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业过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探索①

2014-03-05西安外事学院师晓莉师晓华

中国商论 2014年34期
关键词:创业者人才大学生

西安外事学院 师晓莉 师晓华

1 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背景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十八大”报告当中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明确要求高校教育的发展要从追求规模的扩张转化到提升办学质量方面来。如何评价高校的办学质量,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高校能否为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应用型人才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强调的是创业能力、综合素质和技能。它要求高校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2 以创业过程为基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明确“开展创业教育,要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就是要把创业教育的理念从技能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转变,把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理念。它要求高等学校要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以经济发展及社会需求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提高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自觉性。

其次,是将创业教育从面向个别学生向全体学生转变的要求。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几个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的人才。无论是创业还是从业,社会及企业都迫切需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应是面向所有层次人才的培养,创业教育应贯穿高校教育的各层面、各阶段。

最后,是创业规律本身的要求。创业是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实现机会价值的活动过程。创业活动自身规律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依据,即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从创业者素质、创新思维模式、创造学等创业一般发展过程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来开设相应课程及实践锻炼,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整接受创业教育。

3 创业一般过程及创业能力

3.1 创业一般过程及阶段任务

创业过程指的是创业者发现和评估商机,并且将商机转换成为创业者对新创企业进行成长管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创企业的组织创建和发展是创业管理的关键,新创时期的创业活动是围绕企业组织能够良好运行而进行的。完整的创业过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即机会识别、创办新企业和新企业的成长管理。在不同阶段,创业者要完成相应的一系列创业任务,如表1所示。

表1 创业过程及阶段任务

3.2 创业过程能力与能力培养途径

创业者要实现创业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任务目标,必须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美国学者T.M.Amabile的创造力构成理论指出了在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创造力过程中,不同层次(创造力的分类)的能力需要是通过不同途径来实现,如表2所示。

表2 Amabile创造力构成理论

创造力构成理论认为创业能力的形成既依赖创业者的先天素质、内在动机,又依赖后天的教育、实践及环境因素。创业教育就是要从理论、实践、创业环境方面提升创业者的创业能力。

4 以创业过程为基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构想

4.1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目标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它是以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结合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构建以能力为标准,以实践为线索,以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经验、知识、体验为途径,以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为价值,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基于创业过程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重在通过实训、实践将创业知识培养和创业能力提升有效融合。

4.2 以创业过程为基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

4.2.1 以创业过程为基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内容构成

基于创业过程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如图1所示。

创业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内容对创业者的能力要求不同,也对创业实践方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机会识别阶段对创业者能力的要求包括形成创业意识、行业与市场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创立新企业阶段对创业者能力的要求包括领导能力、谈判与沟通能力、融资与财务分析能力等;企业成长阶段对创业者能力的要求包括决策能力、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整合资源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

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在实践环节,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创业实践教育方式来锻炼。创业意识的形成除了内在动机的形成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可以通过拓展与观摩(参观成功创业企业,参加创业报告会等)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行业及市场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对社会、经济、行业、技术、政策、法律进行细致调研、分析,从而发现市场机会;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践中需要通过创新性活动来鼓励、引导学生,如创新类训练计划、建立技术、项目转化机制帮助学生的创新性成果得到市场转化。领导能力、谈判与沟通能力、决策能力、整合资源能力、融资与财务分析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则需要学生在模拟的或真实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学习,因此在实践中可以采用模拟创业、创办小型企业、企业实习教育方式。

总之,根据创业过程对创业者能力的要求,通过针对性的实践教育方式来逐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形成系统、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图1 基于创业过程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

4.2.2 以创业过程为基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设计

以创业过程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以创业过程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设计(以本科为例)

以创业过程为基础进行创业实践必须与高校的专业教育体系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基于创业过程所要求的创业实践内容体系,结合专业教育的培养内容(包括公共基础内容、专业基础内容、专业内容),对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进行设计。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建立在专业知识及创业知识的基础上,除了在专业课程中加入专业发展前沿的讲座或专题,还应当在创业类课程中增加创业前沿选修课程,让大学生在学校就能够了解行业及创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使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更加贴近社会及时代的发展需要。

[1] 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

[2] 郦文凯,刘影.高校创业教育为吉林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1).

[3] 马晓春.构建面向区域经济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2).

[4] 舒燕.面向区域经济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1).

猜你喜欢

创业者人才大学生
人才云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大学生之歌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