而造成的。因而,今后建园要尽可能避免选用营养袋苗。

6)采用浅埋土防寒。露地越冬受冻几率较高的园地,除了尽可能地应用抗寒嫁接苗外,在多雨或病害导致早期落叶的年份,一定要浅埋土(即覆土量较少)防寒。

2.4 加强综合措施,提高植株越冬性 主要有:突出科学施肥 (增施磷钾肥、早施重施有机肥)、控制产量(亩产 2 000 kg以下)、通风透光(亩留梢5 500个以下,及时夏剪,提高果叶比)、严控病害(主要是黑痘病和霜霉病)等措施,培育健壮树体,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增强越冬性。此外,还要避免间作蔬菜等高水肥作物和高秆作物,园内间作物应低矮且不与葡萄争水争肥。

3 认真抓好埋土防寒区的关键技术

前述《全国葡萄区划研究报告》还认定:我国葡萄埋土防寒区分布在-17℃绝对最低温等温线以北至-21℃绝对最低温等温线以南,此区内虽需要埋土防寒,但欧洲种葡萄却高产优质,是最适栽培区。陕西渭北山塬一带至延安以南即处于此区;延安以北至榆林神木以南冬季绝对最低温一般在-30~-25℃之间,被划入埋土防寒栽培区内的次适栽培区,埋土防寒的工作量和成本要大(高)得多。

在这些埋土防寒栽培区,除了落实前述增强树体越冬性的相关技术外,还应抓好以下关键:

1)全面推行抗寒砧木苗。贝达、北醇、公酿一号和公酿二号等品种的根系抗寒力比欧亚种品种自根苗高(-12.6~-9℃),辽宁省调查在同样气候条件下自根苗冻死,抗寒砧嫁接苗却安全越冬。因此,此区建园应全面采用抗寒砧嫁接苗。

2)树形必须有利于埋土。此区的所有园地应采用独龙干或双龙干整形、篱架或棚架架式,结果母枝短梢修剪的改良式龙干整形修剪方式。具体是:主蔓基部20~30 cm呈弧形并倾斜30°,再直立为单主蔓或双主蔓,主蔓上直接着生结果母枝。这样既便于冬季枝蔓密集入土,也可预防根颈折伤。

3)积极采用深沟定植。定植沟低于地平面30 cm、宽约 120 cm,用底土在向风面做成“挡风墙”,形成小阳坡。植株定植在沟内,主根群分布在地表40 cm以下。植株在沟内生长,冬季枝蔓压入沟内埋土。

4)必须精细埋土。埋土总要求是时间宜早、挖沟要深、取土要宽、覆土要厚、封土要严、土细黄干,切忌取土离根太近,盖了枝蔓、露了根群。具体方法:①1~2年生幼树。提早人工落叶,促提前休眠→霜前根颈培土20~30 cm→ 冬灌后加厚埋土层。②成龄树。冬剪后枝蔓压倒绑成捆→压倒方向的根颈部用土适当垫高防折→成捆枝蔓压入埋土沟→抗寒性差的品种加盖秸秆或薄膜→埋土宽度≥120 cm、厚度≥30~40 cm→定期查填漏洞。

4 抗寒砧木的应用要因地制宜

4.1 两个关注

1)关注葡萄自根苗与嫁接苗生产势能的差异。吉林农业大学研究发现:①自根苗新梢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嫁接苗;根系生长量和大根多于嫁接苗,根深明显大于嫁接苗;第3年开始产量明显高于嫁接苗。从树体营养和结果性能总体看,自根苗优于嫁接苗。②抗寒嫁接苗虽能提高根系耐寒力,但“嫁接衰老症”比较突出,生长势和寿命远不如自根苗。渭北栽培实践也表明,红地球等品种自根苗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生长势强;嫁接苗(无论是贝达砧还是其他品种砧)生长势弱、根系浅,且有“小脚”现象(第2年出现,接口部位干径上下比约3∶2)。

2)关注不同抗寒砧木的抗寒差异性。葡萄的抗寒砧较多,常用的有两种:①贝达。它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抗寒砧木,根系可耐-12℃低温,扦插易生根,与欧美杂种、欧亚种嫁接亲合力强,抗涝性和抗缺铁症优于自根苗和其他抗寒砧,故应用十分普遍。但嫁接品种后有明显的“小脚”现象,而且不少人用贝达种子繁殖实生砧,后代出现了多种类型,导致嫁接苗表现不一。②SO4。近几年从国外引进,根系抗寒力逊于贝达,但耐湿性强,南方栽培区有一定应用量;属于生长势中等的砧木,嫁接品种也有“小脚”现象。

4.2 几点建议 葡萄露地安全越冬栽培区宜选用自根苗定植建园,但要切实落实上述增强植株越冬性的一系列技术;埋土防寒区宜选用贝达为抗寒基砧,但一定要从正规育苗单位引入嫁接苗;露地安全越冬栽培区与埋土防寒区的过渡地带视园地小气候条件确定砧木,小气候条件优越者选用自根苗,否则选用贝达嫁接苗。

徐志达,高小松,陕西省咸阳市园艺站,邮编712000;孙向军,陕西省礼泉县农业局。

2014-02-26

猜你喜欢

根苗抗寒嫁接苗
华中农业大学揭示SaCBL1-like基因调控马铃薯抗寒能力形成的机制
杉木扦插苗与实生苗生长对比分析
抗寒桂花香飘果博会
不同育苗方式落叶松苗木生长及生物量特征研究
苹果矮化砧木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不同类型接穗银杏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抗寒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建园新技术
浅谈裸根苗造林的优势
不同移栽苗对甜叶菊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多效唑提高西瓜砧木和嫁接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