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在生活大课堂里学写作

2014-03-05郭瑞炜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动写作文事物

郭瑞炜

生:说到写作文、练笔,老师经常说“关注生活点滴”。对此,我理解不深。

师:生活里有很多我们在作文中能用的素材,只是我们在平时没注意到这些,写作文要用时就想不起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老师一直要求大家写日记的原因:通过写日记记录下我们平时经历的点滴小事以加深印象,记在脑子里,这样写作文时就不会头脑一片空白,没有素材,没东西可写了。如,小学时我们老师常让我们写人物作文,比如“我的妈妈”,我们写时能记得妈妈的样子,却不知道怎样描写,所以写出的作文总是泛泛的,空洞的,一点也不生动。如果我们平时注意生活中妈妈的一言一行,写时就能如鱼得水,写出的文章也会形象生动,给人以真实感。

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留心自己的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生:我觉得首先是:观察要全面、细致。

生:全面是指对事物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观察,细致是指对事物细节的观察。

生:如观察画面要有主体、有背景,观察景物要有物、有人,有景有情。

生:要细致观察,如果观察动物,要观察外形(头、眼、四肢、皮毛等)、习性(喜欢吃什么、在什么地方活动、生长过程的特点等)、动作(怎样走、爬、飞、跳、跑等)、声音(大小、长短、高低、强弱等)以及有什么本领。

师:对于植物,我希望你们观察形状、颜色、姿态、特性以及在不同气候、不同时间里的变化等。对于写人的文章,我希望你们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及所做的事情。

记得老舍先生说:“观察事物,必须从头到尾,寻根追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观察如只注意一鳞半爪,那就只会在记忆中留下破碎不全的事实,难以形成质地优良的写作材料。观察事物,不管是观察环境还是观察人物,都要既注意整体,又注意局部,还要注意细部;都要捕捉特征,按一定的顺序;都要既观其静态,又了解其变化。多角度、多侧面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就能采集到丰富的写作材料,把握全貌。

生:生活真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

生:要从生活课堂里有效地汲取生动活泼的写作材料,必须身入生活,心入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使所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入脑入心。

师:要激发自己的观察兴趣,学会观察方法。对所接触的人、事、景物,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就能见别人之所未见,闻别人之所未闻,获得“发现”的欢乐。观察要注意位置,定点观察最基本,动点观察和散点观察是定点观察的连续和发散。观察要注意顺序,方位如上下、左右、里外、远近等顺序要理清,不可杂乱;类别顺序、逻辑顺序同样要理清,否则就会杂乱无章。

生:观察既要把握整体,认清局部,更要在拆开来看,拆穿来看上下功夫。一部分一部分拆开来看,才能洞悉细微之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拆穿来看,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住观察对象的实质。

师:观察事物不仅要注意形态,而且要注意其发展变化,不仅要注意现状,而且要善于调查采集,追根究底,洞悉过去,预测未来,在深度上开掘,在广度上延伸。咱们下次再说。

【微博】

峨嵋山竹叶青: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怎样能干的媳妇,没有“米”,也是做不出饭的。写文章同样道理。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优良的材料,只在技巧上兜圈子,翻花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内容干瘪,面目可憎。文章不应当是“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

郭老师回复峨嵋山竹叶青:须懂得: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生意长流。要身入生活,心入生活,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与物,才会有所发现。

牛集没有牛回复郭老师:每个人都生活在“生活”之中,可从生活中获得的认识与感受却大相径庭。有的人目光敏锐,善于观察,不仅像摄像机一样能把客观的物像摄入自己的眼帘,印入自己的脑海,而且能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新鲜东西,生动的,带着生活露水的;而有的人身在生活,心却游离,再有特点的事物,再有价值的细节,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虽然也用眼睛,但浮光掠影,至多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二者比较,关键在是不是“身入”、“心入”。“身入”而“心”不“入”,生活中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至于“身”不“入”,不认真生活,不认真实践,那就更谈不上从生活中取材了。

猜你喜欢

生动写作文事物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写作文的烦恼
动物进句子生动又有趣
小丁写作文
《我爱写作文》的魅力值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写作文等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天来啦(2则)